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专家点评] 战国早期 曾侯乙联禁铜壶

[专家点评] 战国早期 曾侯乙联禁铜壶

  战国早期曾侯乙联禁铜壶出土于湖北随州。左壶通高99厘米、口径33.8厘米、盖罩径53厘米、底径40.6厘米,重106公斤;右壶通高99厘米、口径32.6厘米、盖罩径53厘米、底径40.6厘米,重99公斤;铜禁长117.5厘米、宽53.4厘米、高13.2厘米,重35.2公斤。

  壶为敞口,厚方唇,长颈,圆鼓腹,圈足。壶盖有衔环蛇形钮,盖外沿套装勾连纹的镂孔盖罩。壶颈两侧各有一攀附拱屈的龙形耳。器身饰蟠螭纹和内填蟠螭纹的蕉叶纹等。两壶内壁均铸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

  禁面有两个并列的中空圆圈,以承放大壶圈足。禁的长边各有二兽足。兽口部和前肢衔托禁板,后足蹬地。禁面和侧面均饰蟠螭等纹饰。

  铜禁出土不多,迄今为止国内外仅见4件。在湖北省是首次发现。

  编辑:朱磊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专家点评] 战国早期 曾侯乙联禁铜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3.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4.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5.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8. 定陵是如何成为考古界的一个深刻回忆与极大的损失的?

    此处的定陵,特指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皇陵区的明定陵,明定陵是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也是第一处被官方主动考古发掘的帝陵,但就是这次的挖掘,却造成了一次巨大的考古损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慢慢道来。鉴于这次灾难性的后果,在郭沫若在此请求挖掘武则天的陵墓时,上面冷冷的说:不允许,而且今后再也不准主动挖掘帝后陵墓!!!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周天子和战国七雄的实力相比 差距究竟有多大呢

    西周末年,周幽王宠幸褒姒,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改立褒姒之子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别说战国时代的东周有多么弱,和战国七雄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周天子已经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甚至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战国初期,三家分晋之后,东周王室已经势单力薄,几乎不能和任何诸侯国相提并论。

随机推荐

  1. 九类食品帮你对抗癌症

    想要对抗癌症吗?根据台湾省癌症基金会发行的防癌白皮书指出,国人平均每4人就中就会有1人会罹患癌症。为帮助民众防癌,台湾省癌症基金会建议民众可以从食物下手,多摄取九大类食物,从中摄取对防癌有益的营养素。目前已知人体细胞氧化产生的自由基会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塞、脑中风及癌症。此外,茶和红酒都含有黄酮类物质,对部份癌症具有预防效果。

  2. 梦见摘木瓜_周公解梦梦到摘木瓜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摘木瓜好不好

    梦见摘木瓜是什么意思梦见摘木瓜意味着,恋爱面令人欢喜,与意中人接近的机会到来。孕妇梦见自己摘木瓜,爱情让人心满意足的日子。梦见摘吃木瓜意味着:适当改变风格,会有全新的感觉!今天的好运全靠一个“变”字,从来没有想过的东西,今天都可以试试,例如上学走一条没有走过的路,穿一件没有想过会穿上的衣服,平时连看一眼都觉得讨厌的人试着给他一个笑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事情在等着你哦!

  3. 板上钉钉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ǎnshàngdìngdīng【解释】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出处】【例子】【相关】百度“板上钉钉”

  4. 用情不自禁造句

    用情不自禁造句   一:他情不自禁地把手掌挨近自我的眼睛。   二:看到生活艰苦的孤儿,想到平时自我的言行举止,我情不自禁地哭了。   三:愉悦是发自内心的一抹微笑,愉悦是情不自禁的一声呼叫,愉悦是忘乎因此的舞蹈,愉悦是自我原创的歌谣。   四:小明在野外随心所...

  5. 中国近代服饰简介

    中山装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服饰崇尚简朴实用。最后剩下的只有中山装、军装、学生装了,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服饰最单调贫乏的一页。近代妇女穿着时装是中国服装史上一大转折。

  6. 刘备为什么没有成为三国最后大赢家?真相是什么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新知小编带来的刘备为什么没有成为三国最后大赢家?

  7. 观世音菩萨灵应事蹟实录(三)

    这正是冥冥中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显应啊。当然这中间自然有些不可思议的事实存在,决不是盲目的宣传,我们不谈往昔观世音菩萨的灵验胜事,就以最近在宝岛上因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而获消灾延寿者也时有所闻。>农曆九月十九日是观世音菩萨诞辰纪念,中兴岭的寿光精舍,启建观音法会,居住于复盛村的吴心元居士,是位全真佛教徒,平时与林刘阿运常相往来。

  8. 清朝状元彭浚的生平简介 彭浚的对联故事

      清朝嘉庆年间,一位名叫彭浚的大才子高中状元,民间有很多关于彭浚对对联的故事。  彭浚在衡州巡视时,查出当地有一家绸缎店是家“黑点”,表面上卖绸缎,实则背后在进行赌博以及嫖娼。得知此事以后,彭浚就写了一副对联来揭开这家店的真面目,即“人情尽在两条腿,衣食全靠一口田”。...

  9. 梦见大地震来了

    周公解梦梦见大地震来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大地震来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诡异的朱厚照之死:到底是意外,还是文官集团的反扑

    一、武宗生平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且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并进行了沿海「”市舶司”改革,强化市舶司的收税职能,增加外贸收入,打开了解除海禁的第一步,扩大了...税源。二、武宗的幼年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唯一的弟弟朱厚炜又早夭,是孝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两岁被立为皇太子。可以说朱厚照是除了他太太爷宣宗,是在明朝中唯二收到了完整的皇家教育的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