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发展史 中国书法发展史 (一)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它...
王羲之平安帖 王羲之平安帖 嘉文 时过一千六百年,王羲之直接手写的原迹早已无存。其实,就在北宋时也只有几件视为原迹,如米芾曾获得的《王略帖》。 传世的王羲之书迹有两类,一是后人钩摹的墨迹本,一是石刻或者木刻的碑帖。碑帖从钩摹开始,经过上石、刊刻、捶拓,再经过装裱的过...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梅隆基金会会长见信后立即回应,表示支持,愿意出资帮助王立梅召开国际研讨会,商议如何办好世界艺术馆。研讨会上,欧美博物馆专家和中国博物馆界、美术界专家一致认为,建立世界艺术馆将弥补中国博物馆界的缺失。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等十八九家知名博物馆馆长与会,馆长们表示全力支持这项事业。
行走兰州:兰州榆中县,明肃王墓,被称为甘肃的十三陵 榆中县是甘肃兰州市东郊的一个小县,1000多年前,北宋秦州刺史狄青巡边时在这里修建了青城古镇,1226年,年仅65岁的成吉思汗在攻克甘州、肃南之后,从马背上摔下致伤成吉思汗送兴隆山休养,闯王李自成更是留下了许多迷一样的故事。然而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埋葬着历代肃王的明代墓葬群。位于兰州市榆中县来紫堡乡黄家庄村北侧平顶峰的南麓,距兰州市区约15公里。
兰州碑林藏有淳化阁贴、秦汉简牍刻石等,被称为黄河第一阁 位于白塔山西峰上的兰州碑林青林环抱、静听河声、俯瞰全城,因为收藏展示书法瑰宝《淳化阁贴》、敦煌写经、秦汉简牍刻石等艺术精品而闻名。东西、南北两条轴线把兰州碑林连接成一个整体。高低错落的三级台地由东西长廊贯通起来,构成碑林的中心区域。空中鸟瞰,整个碑林犹如白塔山上展开了一幅古色古香、雅致庄重的画卷。兰州碑林的主体建筑——草圣阁飞檐斗拱,琉璃冠顶,凌空挺立,高达三十米。
艺闻艺事——皇帝女婿摹刻一套帖,竟成了「 ”传世四大名帖”之一 《绛帖》,因刻于绛州而得名,是宋太宗淳化年间的尚书郎潘师旦在家乡绛州摹刻勒石而成的,《绛帖》与《淳化阁帖》《大观帖》《汝帖》并称为「”全国四大名帖”,刚一问世就受到书法家、收藏家的青睐。这部名帖的作者,叫潘师旦。历史上关于潘师旦的记载很少,他的字、号、籍贯,生卒年都不清楚。元代赵孟的《会景亭记》中,称潘师旦为「”故宋尚书”,后来又说「”初知秀州时”,由此判断他还应该做过嘉兴知府,是个不小的官员。赵
收藏,到底是私人爱好还是文化使命? 于是,收藏从一个个人兴趣爱好行为上升到一个于国于民有利的,可以宣传和鼓励的行为。宋代米芾就写到,收藏有两种人,一种是好事者,一种是鉴赏家。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都是收藏的爱好者。赵明诚死了之后,李清照二婚后很快又离婚,据说是第二任丈夫图谋她和前夫赵明诚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