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黄梅”来源于什么?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怀腔或府调等,现主要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及其周边地区等地。黄梅戏的最早源头是来自湖北黄梅县与安徽交界的大别山山区。传说清朝乾隆时期,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
四祖喜得破额山 山神目睹了这一切后,立即托梦给附近的村民,详细地介绍了四祖道信的德行。>据说黄梅山原先只有一个主峰,为了试探道信,山神想破脑袋后,主峰也变成了两个,双峰山即因此得名。从那以后,"黄梅山"之名渐渐被人淡忘,"破额山"及山前那碧玉流水的名气却越来越大,唐代柳宗元的"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等诗句和四祖寺前的灵润桥下,柳公权书写的"碧玉流"三个字,便是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