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楼赋》不熟,《放鹤亭记》总该知道吧?苏东坡在徐州的文踪 杭州苏堤世界著名,可是,徐州的苏堤却罕为人知,其实,徐州苏堤不光是东坡造福公民的政绩丰碑,还有一段与之相关的文坛盛事。经由千年的风雨,《黄楼赋》碑固然早已斑驳,仍然留存在黄楼,成为东坡留给徐州的珍贵遗产。据《宋稗类钞》及《墨庄漫录》记载,在这块《黄楼赋》碑文中的“山水开阖”四个字不是苏轼亲笔,而是一位叫马盼的营妓所写。
王安石 士大夫也把治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欧阳修又以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为由,任命他为群牧判官。神宗认同王安石的相关主张,要求其尽心辅佐,共同完成这一任务。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新旧党争变法伊始,王安石对神宗提出奸佞之论,建议神宗要辨别小人并加以惩处。御史中丞吕诲控诉王安石变法十大过失,神宗贬为地方官,王安石举荐吕公著代替其职。
赵顼 赵顼即位时,北宋的统治面临一系列危机,军费开支庞大,官僚机构臃肿而政费繁多,加上每年赠送辽和西夏的大量岁币,使北宋财政年年亏空。值此内外忧患、财政困乏之际,赵顼对宋太祖、宋太宗皇帝所制定的“祖宗之法”产生了怀疑。不可否认,赵顼的改革理想之所以在继位之初就能付诸实施,与王安石的支持有着密切关系。王安石两次罢相,都是赵顼向守旧势力妥协的结果。
吕惠卿 吕惠卿,,北宋改革家。为了实现变法革新,吕惠卿于熙宁二年同司马光展开了辩论。吕惠卿出任参知政事,查清了守旧派的不法活动,韩琦使新法得以继续推行。吕惠卿在推行新法的同时,与王安石一起修撰注释儒家经典。此后,吕惠卿在知延州、太原期间,整顿西北驻军,防止西夏侵扰。宋哲宗亲政后,因曾布等人阻挠,吕惠卿未能入朝掌政,再知延州。宋徽宗时,吕惠卿受蔡京等排挤。
章惇 神宗熙宁初王安石变法,章惇任编修三司条例官。哲宗即位,章惇任知枢密院事,时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门下侍郎、宰相,全部罢废新法,章惇上疏,驳斥司马光对免役法的攻击,吕惠卿并同司马光在帘前争论。后守旧派利用台谏官对章惇进行攻击,章惇被贬官。哲宗死后,向太后主张立端王,章惇认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赵佶即位后,章惇连遭贬逐,最后死于睦州。
六一居士欧阳修生平简介与历史文学成就 >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此年改号“六一居士”。在欧阳修主持文坛以前,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文风已经受到严厉的批评。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还反对“太学体”。相对于西昆诗人的主张,欧阳修的诗论无疑含有重视生活内容的精神。
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 北宋宰相吕惠卿简介 吕惠卿,字吉甫,号恩祖,汉族,泉州南安水头镇朴里人,北宋宰相,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为推动变法做出了许多贡献。成为参知政事后与王安石发生矛盾,二人关系破灭,王安石回朝后,吕惠卿因连坐其弟罪责被贬出京,从此远离政治中心。任期满后进入京城,拜见王安石,与王安石讨论经义时意见有许多相合的地方,二人因此订交。
王安石生平简介与历史成就及评价 但仁宗并未采纳王安石的变法主张。王安石在京任职期间,朝廷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诏书文字,王安石认为立法不该如此,据理力争,得罪了王公大臣。>神宗认同王安石的相关主张,要求其尽心辅佐,共同完成这一任务。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出生 在996年前的今天,1021年1月18日,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出生。图片来源于网络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小字獾郎,晚年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王安石,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名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因生性倔强,时人戏称“拗相公”王安石在青少年时期随父亲到过许多地方,对宋朝的社会问题有一些感性认识。
为何北宋高薪“养廉”依旧失败? 北宋官员俸禄之优厚,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是数一数二的。>北宋实行官员高俸制,目的在于养廉。这在北宋皇帝及其有作为大臣们的心目中是十分明确的。>北宋少数官员也曾提出高俸养廉问题。事实证明,北宋的高俸制并没有“养”出官吏们的廉。对于本来就没有的品质,岂是厚禄所能“养”出来的?>北宋的高俸之所以未能养廉,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在高俸的同时缺少有力的与之相应的防贪惩贪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