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僧孺

牛僧孺的作品 牛僧孺是个怎样的人

牛僧孺牛僧孺作为“牛李党争”中的牛党领袖,在裁撤冗员、整肃吏治、减轻民赋等方面颇有政绩,又发展将汉阳、江夏,为唐宋时期鄂州商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牛僧孺的作品>《唐诗纪事》中见到他的一些轶事和诗作。>牛僧孺是个怎样的人>史学家岑仲勉:李德裕数年苦心孤诣,经营剑南边疆,刚有好转,牛僧孺几句话便让他所有的努力化为泡影,李德裕怎么能不恨牛僧孺。后来文宗意识到这一点,对牛僧孺相当不满。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中国唐代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派系斗争。牛党的首领是牛僧孺、李宗闵,李党的首领是李德裕,故史称牛李党争。此后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除去大和九年甘露之变前夕,牛李两党都被当时掌权的李训、郑注排斥朝外,大体上是两党交替进退,一党在朝,便排斥对方为外任。宣宗早就厌恶李德裕,即位之后即贬之外任,李党纷纷被斥。牛李两党之争终于以牛党获胜结束。

牛僧孺

牛僧孺,中国唐代穆宗、文宗时宰相,诗人。贞元二十一年僧孺登进士第。文宗大和三年,僧孺再次入相,德裕出为郑滑节度使。僧孺认为唐与吐蕃结盟,不宜违约开衅。文宗从僧孺议,命德裕撤退驻兵,送还降将。僧孺对维州的决策,反映了他一贯妥协反战的思想。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当权,僧孺被罢为太子少师。僧孺好文学,著有传奇集《玄怪录》等。

李德裕是什么样的人?唐朝最后的贤相

唐朝最后的贤相——李德裕。武宗与李德裕的君臣相知也成为晚唐绝唱。他登基之初就任命李德裕为宰相,并充分信任他。李德裕认为,解决藩镇割据的时机成熟了,他主张坚决讨伐,策略是,先承认“河朔三镇”节度使子孙世袭的惯例,以防止其与刘稹结成同盟,然后许以利益,联手“河朔三镇”的军队共同进击刘稹。宦官专权乱政,是中唐后的一大毒瘤,以致于出现唐宪宗、唐敬宗两个皇帝被宦官活活弄死的情况。

在领导亲切关怀下,杜牧过上了向往已久的夜生活

唐代诗人都喜欢长安,杜牧是个例外。>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杜牧一反常规,选择了去南方做官。>一句话,长安没有夜生活,特别是没有个性化的夜生活。这位长者对杜牧颇为看重。掌书记一职相当于牛僧孺的首席秘书,如果不是信任有加,牛是不会邀请杜牧前来的。席间,牛僧孺以领导特有的委婉口气,提醒杜牧:“杜御史气势非凡,日后必然前程远大,就是业余生活过于丰富了一点,年轻人还是得注意身体啊!”

牛仙客是谁 牛僧孺和牛仙客关系

牛仙客牛仙客生于泾州鹑觚,是唐朝时期的官员,身居高位。牛仙客是谁>牛仙客,泾州鹑觚人,唐朝宰相。萧嵩拜相,荐牛仙客为节度留后,后升任节度使。>牛僧孺和牛仙客关系>唐玄宗时代,有个叫牛仙客的,初为县小吏,当过陇西营田使,迁洮州司马、河西节度使,曾驻军过临洮,后来做到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爵,封陇西县公。说明牛意仁、牛仙客也是牛弘之后牛僧孺的族祖了。

牛党领袖的牛僧孺,也不过是皇帝太监争权的牺牲品

元和三年的科举案,牛僧孺在策论里原本是为民...,是替老百姓说话的。>后来牛僧孺和李德裕仕途上的升迁,与其说是牛李党争的结果,倒不如说是皇帝与太监博弈导致的,宰相成了双方夺权的工具。>穆宗、敬宗朝,王守澄控制下的李逢吉是政事堂的老大,上到皇帝下到百官,实行的都是和平政策,牛僧孺的仕途一帆风顺;>到了文宗朝,皇帝开始觉醒,为了夺回自己的权力,重用李仲言、郑注等人,牛僧孺就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朋党的争吵

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一直闹了四十年,历史上把这种争吵叫做“朋党之争”。这场争吵还是在唐宪宗在位时候开始的。在参加考试的人中,有两个下级官员,一个叫李宗闵,一个叫牛僧孺。打这以后,李宗闵、牛僧孺就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李德裕也跟士族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两下明争暗斗得厉害。>闹了四十年的朋党之争终于收场,但是混乱的唐王朝已经闹得更加不好收拾了。

党争亡国:漫谈唐朝的“牛李党争”

 党争亡国:漫谈唐朝的“牛李党争”  从中国历史上讲,党与派这二个字,都是贬义词。《尚书·洪范》有这么一句话:“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这里党、偏、侧都是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