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

揭秘:“文革”初期的几员大将为何以凄凉收尾?

揭秘:“文革”初期的几员大将为何以凄凉收尾?  1966年8月底,在吴传启、林聿时主持的一次红卫兵联队主要负责人的会议上,吴传启拿出笔记本,说:“毛主席最近写了一张大字报,是批判 *** 的。”接着,他就抑扬顿挫地将毛主席...

让 ... 极为不满的“揪军内一小撮”是怎么回事?

“揪军内一小撮”,也确实是他们被“打倒”的根据之一。这个不同,即在“揪军内一小撮”问题上,杨成武的讲话不同于“两报一刊”的言论,很值得注意。data-filtered="filtered"由于“揪军内一小撮”的宣传和鼓噪,严重地冲击了军队及其秩序,造成了全国性的“兵荒马乱”。这就是说,...把搞乱军队的原因,直接归结为党内、军内一小撮并提,归结为宣传“揪军内一小撮”。

1978年谭震林称哪场笔墨“官司”:我要奉陪到底

12日全国各大报多数加以刊载。>恰在这时,《红旗》杂志为纪念...诞辰85周年组稿,约请老同志写文章,他们自然想到了谭震林。>谭震林接到《红旗》杂志的同志预约的...,欣然回答:“好呀。来谈谈吧。”>可是,谭震林早已站在批评“两个凡是”这一边。>11月14日,编辑部派人来到谭震林的家,将编辑部的意见向他转达。于是,一场“笔墨官司”打到了中央最高领导层。这就要使《红旗》卷入这场讨论。

“文革”绕不开的戚本禹:打倒 ... 幕后推手

“文革”中的戚本禹丶王力丶关锋丶穆欣。本文原载于《历史学家茶座》第10辑,原标题为“我所知道的戚本禹”我开始知道戚本禹的大名是1963年在大学历史系读书的时候。到《红旗》杂志后,是戚本禹的助手张玉铭为我们安排了一切。一次,大概是我们到《红旗》工作十多天后,戚本禹让我们几个人到他的办公室去,我们进去时,他正打...。1965年底,孙达人发表了批判“让步政策”的文章,在史学界引起轰动。当天晚上,戚本禹没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