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淘沙挖出4尊“铜编钟”,刚想拿去当废铁卖,专家却赶来了 第二天王元本和老乡决意赶紧拿去本地废品收购站卖掉,可是就在两小我要拿去卖的时候,本地文物专家却找到了王元本家里了,最后的究竟天然是上交给了文物专家,不外最后照样收获了1500元和每人一张声誉证书。
一座春秋古墓无数不解谜团 一座春秋古墓无数不解谜团一座春秋古墓无数不解谜团―――安徽蚌埠双墩古墓考古现场目击记在安徽省淮河北岸的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有一个村庄叫双墩村,因村内有两座高达9米以上的土堆而得名。阚绪杭认为,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此墓葬可能是春秋时期钟离国的君之墓,但这一说法缺少有力的证据。钟离国的遗址目前已经证实在安徽凤阳一带,离双墩古墓达20多公里,按照当时的葬俗,不可能将国君葬于离国都20里以外的地方。
秦公编钟之谜 秦公编钟之谜1978年1月,原宝鸡县太公庙村村民冉怀绪在自家的后院断崖上取土时,发现一套青铜乐器,计有秦公钟5件、秦公镈3件,宝鸡市博物馆得知消息后前去清理。出土的这套乐器为秦宫室重器,5件秦公钟的形制是一致的,惟大小有差。这套秦公编钟的发现对于确定秦早期徙都平阳意义重大,它的出土地太公庙一带应当是平阳故址所在地,这一点已被学术界所接受。
[专家点评] 春秋晚期 王孙诰甬钟 [专家点评]春秋晚期王孙诰甬钟春秋晚期王孙诰甬钟的钟身呈合瓦形,钟口大而舞部小。甬部上饰4组蕉叶纹,篆间有枚柱9个,枚下有基坐。王孙诰甬钟为一套编钟其中的一枚。王孙诰甬钟音色优美,音质纯正。据测音该编钟的音域近五个八度。该编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春秋时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保存最好的编钟,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河南农民打井的惊世发现——登上太空的珍宝 虽然它的总数没有曾侯乙编钟那么多,但是它的发现要比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早很多年,另外,它所演奏的《东方红》还上了太空。1956年,河南信阳长台关小刘庄的农民在村后打井,这里有一条高起的土岗,岗上还散布着6个高起的土包,一看就可能是古墓葬。朴实的农民随即向当地人民...会报告,并层层上报至河南省文化局。令人没想到的是,到了1958年,又在这座墓东边十米发现了第二座墓,并进行了发掘。
出土最强编钟的墓,会有怎样绝美的古玉? 曾侯乙墓于1978年发掘于湖北随州擂鼓墩,这是战国早期的一位姬姓曾国君主曾侯乙的墓葬。曾侯乙墓以出土了一套大型编钟而闻名于世,这套编钟共有65只,为中国出土之最大最全编钟,并且,编钟上还铭刻有中国古代的乐律,这是一套青铜铸就的中国古代音乐史。曾墓出土的玉器亦极负盛名,可与编钟、兵器等并称擂鼓墩出土文物之三绝。
湖北省博物馆:被誉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六十五件青铜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六十五件青铜编钟到武汉是一定要去省博物馆的。因为馆里藏着闻名于世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座落在东湖边的省博物馆,规模宏大,是仿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建筑。目前展出的主要是从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以及楚文物精华。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是1977年部队在随县擂鼓墩施工时发现的,它比1972年长沙发掘的马王堆汉墓大五倍,并从墓中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的珍贵文物。有制造
千古绝响!两千多年前的打击乐器,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 曾侯乙编钟,重达五千多斤,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合而成的乐器,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当时到场的音乐家研究发现,此编钟仅比现代的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十二个半音齐全。幸好被及时发现,古墓得到了文物部门的精心保护。第二年,考古人员将墓室的积水排出,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曾侯乙编钟,呈现在人们面前。编钟是我国古代汉民族发明的大型打击乐器,源于西周初年,兴盛于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
国宝曾侯乙编钟:主人的身份为何成为秘密? 一九七七年九月,驻扎在湖北随县(今湖北省随州市)城郊擂鼓墩的人民...在扩建营房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这是一个面积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六倍的「”超级古墓”。第二年五月,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让曾侯乙墓的发现有了更加重大的意义,因为这套编钟不仅精美绝伦,而且雄伟壮观,堪称「”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共有8组56个大钟、小钟和不大不小的钟,都用青铜铸成,总重量竟达2567公斤,更令现代人叹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