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松

明代苏松督粮道制考略

道,又称司道官,在明代主要由地方布、按二司的副手——布政司参政、参议和按察司副使、佥事等职充任。其中,布政司参政、参议分守各道,及派管粮储、屯田、清军、驿传、水利、抚民等事。按察司副使、佥事,分道巡察,其兵备、提学、抚民、巡海、清军、驿传、水利、屯田、招练、监军,各专事...

600年的疑案:苏松重赋是朱元璋政治报复江南人民?

>>如此看来,重赋于江南既有历史的必然也有经济重心的转移两方面的因素,并非仅仅是朱元璋政治报复的结果。>>苏松重赋是朱元璋政治报复张士诚治下的江南人民也罢,是中国历史经济发展的无奈选择也罢,不论何种,有一点不容置疑,那就是朱元璋在统一江南后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支撑,更有东灭张士诚后,朱元璋政权的军民上下斗志高扬,统一全国的事宜自然而然地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

南明首辅大臣、抗清志士-沈宸荃

监国鲁六年九月代,七年正月卒任职时间:1651-1652年沈宸荃字友荪,号彤庵,南明首辅大臣,抗清志士,今宁波慈溪观海卫镇师桥昭十三房人。沈宸荃九岁,应童子试,成为廪生。沈宸荃同江上佥事冯元,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1651年,清军分三路渡海攻舟山,沈宸荃因寡不敌众,败走海上。身后逸事康熙时清廷修《明史》,有人建议沈宸荃、张煌言不能以叛逆论,得康熙帝认可,遂将沈宸荃列传于明史。

从“铁面御史”到“洋务干员”,余联沅在“东南互保”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而身居上海道台要职的余联沅则在这一背景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盛宣怀的提倡下,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大员发起“东南互保”,而上海道台余联沅因与外国领事级别对等,而成为与外方谈判的主要对象。在这一过程中,余联沅主持拟定了《保护上海长江内地通共章程》《保护上海租界城厢内外章程》等主要外交文件,并与外方代表在会审公廨举行了多轮谈判,基本与外方人员达成了共识,确立了“东南互保”的部分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