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们不妨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来看看苏松地区重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   先来说说政治原因。历史上很多学者认为,苏松地区之所以重赋,就是因为实在太恨苏州地区老百姓对张士诚的念念不忘,恨他们不识时务,由此就加重该地区的赋税,实施报复。> >   其中还有一段传闻,说苏州被攻陷以后,苏州居民被迁到南京来。有一位苏州老太太用苏州话对他们家的老伴说:“老头子,你看看现在南京的这个老头儿对老百姓凶得不得了,哪像我们的诚王那么好啊!”(注:苏州老太太说的南京城里的这个老头子指的是朱元璋)据说,恰巧朱元璋微服私访,听到了这段话,恨得牙根都痒痒的,越想越恼火,甚至产生一种冲动,要将苏松地区的百姓全部杀光。李善长和出来劝阻:“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否则的话,您将会成为千古罪人!”据说朱元璋最终并没有当真杀光苏松百姓,但是为了一解心中之怨恨,就加重了苏松地区的赋税。至于这个重赋重到了怎样的地步?有的书上说,明初开始江南苏松地区的赋税要比大一统帝国的其他地区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   重赋这是不争的事实,江浙人民的重赋之苦只有江浙人自己知道。不过将朱元璋开始的重赋归结于他一次微服私访,这似乎不大说得过去。就拿前面那个传闻故事来说,纵然是朱元璋私 ... 间“偷听”到苏州老太太的牢骚,但这里有个严重的文化常识性的缺陷问题。大家都知道,南京、镇江往南或往东南方向过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苏锡常杭嘉湖地区,这一带人通常所讲的是“吴方言”。一般来说,“吴方言”只有苏锡常杭嘉湖地区的人才能听懂和沟通,它与长江以北的语系完全不一回事。要知道朱元璋是淮河流域一带出身的,打下南京时他已经30来岁,灭掉东吴张士诚时已经40岁,40岁的人一般是处于语言接受的封闭状态,更何况南京人讲的不属于“吴方言”,所以我认为朱元璋是听不懂苏州话的,上述传闻只能当作饭后的谈资而已。更有一个现实的依据,即使600年后南北方几度大交融了,有多少个北方人能听懂南方的“吴方言”,我本人就是苏州人,来宁交往中经常“开国语”,否则我周边的朋友们会听不懂,有人戏称我们苏州人说的是鸟语。碰巧的是我的朋友中有一位就是来自朱元璋家乡一带的,我们已经交往多年,但他根本听不懂“吴方言”。因此我进一步地确信上述有关朱元璋“偷听”苏州老太太家中说话纯属无稽之谈。> >   但我个人认为导致重赋江南的原因中政治因素一点没有似乎也不可能,理由是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帝国前后几次将苏州的所谓“豪民”迁徙到南京或濠州一带,如:吴元年(1367)九月,打败张士诚后,朱元璋下令“凡获其官属平章李行素、徐义、左丞饶介、参政马玉麟、谢节、王原恭、董绶、陈恭、同佥高礼、内史陈基、右丞潘元绍等所部将校,杭湖、嘉兴、松江等府官史、家属,及外郡流寓之人,凡二十余万,并元室神保大王黑汉等,皆送建康”;吴元年冬十月“徙苏州富民实濠州”洪武七年(1374),“徙江南富民十四万田濠州,以(李)善长总理之”。这就足以说明他对这一带的人至少说是没好感或者说带有敌视的眼光。故《明史》中的相关论断还是颇有道理的:“初,太祖定天下官、民田赋,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惟苏、松、嘉、湖,怒其为张士诚守,乃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以为官田,按私租簿为税额。而司农卿杨宪又以浙西地膏腴,增其赋,亩加二倍。故浙西官、民田视他方倍蓰,亩税有二三石者。大抵苏最重,松、嘉、湖次之,常、杭又次之。”> >   除了政治因素以外,经济因素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苏松地区之所以后来成为大一统帝国经济重赋的主要承担者,这跟宋元时期完成的大一统帝国的经济重心转移有关。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关中和中原地区,而从唐末开始,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宋时的版图连的一半都不到,但是,南宋的财政收入却是唐朝的2~3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主要是因为南宋时南方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与提高,其实际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北方。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   总之,宋元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和中心毫无争议地转移到南方了。这其中跟环境的变化也是密切相关的。秦汉以后,我国的西北地区逐渐地走向沙漠化。一般我们的观念中,河西走廊向来是环境恶劣,沙漠一片,戈壁乱石。但是假若你花点工夫去深入探究的话就会发现,其实历史上的原貌并非如此。大概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就发现了河西走廊一带曾经繁盛的城市古迹。比如时期的“朔方”三郡,的《史记》中就有记载,朔方郡是汉代北方一个相当发达的城市,不单如此,还是一个“生态城市”。但随着汉武帝中晚年汉匈战火的蔓延,随着汉族跟少数民族之间冲突的加剧,这个地方逐渐开始了沙漠化,再也见不到往日的繁荣,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历史的遗憾。往后中原大地经常性地成为战争的灾难区,随之而来这一地区的经济逐渐走向萧条。由此大一统帝国的经济重心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南移,而南移后的经济重心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江南地区的苏松和杭嘉湖,这就是史书中所说:“天下财赋出于东南。”> >   如此看来,重赋于江南既有历史的必然也有经济重心的转移两方面的因素,并非仅仅是朱元璋政治报复的结果。> >   苏松重赋是朱元璋政治报复张士诚治下的江南人民也罢,是中国历史经济发展的无奈选择也罢,不论何种,有一点不容置疑,那就是朱元璋在统一江南后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支撑,更有东灭张士诚后,朱元璋政权的军民上下斗志高扬,统一全国的事宜自然而然地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 >   吴元年(1367)九月,平吴之师回到应天,朱元璋在戟门召集右相国李善长、左相国、平章常遇春、都督冯宗异、平章汤和、胡廷瑞、右丞廖永忠、左丞华高、都督康茂才、都督副使张兴祖、梅思祖、参政薛显、赵庸、曹良臣及各卫指挥千、百户等,进行论功行赏,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徐达为信国公,常遇春为鄂国公;赐予徐达彩缎表里十一匹,常遇春十匹,胡廷瑞、冯宗异各九匹,汤和、曹良臣各八匹,廖永忠、华高、康茂才各七匹,薛显、赵庸、张兴祖、梅思祖各六匹,指挥人五匹,千户人四匹,百户人三匹;军人米一石、盐十斤。朱元璋现场告谕大家:“今论功行赏,以报劳绩……然江南既平。”但大家“毋狃于暂安而忘永逸,毋足于近功而昧远图,大业垂成,更须努力”!“当北定中原,以一天下!”> >   从上述训谕中不难看出,从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的角度朱元璋告诉人们:江南已平,南方大体统一,虽然浙江尚有方国珍、福建尚有陈友定、两广尚有何真、四川尚有明玉珍和云南尚有梁王政权,但他们都偏于一隅,不足为敌,底下最为紧要的就是“北定中原”——换成后来他在《北伐宣言》里所说的,那就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这才是。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重建大一统帝国之历史重任也就差不多完成了,而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往往也是君主专制帝国的再造。历史在此交汇重叠,朱元璋建都南京,开创大明,重建大一统帝国的统一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600年的疑案:苏松重赋是朱元璋政治报复江南人民?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清热去火的食物 小米的功效和作用

    下面我来说一下清热去火的食物“小米”。小米的功效及作用1.防治消化不良小米具有防止泛胃的功效。小米具有滋阴养血的功效,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小米中所含的类雌激素物质,能滋阴。

  2. 天女持八戒升天緣

    忉利天是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層天,又名三十三天,天主為釋提桓因,釋迦牟尼佛曾在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地藏經》。一日,天上化生了一位天女,此女光明晃耀,冠於諸天,且容貌端嚴超群。釋提桓因知道其中必有大因緣,於是鳴擊天鼓...大眾,共聚於「善法堂」中。天人們見此天女,皆大驚奇,升起希有難得的讚歎心;天主即當著眾人面前,詢問天女過去生作何善業,今日才能感得「身如真金山,色如淨蓮花」如此殊勝的果報。

  3. 太在乎一个人的说说-感人的情话

    —韩寒《我所理解的生活》二、其实一直陪着你的,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三、远香的余味飘近,闻不见誓言燃烧,等愿望都化作灰烬,再祈祷。—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九、我不习惯把自己心里的痛苦展示给别人,因为我怕别人安慰,也不想得到怜悯。无论在多不幸的状况下,只要相信自己是幸福的,就能得到幸福。

  4. 不可奈何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ùkěmàihé【解释】犹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出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例子】没有比...更厉害的武器,这种碉堡式的住房当真有点不可奈何。茅盾《东江乡村》【近义词】无可奈何【相关】百度“不可奈何”

  5. 梦见考大学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境是生活的缩影,有时会给人提示一些事情的预兆。梦见自己考大学,说明你潜意识里对自己的现状其实并不满意。求职者梦见考大学,可能找工作,觉得精神压力大,所以做这样的梦,建议充电学习。谈恋爱者梦见考大学,恋情上沟通出现问题,沉默甚至不愿意理睬对方都是有可能的。比起交流,更愿意独自品味自己的情感体验。梦见度蜜月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6. 栋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栋”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栋折榱崩——榱:椽子。比喻当政的人倒台或死去。栋梁之材——栋: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栋折榱坏——犹栋折榱崩。栋梁之才——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7.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蛇咬自己的手

    孕妇梦见蛇咬自己的手一般情况下梦见被蛇咬是吉梦,预示着你遇到困难险阻毫不退缩,最近会有好运降临,财运颇好,家庭幸福。在周公解梦里孕妇梦见蛇咬人多是代表自己和宝宝身体会很健康。孕妇梦见被蛇咬,或者被蛇咬手出血,这样的梦也是提醒你要多注意自己和胎儿的健康,要经常到医院做产检,确保你和胎儿的身体健康。孕妇梦见蛇咬亲人孕妇做梦梦见蛇咬自己的亲人,代表家庭生活会更加和谐。

  8. 枕山栖谷是什么意思?

    【拼音】zhěnshānqīgǔ【解释】比喻过隐居生活。【出处】《后汉书·黄琼传》:“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例子】【近义词】枕流漱石【相关】百度“枕山栖谷”

  9. 吕奉先的实力如何 为何他会对自己的实力如此自信呢

    吕奉先为何对自己的实力如此自信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时迟那时快,吕布持刀折戟,突破了六名曹操武将的包围圈,快马离开,毫发未伤。这下可震惊了曹操,他没想到吕布竟然如此厉害,能够做到以一当十,他原本的设想是,自己的武将即使不能生擒吕布,至少也可使他身负重伤,得到一个教训。但这次一战,竟出乎意料地再次证明了吕布的实力无人能敌。

  10. 紐約世界藝術博覽會金獎得主作品,你瞧瞧?

    鄭午昌(1894-1952),浙江省嵊縣人。擅繪畫、書法、詩詞,人稱“三絕”,歷任上海中華書局美術部主任,上海美專、國立西湖藝專、新華藝專教授等職。鄭午昌以國畫著稱,最擅長山水,作品曾在美、英、法、俄、比、日等國展出,並曾獲紐約世界藝術博覽會金獎。鄭午昌田野風味扇面鏡心鄭午昌丁亥(1947)年作知足居圖鏡心鄭午昌壬午(1942)年作白雲紅樹鏡心鄭午昌1934年作竹溪探幽立軸鄭午昌丁亥(1947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