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以非凡的领悟力受到赞誉。由于龟兹周围国家社会、历史的变化,大乘佛教声势日高,鸠摩罗什的思想中出现了和传统小乘之间的矛盾。“时龟兹僧众一万余人,疑非凡夫”,对鸠摩罗什“咸推而几敬之,莫敢居上”。鸠摩罗什是龟兹大乘佛教最初的传播者和推行者,他以对佛教经典的熟知和令人折服的雄辩口才,大力弘扬大乘,贬低小乘,使大乘一度在龟兹占优势地位。
般剌密帝剖臂藏经 楞严传译到中国 梦参老和尚楞严经怎么传译到中国来的?什么时间传到中国来的?这部经是在唐中宗时代传到中国来的,就是武则天的下一代。这个中印度沙门他的名字叫般剌密帝,般剌密帝也是梵语,翻成华言就叫极量,这位师父很有才德、有智慧,他故事很长的,不是很容易来翻这部经的,是辗转来到中国的。但是般剌密帝尊者怎么把这部经带出来翻译的?那他遇到这个经了,他就跟般剌密帝尊者合作,由他来翻译成中文。
鸠摩罗什来到中国的因缘 姚秦是中国后秦期间的国号。但是龟玆国王不听鸠摩罗什法师的建议,当吕光的军队一来到,他就和吕光开火战争起来。灭了龟玆国以后,吕光把鸠摩罗什法师掳到中国西凉时,就听说国内发生政变,苻坚已被姚苌所...。因为当时鸠摩罗什法师德高望重,人人都钦佩敬仰他,且他又是翻译经典的最佳人才,所以姚兴把他抢到中国来翻译经典。这是鸠摩罗什法师到中国的因缘。鸠摩罗什的母亲生他之后,过了三年,又生了一个儿子。
玄奘大师最后魂归何处?(图文) 上面是玄奘大师的最后遗言,表明他发愿往生弥勒菩萨身边。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感应,玄奘大师预感到自己的归期将至。玄奘大师一面说:“玄奘未阶此位,何敢辄受?”实际上这已经是玄奘大师在做自我总结。玄奘大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容不迫地等待着圆寂时刻的到来。这是玄奘大师最后成段的话,也是他最后的发愿。这是玄奘大师圆寂前的最后姿态,也就是玄奘大师肉身的最后姿态,我们看见卧佛就能想到这个姿势。
三世因果报应不假--安世高大师的启示 自从安世高离开后,不久庙神大蟒蛇便死亡。>因果报应不虚假安世高超荐大蟒蛇以后,又到达广州,寻找前生...害自己的少年。老人察觉安世高必定非泛泛之辈,又聆听因果循环的道理,不觉跪下来向安世高忏悔罪业。我们晓得安世高确确实实也是三藏法师,他是以国为姓,“安”并不是他的姓,“安”是国家的名称。
玄奘 (饮誉天竺 留芳华夏) [size=19pt]玄奘[size=11pt]高僧大德的故事加入时间:2007-12-2810:44:45点击:447曾经统治古代印度的戒日王向全印度发出敕命,命印度知识界、学术界、思想界、宗教界的一切有识之士,共赴曲女城,参加他亲自举办的无遮大会。这名中国僧人终于被整印度人所接受,成为来自异邦的佛教领袖。玄奘十岁时,父亲病故。他的哥哥长捷法师深知玄奘的远大志向,对他的决定表示赞同。在向法常学法时,玄奘一次向他提出了十个问题。这也并非玄奘的本意。
马建忠 马建忠,,中国清末改良主义者,语言学家。1879年返国后,成为李鸿章的重要幕僚。中日甲午战争时,建议创设翻译书院,并充洋文教习,培养兼通汉文洋文人才,薛福成翻译各国人文、自然科学书籍。1900年李鸿章赴任与八国联军议和大臣时,受命在上海行辕襄理机要。另著有《文通》10卷,以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结构规律,为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语法著作。
传世名篇《别赋》原文及翻译,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却一直被低估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其中以《渡泉峤出诸山之顶》、《仙阳亭》、《游黄蘖山》等首最具特色。《望荆山》、《还故园》等写仕途失意,情调哀怨,也很为后人称道。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行船,船在水边停留不动;乘车,车在山侧缓慢前移。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如今丈夫做官在千里之外,可怜妻子虚度青春时光。蹔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译史||叶高树:清朝部院衙门的翻译考试 本文收录于《翻译史研究》,页1–39,注释从略。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及详析清朝部院衙门的翻译职缺,应试资格与命题形式,以及考试的实施情形,丰富清朝翻译史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