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迁

谈迁撰《国榷》――明朝的编年史

不料到了1647年八月,家徒四壁的谈迁,居然遭到小偷的光顾,他多年来为之而成的《国榷》初稿,竟被小偷窃去。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努力,终于完成了《国榷》新稿本的撰写。>>《国榷》是一部明朝的编年史,全书一百零四卷,卷首四卷,共一百零八卷,约五百万字。>>谈迁编撰《国榷》主要的根据是明代列朝实录和邸报,并参以诸家编年。《国榷》却并不隐讳,尽量地把当时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

谈迁的简介 谈迁是什么朝代的 谈迁的故事

谈迁谈迁是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他历经艰险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原本此书就是他历时二十年多写完的,谁知却被小偷偷走,无奈之下他只能重写,因为他的坚持世人才得以看到这部明史巨著。谈迁的简介谈迁是什么朝代的谈迁,明末清初史学家。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谈迁的子女 谈迁是个怎样的人

谈迁谈迁终生不仕,尽管家贫,却靠抄写、代笔、幕僚为生,著有《国榷》、《枣林杂俎》、《北游录》等作品,为人很有操守,不为权势改变初心,这是很不容易的。谈迁的子女长女>三子名为:谈朴、谈祺、谈祉。>谈迁是个怎样的人>谈迁一直是靠给别人抄写谋生的,这是很艰苦的。谈迁认为此事重大,隐瞒不住,拒绝写信,后果然事情败露,刘宪模被罢官。自己的同乡,新科的进士杨雍建托谈迁的老友沈仲嘉,转求谈迁代拟两份信稿。

以泪和墨,正其是非

谈迁,原名以训,字官若。>令人遗憾的是,正当谈迁生活艰难、身体不佳、年龄已经54岁的困顿之际,《国榷》藏稿被盗!谈迁再度呕心沥血,终于又写出《国榷》初稿。这是他得以补充、订正《国榷》的良机。他终于在终生前一年时间里,修订完成了共500万字的巨著《国榷》。>谈迁“以泪和墨”,“汰十五朝之实录,正其是非”,还以其强烈的民族气节,写出了爱国史实,填补了满族发展历史及其与明朝关系的史料空白。

谈迁

谈迁,中国明末清初史学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喜好博综,子史百家无不致力,对明代史事尤所注心。天启元年始,以明实录为本,遍查群籍,考订讹误,按实编年,序以月日,历时6年,完成《国榷》初稿。清顺治二年回原籍,增补《国榷》中崇祯、弘光两朝史事。对清初赋役制度混乱繁重,曾上书户部,建议“立法定制”、“轻徭薄赋”。十三年夏,南归海宁。

国可灭,史不可灭:20年心血被盗,他靠什么度过余生?

他叫谈迁,浙江海宁人,字孺木,号观若,又自署「”江左遗民”,明末清初著名历史学家。生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15岁取得海宁县诸生(秀才)资格,后科举不第,遂以为他人做记室(文案工作)为生计。生平无他好,惟好书,为人诚朴无粉饰,晚年仍为生计和撰写著作而四处奔波。顺治十四年冬(1658),卒于陕西汾阳,享年六十四岁。《国榷》是谈迁主要代表作,其撰述的原因、经过,谈迁在《国榷·义例》中有简单说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