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宣

经典故事之:当今四百天不睡觉的常慧法师

常慧法师博主提示:此为恭录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之公案因缘,共一百则,摘要记录,顺文整理,草成此篇,供养读者。她今年六十五岁,声音像三、四十岁的人,身体轻飘飘的。有一位达宗法师,每天一千二百拜。

大德故事:南山律师的事迹

据说,释迦牟尼在世时,为了约束僧众,订下各种戒律,在第一次佛教毁灭之际,由优婆离向弟子们宣布。这就很让中国僧徒苦恼,戒律的混杂意味着行事的依据不能明确。直到唐初的道宜出来,专研律学,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订佛教受戒仪式,形成风靡佛教界的南山律宗,才真正解决了这种混乱局面,让出家豁然明白出家人该有的样子。当时,终南山中所有深潭里的龙都化作人形,前来参拜。

觉光长老的故事-“说戒”的故事

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在戒律里面,都可以长养我们的善根。我在这里讲一个故事,看看大家听过还是没听过,我想简简单单说给大家听一下:我们佛教里面律宗的祖师道宣律师,在中国终南山专持戒律。玄奘法师是在中国到印度的一位年轻的高僧。在这十七年当中,最难得的,他可以读到印度的梵文,又名叫巴利文。而窥基法师很好睡,还“呼啦呼啦呼啦”的打呼噜。所以我们的戒律一丝一毫都要努力受持,要我们的生命都可以,但千万不可破戒。

道宣律师——持戒精严 圣境遇文殊

道宣律师从小就勤诵经书,长大以后,正式拜师求学,只要是有学问有道德的大师学者,无论多远,他都一定前往参访求授!总之,道宣律师的德行超于三界之外,道业为众人所共同尊重,因此感动了诸天神祇,自动的护持在他的左右。干封二年冬天,道宣律师在长安西明寺示寂。

净空法师说故事(一)壹、出家篇

(此为恭录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之公案因缘,共一百则。尚未经净空法师鉴定,仅为华藏讲记组亲聆音带,摘要记录,顺文整理,草成此篇,供养读者。)壹、出家篇一、鸟窠和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话现在已经变成佛家的口头禅,谁都会说。有一位达宗法师,每天一千二百拜。

三车和尚的故事

三车和尚的故事“三车和尚”的故事,是描述玄奘大师度其爱徒的因缘与经过,且更是流传千古的中国佛教故事,甚至近来还拍摄成电视剧。

玄奘高徒三车和尚窥基的传奇故事

玄奘大师伸手摸了摸他胸口,尚有微温,便用引磬使他出了定。当下便按照玄奘大师的指点,去皇宫投胎做皇太子,等待玄奘大师的归来。街上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三车和尚”的“美名”一时传遍了大街小巷,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笑谈!道宣很纳闷,只好和窥基两人饿肚子。道宣再次愕然,方知窥基大师的功德成就不同凡响。当年的“三车和尚”也后来居上,修成正果,为中国的佛教历史增添了一段精彩佳话。

唐朝的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的故事

玄奘法师乃令尉迟公的侄儿出家,但被他拒绝。窥基祖师帮助玄奘法师翻译法相宗诸论,功不可没,有“首论疏主”之称。当天未到中午时,窥基祖师已到达终南山,来到道宣律师所住的茅蓬,说明来意。道宣律师表示欢迎,大家分享天食。窥基祖师很失望,发唠骚埋怨道宣律师。道宣律师听了之后,觉得这确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高僧感应事迹

感示净土唐代高僧慧日法师通过海路乘船到达天竺,参访善知识,并向他们求法。天神护体唐代高僧道宣律师,俗姓钱。因道宣律师持律精严,因而常有不可思议的感应。道宣律师于是向他询问佛世之事,天神一一答对。对于现代的修学者来说,我们应当从这些高僧的感应事迹中得到如下启示:如果我们在日常修学过程中能不畏众苦,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诵经忏悔,就一定能够像上述高僧一样获得殊胜感应。

【律宗】的意思是什么?【律宗】是什么意思?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七章第一节:「唐初终南山·白果寺僧道宣,著述甚富,着重提倡《四分律》,律学成为专门学问,因此成立律宗。又称南山宗。」律宗的拼音lǜzōng律宗是什么意思律宗lǜzōng中国佛教派别之一,唐释道宣所创,以持戒律为主,谓戒律为佛教之根本,解脱之要道,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