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德故事:南山律师的事迹

持戒是一种虔诚(图片来源:资料图) 做了和尚倘若不守戒律,也就是自成一套的日常行为规范,胡思乱想,乱说乱动,那显然是野和尚,花和尚。 三国时,人们对出家做僧人这种进口的新鲜事物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不忘实践,但对出家的手续却是懵懵懂懂。魏嘉平年间,印度的昙柯迦罗来到洛阳,看见中国的僧人只晓得剃个光头而不知道受戒,并不误在高堂华屋里荤素兼收,竹肉相发,便摇头不止。他即刻译出摩诃僧祇部的戒本,作为持戒的准绳,又请了个印度高僧来推行受戒仪式。正元年间,安息国(今伊朗)的沙门县谛也来到洛阳,译出法藏部的戒本。 据说,释迦牟尼在世时,为了约束僧众,订下各种戒律,在第一次佛教毁灭之际,由优婆离向弟子们宣布。因为各个教派对戒律的理解不尽一致,所以传下来的戒律也是面貌各异。 这就很让中国僧徒苦恼,戒律的混杂意味着行事的依据不能明确。头上到底烫五个疤还是六个疤,可是关系着能否往生西方乐土的大问题呢。直到唐初的道宜出来,专研律学,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订佛教受戒仪式,形成风靡佛教界的南山律宗,才真正解决了这种混乱局面,让出家豁然明白出家人该有的样子。 道宣,俗家姓钱,丹徒(今江苏省丹徒县)人。他十五岁时入长安日严寺跟智頵律师学习佛法,二十岁又到大禅定寺拜有名的智首律师做老师,学习各种戒律,并受了具足戒,也就是取得了正式出家的资格。 一天,智首讲完《四分律》,道宣那张年青的脸充满喜色,他觉得自己的理解明白无误,各条戒律一一铭记在心,便向智首请求学习禅定的功夫。不料智首脸一沉,说: “你才听讲了一遍,就以为修行到家了?” 道宣糊涂了,他的高兴和明白都一下走得无影无踪。他感到惶恐,又很不服气。他知道自己来历不凡:母亲怀着他的时候,曾经梦见一轮明月穿过腹中,后来又梦见一个碧眼紫髯的印度僧人跟她说:“腹中的孩子即是梁朝有名的僧祐律师,僧祐又是南齐剡溪隐岳寺僧护和尚的转世。你的孩子天生该要出家,大兴佛教。”道宣常常以此激励自己刻苦学习。他扫了一眼师父,发现师父严厉的眼神正盯着他,他满脸通红,伏在地上。 寺里静幽幽的,只有断断续续的舂米声从后院飘过来。 智首道:“你专心礼佛,想尽早获得无上智慧,很好。你也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知道规矩,掌握规矩,算不上难事,难的是怎样使自己的举手投足,言语思量都不逾规矩。你受了戒,只等于师父给了个可以积善防恶的空钵子,你自己要不断地往里头注入善行,注满之日,智慧自然会流溢出来。这可是天长日久的事,我看呐,你再听我讲二十遍《四分律》吧。” 这一讲就是十年。道宣明白了,在一遍又一遍听讲的过程中,他本身就在实践着戒律,领悟着戒律。 后来,道宣到人迹罕至的终南山深处修习定慧。坐在一个草棚里,冥想着不生不灭的境地,也不知过了多少晦明风雨。 他住的地方缺水,据说天神很爱惜这位苦心求佛法的僧人,便把手一指地下,顿时有一股清泉喷涌而出。道宣喝了这泉水,心灵更加明澈。不久,草棚的周围长满了奇花异草,香气氤氲,五彩纷呈,连狮虎之类的猛兽也跑过来,极为温顺地围坐在道宣身旁,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园。过了些日子,有人慕名而来,道宣便建起崇义精舍,给渴望出家的人讲授戒律。 有一日,道宣正在禅堂里打坐,突然听见有个低低的声音说:“清官村那处地方,原先叫做净业寺,位置形势都佳,对修道大有好处。” 道宣赶紧点起手指头般粗的功德香,望空拜了几拜,然后领着众人去清官村。 大家齐心协力,挑砖送瓦,干了好几个月,也落成一所光光鲜鲜的庄严宝刹。 当时,终南山中所有深潭里的龙都化作人形,前来参拜。有几条龙变作妙龄女郎,裙裾飘飘,步步生莲,惹得几个年轻的小和尚心下大乱,忍不住对着那几个美丽的女子挤眉弄眼,恰好被一老龙撞见。老龙勃然大怒,正欲把小和尚撕成碎片,转念一想:罪过,罪过。这回来参拜宝刹开光和道宣律师,正为积善消灾,若是一快心头之恨,岂不铸成大错? 庭院里刚好有口井,老龙便趴在井沿拚命吐口水,仿佛是在把罪肇吐个干净,然后向道宣作揖,说:“在下无心嗔怒,有心改过,方才已把毒水全吐在井里,望律师恕罪。”说完,便领着群龙呼地一声冲天而去。 那几个小和尚早已吓得面如土色。道宣走到井边,探头一看,井里青烟弥漫,便让人把井封闭。 过没多久,井边生出一种谁也没见过的花,香气馥郁,闻着令人神清气爽,好几年都不曾凋谢,又有一种谁也说不出名堂的奇果,色泽洁净,散发出缕缕甘甜。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奇异的花果全是治病的妙药,不禁大叹道宣的修行,竟然把性情凶猛的群龙也感化了。 道宜在终南山持 ... 谨,著述勤奋,名气越来越大。他的二百多卷著作,其中象《广弘明集》、《续高僧传》、《羯磨戒疏》、《行事钞》都是极重要的书。 当时,连在天竺的僧人都知道中国有位道宣律师,秉持戒律天下无双,只穿一件粗布袈裟,一天只进一顿糙米饭,出门从不坐车骑马,只在蒲团上打坐休息,从不在床榻睡眠,虱子在他身上随意游走,也不会让他皱一下眉。有个叫无畏的印度法师将信将疑,便特地跑到长安西明寺拜访正任上座的道宜,想看个究竟。 有一天,两个人正谈论东土和西域戒律的得失异同。忽然道宣从怀中摸出一只虱子来,无畏吃了一惊,这虱子身子胀鼓鼓的,已变成暗红色。只见道宣左顾右盼,始终没把那小畜牲扔下地。 道宣说:“不好意思,无畏法师,您可有少许绸布?” 无畏把自己的手帕递过去。只见道宣接过手帕,轻轻将虱子裹好,放在地上,然后拍拍手,呵呵笑道:“这东西虽然无知,倒也有情有欲,只怕也有些佛性呢,岂能怠慢啊。” 无畏顿生敬畏之心,站起来连连作揖道:“我在天空听人说:‘自佛灭后,像法住世,兴发毗尼,唯师一人。'果然名不虚传。若佛门子弟都似律师这般笃行戒律,发大慈悲,何愁佛门不精纯光大!” 后来,中国的僧尼出家修行都以道宣所传的戒律为依归了。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德故事:南山律师的事迹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 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退就要真退

      *** 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退就要真退  由于从反右运动到“文革”结束持续了20年,原来的年轻人早已进入中年,中年人也变成了老年人。面对着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繁重使命,一方面,干部队伍严重老化,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因无...

  2. 室无瓷不雅,人无瓷不贵——浅谈瓷器摆放

    室无瓷不雅,人无瓷不贵——浅谈瓷器摆放“黄金有价,艺术无价”,随着社会审美和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现代家居装饰中越来越追求文化品位和艺术气息。实事趣闻摆放瓷器防止打架为了预防韩国国会议员因政见不合大打出手,韩国国会外交通商统一...会想出“高招”,在会议室中央摆上两个高价瓷器,并警告议员打碎要赔。报道称,今年5月,韩国国会外交通商统一...会的会议室多了两个大瓷瓶。

  3. 古人给上天的信,沦为君臣间的文字游戏,影响了大明的政治格局

    青词是牛鼻子老道写给老天的奏章,由于道教以青色为尊,而朱色又是至阳之色,所以就用朱笔将文字写在青藤纸上,故称为青词。青词的文体比较特殊,由脑词、陈述、祈愿、誓诚等几部分构成,对格式和字数都有严格规定,和八股文有的一拼。到了宋代,很多皇帝都信奉道教,有了朝廷的支持,道教自然是格外流行,而青词创作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4. 梦见欢乐豆梦到欢乐豆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欢乐豆好不好

    做梦梦见欢乐豆好不好?梦见欢乐豆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欢乐豆的详细解说吧。在梦中,欢乐豆往往代表着一种付出很大而又没有什么回报的事情。梦见自己输掉了很多欢乐豆,预示著自己会谨慎行事,虽然已经无法完全挽回损失,但是却可以减少。梦见可卡因梦到可卡因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可卡因好不好梦见自己输光了欢乐豆,表示自己会被朋友出卖。

  5. 永贞革新王叔文,唐朝最后的荣光

    孝,是儿子的子背着一个老字,所谓的孝道,就是对父母好点,善待父母。对父母好,不单单是照顾二老的生活,在西周对孝道作了两个定义,尊敬祖宗传宗接代,不仅要照顾好父母还要照顾好子女,这些都是孝道的一部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把孩子的地位也提高了。不孝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太听话包庇...

  6. 梦见 ... 死猴子_周公解梦梦到 ... 死猴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 ... 死猴子好不好

    女人梦见...死猴子,事业出现晋升的机会。周公解梦关于"...死猴子"的数理吉凶宜忌分析:梦见...死猴子是什么意思梦见...死猴子的吉凶:基础安泰,长辈惠助,排除万难,而顺利成功及发展,繁荣隆昌,人缘殊胜,利荫六亲。梦见...死很多猴子的解析梦见...死很多猴子的吉凶:基础稳固安泰,且能逃过灾害,免于祸患,而又可排除万难及得享名利双收之隆昌运,并获意外的成功发展,乃幸福长寿之吉名。

  7. 【粱肉】的意思是什么?【粱肉】是什么意思?

    《管子小匡》:「食必粱肉,衣必文绣。」唐·杜甫《醉时歌》:「甲第纷纷餍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宋·陆游《自遣》诗:「衣冠尚作闲身祟,粱肉终非退士宜。」粱肉的拼音liángròu粱肉是什么意思粱肉liángròu以粱为饭,以肉为肴。

  8. 【黎朦】的意思是什么?【黎朦】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黎朦líméng见「黎檬子」。

  9. 梦见别人家被水淹

    周公解梦梦见别人家被水淹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别人家被水淹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带有郄字的成语

    包含有“郄”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