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

文殊菩萨像的故事

陶侃将佛打捞上船,仔细察看,原来是阿育王所造的文殊师利菩萨像。陶侃欣喜万分,急令人迅速送回府中。这时,文殊菩萨忽然出现在铜镬里。阿育王被菩萨的法力镇慑,同时感念佛法的威力无量,顿然悔悟,决心毁掉大狱,虔诚信佛。后来,阿育王建造了八万四千座佛塔,并且铸造了同样数量的文殊菩萨像安置其中。后来,人们想尽办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将菩萨像移上船。这回只用两三个人便将菩萨像轻而易举地抬起,送回了寒溪寺。

海滨常见流光数丈 打捞上老一尊金佛像

后因功高盖主,遭到权臣王敦忌妒,贬官出任广州刺史。等到在...建筑旗坛时,渔人经常看见海滨流光数丈,经日不绝,于是将此奇特景象告诉陶侃。陶侃派人在放光处打捞,没过多久,就从海底打捞起一座金佛像,金像座下刻有铭文,却是一段梵文。由此可见,当日打捞这尊佛像,就是阿育王所造文殊菩萨像。文殊菩萨像有如此灵感,大概也是因为所请之人不同:陶侃有缘,方获海底文殊菩萨金像;慧远有德,才能有幸供养神圣金像。

东晋名将陶侃逝世

陶侃,字士行,江西鄱阳人,东晋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建兴元年,任荆州刺史。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网络配图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

陶侃

陶侃,中国东晋名将。永兴二年,陈敏反晋,攻武昌,陶侃任江夏太守,击败之。建兴三年陶侃说降杜弢部将王贡,击溃杜弢,陷长沙,湘州平定。永昌元年王敦反晋,起兵武昌,朝廷命陶侃领江州刺史,率所部追蹑。成帝即位,外戚庾亮辅政,顾荣深以陶侃在荆湘的实力为患。苏峻、祖约反晋,建康失守,庾亮不得已,与温峤共推陶侃为盟主,平定叛乱,收复建康。陶侃封长沙郡公。陶侃在军41年,忠顺勤奋,明语善断,珍惜物力。

爱物惜生,物尽其用

陶侃是晋代名臣,虽处高位,却简朴、惜时。陶侃气得大...:你既不耕田,还随手摘下别人辛苦照顾的稻禾。陶侃叫人将施工时锯下的竹头、木屑收存起来。陶侃命人将木屑铺在地上,使大会顺利进行。数月后,桓温要伐蜀国,陶侃又将所储存的大批竹头,劈成竹钉,替代铁钉,为国库省下一笔可观的经费。如果不能物尽其用,随随便便地糟蹋物品,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生。

庐山文殊菩萨像

东晋时庐山的一尊文殊菩萨像,是晋朝名臣陶侃建旟...时,有渔人每见海边放光,因而告知陶侃,陶侃派人寻之,见一金像随波而至船侧,捞请上来后,检视其铭,知是阿育王所造之文殊菩萨像。

中国历史上几位伟大的母亲

母亲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纵观中华历史,那些有建树、留下美名的古人,大都深受母亲思想的熏陶,才成就了他们的人生。中华五千年出现的伟大母亲更是数不胜数。中国历史上有厚德的母亲不止这四位,还有太姜——周公季之母;太妊——周文王之母;太姒——周武王和周公之母;颜征——孔子之母;佘太君——杨延昭之母等等,多得数不胜数。

海边多日出现神秘光芒,打捞出一尊金佛像

后因功高盖主,遭到权臣王敦忌妒,贬官出任广州刺史。等到在...建筑旗坛时,渔人经常看见海滨流光数丈,经日不绝,于是将此奇特景象告诉陶侃。陶侃派人在放光处打捞,没过多久,就从海底打捞起一座金佛像,金像座下刻有铭文,却是一段梵文。由此可见,当日打捞这尊佛像,就是阿育王所造文殊菩萨像。文殊菩萨像有如此灵感,大概也是因为所请之人不同:陶侃有缘,方获海底文殊菩萨金像;慧远有德,才能有幸供养神圣金像。

庐山慧远

当时,高僧道安在太行恒山建立寺院,弘传佛法,名声很大,慧远前往归附。桓伊就在庐山的东部为慧远修建了许多僧房和殿堂,这就是东林寺。桓玄带兵征讨殷仲堪时,路过庐山,派人请慧远出山。慧远声称有病,桓玄便亲自进山。手下人对桓玄说:“殷仲堪曾经上山敬礼慧远,您可不要这样做。”桓玄认为慧远回答得非常正确。下山后,桓玄对部下说,生平从未见过像慧远法师这样的人。慧远只好留步,与二人依依告别。

五台山金银币背后的故事传说

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纪念币2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选取了文殊菩萨塑像局部造型。(资料图)文殊菩萨塑像的原型是五台山殊像寺文殊殿内的文殊骑狻猊像,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的一座彩塑文殊像。从此以后,文殊菩萨荞面头的故事就流传开了。文殊菩萨流传久远的传说从前,晋朝有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名叫陶侃。陶侃欣喜万分,急令人迅速送回府中。人们将此事回禀陶侃,陶侃便命人将其送回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