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文化

介之推的节日 一个被遗忘千年的传统节日(转载)

寒食节,距今已有264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人命节的节日,早于以端午节纪念屈原 200年左右。据《后汉书·周举传》记载:“太原一郡,旧俗以介之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 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诸如此类...

日本明治时代的性观念性文化变化

江户时代的都市,贵族女性和庶民女性以及同阶层的男性,甚至不存在处女至上、问题重大的价值观。>明治时代文明开化,西洋国家的女性价值观进入了日本社会,深刻影响了日本人对女性贞操价值观的思考。明治时期,日本都市中的女性开始接受西洋文明,将严守婚前处女身份,看作是良家女的重要象征。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度、同时引入东西方新文化的伦理观,引导明治时代的日本人接受和认同了两种观念交织混合形成的新时代贞操观念。

阿昌族的传统饮食风俗文化

阿昌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南方云南省一带。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闻名。居住在边疆的阿昌族,饮食以大米为主,掺以薯类、玉米。阿昌族以米饭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饵丝、米线作为主食。阿昌族喜吃芋头,传说古代庆丰收时,...狗和吃芋头必不可少。阿昌族妇女大都会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凉粉供食。现在大多数阿昌族都已会用蒸馏法...烧酒。酸食是阿昌族的每日必不可少的菜肴,是常见的酸食品是酸笋和酸腌菜。

阿昌族的传统服装风俗文化

阿昌族服饰是阿昌族人民穿戴的服饰。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欢在包头上插一朵朵鲜花。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这与阿昌人的劳动生活有关。>>阿昌族妇女的衣饰古老而独特>>“挂膀”和“剪花衣”是梁河阿昌族别具特色的两种衣饰。>>服饰发展>>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广泛的交往,阿昌族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地男子服饰大同小异,均留短发,未婚男子包白布或黑布包头,已婚男子包藏青色布包头。

阿露窝罗节的传统风俗文化

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以前每年在农历九月初十举行。一九八三年四月九日经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农历正月为梁河县阿昌族窝罗节,农历九月为陇川县阿昌族的会街节,节日时间两天。从此,“阿露窝罗节”成了阿昌族的法定节日,并赋予了庆贺民族团结、欢庆丰收、祝福美好生活等新的含义。

阿昌族的传统建筑风俗文化

阿昌族的住房一般是砖瓦、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阿昌族的村寨错落有致,与村寨四周的山光水色互相映衬,浑然一体,好似一幅恬静悠然的山水画。无论山区或坝区阿昌族人家的住宅,皆建造为三合或四合院样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头皆是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已经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却仍然是木料。几乎所有的阿昌族人家都喜欢在这内壁上镂刻各种各样的图案。

阿昌族风俗文化的禁忌

阿昌族的禁忌大多与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和封建意识有关,有些内容逐渐发生了变化。堂屋神龛除自家人外,外人一概不能动,出嫁后的女儿、家中的孕妇也不能动。家堂神龛不能摆放铁器等凶器。死在寨外的人,尸体不能抬回寨子。阿昌族禁止在正月初一...家畜和伤害动物;妇女生孩子未满7天时,忌讳别家男子进入院内。阿昌族的卧房分布在正堂两边,老者居左边,其他居右边。男性长者忌进已婚晚辈的卧室。未婚男子可住厢房或厢房楼上。

阿昌族的婚礼风俗文化

偷鸡头与抬锅盖--阿昌族婚俗晚上串门到了姑娘的村寨,小伙子们先不忙着去姑娘家,而是先到亲戚朋友家小歇,准备晚上闹个够。如果女方同抢亲是阿昌人缔结婚姻的一种古老方式。一对恋人感情笃深以后,按照阿昌族的习惯必须由男子聘媒说亲。仪式结束,双方就算缔结了婚约。举行婚礼时,接亲的新郎往往是女方姑娘们戏弄的对象,新郎到了新娘家,姑娘们会用一盆盆冷水泼新郎,直至新郎浑身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