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昭陵六骏的传说

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昭陵的6匹骏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拳毛纏。在与窦建德虎牢关作战时,唐太宗乘骑青骓,飞箭似地冲入窦军阵地,经过四五回合的交战,终于在敌方的阵营里竖起了唐军的旗帜。这6匹骏马体型粗旷,雄健有力,神态生动,成为唐太宗爱马成癖的真实写照。唐太宗对养马人的失职非常震怒,准备把他处死。统一全国的战事结束后,唐太宗骑射围猎的豪兴不减当年。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杀弟夺妻

玄武门之变后,“玉貌雪肤,眉目如画”的齐王妃杨氏命运发生变化,她的儿子被李世民诛杀,自己被迫抱着几个尚在襁褓的女儿入宫,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尽管唐太宗李世民试图极力抹杀这段“霸占弟媳”的不光彩历史,但史料中依然留下了蛛丝马迹。根据《新唐书》的记载,杨氏入宫后备受李世民的宠爱,还为李世民生下幼子李明。此时李世民已经36岁,杨氏是元吉的正妻,应与其年龄相仿,生子时至少也在30岁左右。

李世民:弑兄夺位的背后有多少无奈

玄武门兵变,可以说是李世民非法取得了皇位,有人说这是李世民当政一生的污点,百善孝为先,胁父是不仁,弑兄是不义,李世民也因此成为不仁不义之人,在正统的中国文化观点来看,确实如此,但李世民毕竟征战一生,决不是引劲待戳之辈,首先是要活着,夺皇位不过是搂草打兔子,所以,他的皇位是被逼出来的,逼出来一位历史明君,逼出来一个贞观盛世,也逼出来了李唐三百年的基业。靠的是李世民的智慧还有铁血手腕与果敢。

揭秘:晋阳起兵的动因和真相

李密参加起义军以后,隋炀帝下令捉拿李密亲友。刘文静受到株连,被革了职,关在晋阳的牢监里。太原的两个副留守看到李渊父子的举动反常,想出来阻挠。李渊稳住突厥这一头,就正式起兵反隋。他们带领三万人马离开晋阳,向长安进军。李渊这才改变了主意,取消了撤兵的打算。李渊的兵士已经占了城池,把城门关得紧腾腾的。留在长安的李渊的女儿也招募了一万多人马,号称“娘子军”,响应唐军进关。

李世民为何惧怕臣子魏征

年轻而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t”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心眼里钦佩他的人格。不久,李世民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鹰闷死在怀中。

谁曾大败李世民差一点攻取长安?

薛举派遣使者诏谕唐弼,唐弼杀害李弘芝依附薛举。薛举军势益盛,号为二十万众,筹划攻取长安。时逢李世民生病,卧床不出,而薛举多次挑战。李世民的部将行军长史刘文静与殷开山示兵于高墌,倚仗人多而未设防范,薛举诱使唐军出战时进行突然袭击,最后将唐军击败,唐军死者达十分之六,并俘唐朝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等。李世民见大势已去,领军逃回长安,薛举于是夺取高墌城。

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魏王李泰简介

魏王李泰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母亲长孙氏,太子、唐高宗的同胞兄弟。为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次子,因“文德皇后所生”,且“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魏王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唐太宗四子李泰,封魏王,喜好文艺。后李世民亲自访问李泰的王府所在地延康坊第。

李世民的后宫,谁最受宠爱?

长孙家族实是北魏皇族拓跋氏的一支,其中及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是隋朝名将,长孙无忌及长孙皇后的母亲高氏一族,为北齐皇族的一支。在长孙晟去世后,第三子长孙安业将高氏及长孙兄妹扫地出门,狠毒的哥哥。是长孙家依仗了李世民,才免于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命运。老婆去世后伤心得要死。在这一点上,李世民简直是好老公和好老豆的典范。长孙皇后和太宗生同寝死同穴,不负夫妻之义,伉俪情深。

唐太宗李世民是否叫过大野世民?

唐太宗姓名之谜,这个问题,要从衣冠南渡开始说起。一般人对待西晋永嘉之乱,***衣冠南渡的事情上都有个误区,就是北方人只往南方迁徙,一说永嘉之乱,第一反应就是北人往南边跑,这个实际上是不准确的,事实上,晋人的迁徙,是分东北、西北和南方三个方向的。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的用兵之道

李世民,开创,文治武功尚可称道,堪称一代圣君,只是……李世民,不仅是个好皇帝,也是位卓越的军事家。饶是如此,李世民却是最了不起。南下取东都的,有说东进的,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唯有李世民,提出一个完全相左的建议:西进,夺关中!事实证明,李世民是对的。李渊的大军向关中进发了,开局很顺利,先灭了隋朝精锐宋老生,却在河东城下碰了钉子。轮到李世民发言,他又拿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