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后之乱简介 韦后之乱是指中国唐中宗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韦氏(?-710年),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弘道元年(683年)中宗即位,次年,立为皇后。同年,中宗被武则天废黜,迁于房州(今湖北房县),韦氏随行。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 。每临朝,韦后都要置幔坐在殿上,预闻政事。中...
韦后怎么死的?韦后之乱简介 指唐中宗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韦皇后毒死中宗,阴谋夺权。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韦氏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立李重茂为帝 ,史称少帝。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
韦后之乱和太平公主之乱的异同之处是什么? 韦后,原名韦香儿,是中宗李显的皇后。中宗即位不到一年就被武则天废黜,流放房州。韦后一直跟随中宗左右,受了很多苦。后来神龙革命复辟成功,中宗复位,对韦后非常信任,甚至达到了纵容的地步。那么在历史上韦后之乱简介是怎样记载的呢?公元705年,中宗李显复立为帝。中宗为感念韦后在...
唐灭高丽之战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唐灭高丽之战的影响在唐朝与新罗的联军下,终于将这个困扰了中国王朝许久的高句丽灭亡了。那么唐灭高句丽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呢?唐灭高句丽之战图片高句丽是一个从公元前37年便开始存在的民族政权。在《三国史记》中便将记载了高句丽的建国背景。因为扶余王子与其他王子不和而逃离了扶余国,...
唐灭高丽之战 唐朝大军灭高句丽之战 把高句丽国王建武杀死了,立建武弟弟的儿子藏为国王,当然,只是个傀儡,盖苏文自封为莫离支,莫离支是个官名,相当于唐朝的兵部尚书,这个角色倒有点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莫离支手握军政大权,头戴金冠,身上佩有五把刀,威严异常,左右都不敢仰视。他也是个野心勃勃之人,为了扩张,联...
唐灭高丽之战的评价及影响 唐灭高丽之战的评价唐灭高丽之战最终以高句丽的灭亡而告终,那么对唐灭高丽之战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唐灭高丽之战发生在盛唐时期,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唐灭高丽之战并不是唐朝本身的想法。在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便对高句丽采取的是通好的政策。但是高句丽一方对于与中原王朝之间...
唐代中日白江口之战 第一次中日战争 这回老莫打算扯扯历史上中日之间的正面战争(讲来讲去就是打打杀杀,老莫这种人居然能找到女朋友真是没天理啊)。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也就难免会产生激烈碰撞了,细数下来双方总共发生过五次正面战争,分别是白江口之战(白村江之役),元日战争(即文永、弘安之役,老莫并不认同“崖...
唐代中日白江口之战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 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公元663年,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
唐代中日白江口之战影响深远 中日白江口之战奠定东北亚千年格局 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此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
唐代中日白江口之战是怎样一回事?再忆大唐灭倭白江口之战 今天的朝鲜半岛在公元1世纪左右进入三国时代,分成高句丽(又称高丽)、新罗、百济三个国家。公元6世纪时,和古代中国接壤的高句丽因为中国隋唐王朝的不断打击,为抗衡隋唐威胁,高句丽便与突厥、百济、以及与百济关系密切的日本结成同盟,而中国则与受到高句丽、百济威胁的新罗国结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