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年輕時候多美?五世外孫女照片曝光,兩人容貌幾乎一樣 慈禧年輕時候多美?五世外孫女照片曝光,兩人容貌幾乎一樣慈禧之所以能夠成為清朝末期的更高統治者,和鹹豐皇帝對她的寵愛是分不開的,慈禧年輕的時候寵冠六宮,鹹豐皇帝還讓慈禧幫他批奏章,慈禧從小飽讀詩書,尤其是寫得一手好字,可以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那麽慈禧年輕時候容貌究竟有多美呢?其實可以通過她的第五世外孫女就能看出來,因為兩個人的容貌幾乎一樣,還以為是慈禧穿越到了現代。慈禧是一個非常愛美和自信的人,晚清時
曹操獻刀刺殺董卓,真那麽英勇無畏?其真正意圖是什麽? 原著道:“坐中一人撫掌大笑曰: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今卓頗信操,操因得時近卓。聞司徒有七寶刀一口,願借與操入相府刺殺之,雖死不恨!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親自酌酒奉操。操瀝酒設誓,允隨取寶刀與之。操藏刀,飲酒畢,即起身辭別眾官而去。”曹操,與袁紹一起滅了何進和宦官,結果被董卓鑽了空子。滿朝文武歡喜了“三秒”,接著又開始悲傷了。董卓比何進和宦官還要壞,還要橫行霸道
古代流放女囚犯數千里,為何衙役卻爭著要去?實情令人感慨 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犯罪是不會被處死的,而是採用流放的方式,到了宋朝時期,流放正式寫入法律,原本只是為了充實一下邊防的兵力,但後來成為了一些邊疆的勞動力。我們都知道押送犯人到很遠的地方流放,甚至有可能是幾千里,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差事,如此勞心費力的工作,為什麽差役都非常願意去做呢?尤其是押解一些女犯人,衙役們更是爭著搶著要去做這份差事,這到底是什麽原因呢?首先大家應該知道,作為古代的一名衙役,本身
那些讓你感到×的日本姓氏 很多時候,一個好聽、有內涵的名字往往能給人一種名如其人的感覺。如:文博,寓意,文采飛揚,博學多才。雅靜,寓意,優雅安靜。澄泓,寓意,水清而深。出自於唐代劉禹錫的《歷陽書事七十韻》中的詩句:“繭綸牽撥剌,犀焰照澄泓。”......這些好聽的名字也是源於我們中華文化幾千年的積累。當然,有好聽的也會有不好聽的。什麽李二狗啊,張三山的。甚至叫王者榮耀的都有。取這些名字的長輩基本上文化程度不高,當然也可能有
燕王噲為何會實行禪讓 公元前316年,戰國中期,生死存亡成為各國的之一要務,燕王噲謀自強,實行變法——禪選舉賢能之人來治理國家,效仿上古時代的禪讓制度。那燕王噲為何會選擇堯舜讓賢之道,而其他六國紛紛加強王權?之一,燕國為武王之弟——召公,其賢能聞名於世,而作為召公的後代,燕王噲也是一個品行高尚的人,他尚賢,任能,崇尚周禮,仰慕上古時代的禪讓。韓非子在他的《說疑》中把燕王噲描繪成一個“不安子女之樂,不聽鍾石之聲,內不湮汙
服飾文化:從敦煌壁畫入手,品味唐朝時期供養人的服飾文化 歷史長河中走出的事物,總是帶有其特有的時代印記和地域特色。我們從文物中窺探一個時代的風貌風采,同時也走進相應的文化。此次我們將通過敦煌莫高窟。來一窺其背後相對應的中國傳統文化。眾所周知,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僧人樂尊路過一座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之一個洞窟。後來莫高窟經過不斷的發展,逐漸興盛。到了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的建設更是達到了巔峰時期。據史料記載,
大漢陳友諒世系 陳氏天下一家親陳友諒(1320年-1363年10月3日),湖北沔陽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農民起義領袖,中國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62世叔明,字子昭,陳廢帝光大二年(公元568年)生,陳宣帝太建五年(公元573年)封宜都王,授空惠將軍置左史,累遷中郎將、東揚州刺史、輕車將軍衛尉卿。581年出為持節雲麾將軍、南徐州刺史、侍翌將軍。586年,進號安右將軍。禎明三年(公元589年)避隋亂入閩仙遊縣。後歸隋召
軒轅黃帝治理天下的秘訣 黃帝某日打算到具茨山去拜訪聖賢大隗,於是就由方明駕車,昌寓作陪,張若和謵朋在馬前引路,昆閽和滑稽在車後相隨而往。待走到河南襄城荒野之地的時候,七位聖人都迷路了,誰也不知道應該往哪裡走,而且連個能夠問路的人也沒有。幾個人正不知該何去何從時,這時候恰巧過來一個放馬的牧童,於是他們趕緊上前向牧童問路道:“你知道具茨山嗎?”牧童答道:“知道。”他們又問牧童道:“那你知道大隗的住所在哪嗎?”牧童答道:“知道
清末老照片:慈禧太后入葬東陵被 ... ,朝廷將直隸總督免職 1909年6月,清末旗人當中有名的才子端方由兩江總督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直督是封疆大吏之首,地位非同尋常,這次調動看上去是平調,實際上不異於升遷。端方走馬上任,一步步向朝廷權力核心靠近,再努努力,當個軍機大臣幾乎觸手可及。春風得意的端老四怎麽都不會想到,在直督的位置上...還沒捂熱乎,就被稀裡糊塗趕下台了。1909年11月13日,慈禧太后的梓宮入葬菩陀峪定東陵。清廷為這場奉安大典做了充分的準備
大唐好男兒,憑一己之力滅掉了古印度,立下曠世奇功 印度位於南亞大陸,地理環境得天獨厚,東部有熱帶叢林,西部有亞熱帶沙漠,北部有喜馬拉雅山,南部有廣闊的印度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擁有這麽好的自然屏障,印度在歷史上被三十多個民族征服過,其中就包括中國的大唐。今天要講的就是立下這一曠世奇功的大唐好男兒——王玄策。王玄策雕像古印度在唐朝時期,被統稱為天竺。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太宗...派遣右率府長史(從五品,官職不高)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