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唐建国的对手与盟友

李渊究竟何时开始蓄谋反隋,后世史料层染,已难得其真。但是,李渊一经定计起兵,随即缜密策划,果决行动,却是清晰可见。李渊起兵的实力如何呢?据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一书的记录,大业十三年(617),李渊被隋炀帝任命为太原留守,曾率军前往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讨贼,「 ”所统步骑才五六千而已”。当年二月,刘武周在马邑(今山西朔州) ... 太守王仁恭后叛隋,李渊始以防备刘武周为名招募兵马,十天左右,「 ”少长得数千人”。五月甲子(6月24日),李渊决定起兵。六月甲申(7月14日)先由李建成、 ... 率兵攻下太原西南的西河郡(今山西汾阳一带),用时九日。7月23日,李渊整编军备,此时共计有甲士三万。七月壬子(8月11日),李渊自晋阳发兵,大军沿汾河南下,至龙门渡黄河,抵大兴城(即唐长安城)东郊。十月辛巳(11月8日),李渊在大兴城东春明门外整编诸军,兵力已逾二十万。此番南下,唐军遭遇的唯一重大阻截,是在8月21日在霍邑(今山西霍县)附近,受到隋朝武将宋老生精兵两万的围堵,唐军经过艰辛应对,最终克敌制胜,除此之外,入关计划可说进展非常顺利。李渊自己也很得意,三年后,武德三年(620),和老部下裴寂叙旧时,他还念念不忘,称自己当年振臂一呼,便四海影从,「 ”才涉数月,升为天子”。数月当上皇帝,当然不无夸张,但李渊确实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稳住了长安的江山。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当然是拜隋炀帝人心尽失所赐,但单凭这一点,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隋代河东诸郡(出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 其实,晋阳到长安一程,李渊需应对的局面并不轻松,其中两个方向的威胁最大,一是北边突厥及其依附势力马邑刘武周,这也是李渊一定要在南下之前卑辞厚礼、称臣突厥的原因,大部队南下,必须确保后方安稳。二是西边据金城(今甘肃兰州)自立的薛举。当时,薛举控制着陇西地区,统兵十三万,李渊途径霍邑受阻时,薛举正东向攻下秦州(今甘肃天水),已号称拥兵三十万,全力围攻扶风(今陕西凤翔),以长安为目标。这还不止,薛举所据之地,是隋朝的国家牧场所在,此外还有河西羌兵的援助,实力相当强劲,而且,他距离长安更近,因此,这支武装其实是唐军成败的最大变数。 李渊当然了解这一点,也提前有所戒备,这从晋阳起兵前李唐整编军备的战略安排,就能看得出来。李渊将麾下甲士三万,编成左、中、右三军,分别由三子李建成、 ... 、李元吉任都督,并以此为契机分封三子,让一直被呼作大郎、二郎和四郎的李家兄弟,自此有了响亮且正式的名号,即李建成为陇西公, ... 为敦煌公,李元吉为姑臧公。这个封号持续到当年十一月己巳(12月26日),也就是李渊迎隋炀帝孙、代王杨侑即位于天兴殿,改元为义宁的一周之后。李建成改称唐世子, ... 称秦公,李元吉为齐公。换句话说,李家三子分封陇西,持续了四个多月,是针对入关大计的战略安排,显然也意在针对薛举等河西割据势力。不过,李渊凭什么能这样分封儿子呢? 对于这个问题,石见清裕先生《唐的建国与匈奴费也头》一文(收入《唐代北方问题与国际秩序》,日文版初版于1998年)做了专门研究。石见先生认为,李渊三子分封陇西,并非因为李家的出身,而是缘于李渊妻窦氏的家族。石见先生对窦家系谱进行了剥茧抽丝式的解构,钩沉出这样一个事实:窦家出身于匈奴费也头(又作费野头或破野头)种,是一支活跃于鄂尔多斯地区的游牧部族,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其势力甚至还发展到了河西走廊。东西魏分裂后,费也头部成为东西方统治者竞相争取的力量,于是有了走向历史舞台、进入传世文献的机会。由此,石见先生认为,李渊率军南下,很大程度上仰仗了窦氏及其河西地区费也头的兵力,甚至这支力量是李唐牵制薛举的主力,可说是唐朝成功入主长安的决定性因素,而李家三子分封河西,也正与此有关。这个论断极富启发性,尤其是强调了李渊妻族窦家对李唐建国的重要作用,不过,在其一系列判断中,也有若干环节可以再作讨论或继续发挥,比如,李家三子分封河西,究竟源于李家的郡望还是因为窦家?李家和窦家之间如何结识?窦家究竟是哪些人,以何种方式支持了李渊,以及他们为何要支持李渊?薛举东进受阻,李渊顺利进京,是否主要因为窦家势力,还是别有他因?换句话说,李渊的兵力,究竟是如何快速从三万人膨胀到二十余万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皆关涉李唐建国之大势,值得仔细辨析。 李家三子分封陇西,毫无疑问意在针对薛举,其凭据应当还是李家郡望。石见先生之所以称分封之举与李家无关,在于他认为,李家的世系是唐朝建立之后才最终建构起来的,但是,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窦家,窦氏世系也经过了精心编织。窦氏系谱中有敦煌南窦祖、武威窦祖和陇右窦祖,但李氏世系中也有陇西房、敦煌房和姑臧房,李氏系谱成型于李唐建国之后,似乎不足以成为三子分封陇西与李家世系无关、而与窦家有关的逻辑起点。事实上,李渊虽起兵于晋阳,李家却很早就以陇西为郡望,至少是宇文泰入关后西魏时期便已如此。据《册府元龟》卷一《帝王部·帝系》,李渊祖父李虎曾先「 ”封赵郡公”,不久后「 ”徙封陇西公”。这次徙封,应该发生在西魏大统九年(543)在关内地区大规模募兵,至大统十二年以地方望族为乡兵统帅,到十六年正式形成二十四军编制这一时期,同时,宇文泰命诸姓大族以「 ”关内诸州”为郡望,并撰写谱录。透过李虎前后两个封号可以看出,事实或许如陈寅恪先生所言,李家若非赵郡李氏之「 ”破落户”,即是赵郡李氏之「 ”冒牌货”,但至少在大统十六年之后,经过「 ”撰谱录,纪所承”的人为操作,李家已将陇西作为郡望,以「 ”西凉嫡裔”自居了。李渊很喜欢和旧部炫耀自己的出身,常说起「 ”李氏昔在陇西,富有龟玉”云云,显然李渊不仅以陇西为祖望,李家在当地还是颇有实力的。不止如此,大业九年(613)杨玄感起兵反隋之际,李渊曾被隋炀帝任命为弘化(今甘肃庆阳)留守,统关右十三郡兵,可见李渊本人在陇西地区也不乏政治基础。也就是说,无论从李氏郡望来说,还是就个人经历而言,李渊都与陇西渊源深厚,因此,太原起兵前夕,将三子分封于河西,应当是从自家身世和现实政治两方面考虑的。 然而不可否认,窦家的确是李渊的得力帮手。那么,窦家和李家的渊源从何谈起呢?对此史无明文。石见先生提到一条材料,西魏大统元年(535),李渊的祖父李虎曾率军出击欲与东魏高欢联手的灵州(今宁夏灵武)刺史曹泥,期间招降了灵州附近的一批费也头部众,这是史籍中关于李渊祖先和费也头交手的唯一记载。不过,这件事似乎难以成为李家和窦家结识的证据。我们认为,李家和窦家结交的机缘,或许还要更早。此前王小甫教授曾从《册府元龟》中检得一则材料显示,北魏正光末年(524)六镇之乱后,李虎一度在河北军阀葛荣手下任清河刺史(关于这条材料的分析,参《宇文泰「 ”关中化”政策及其对华夏文化发展的影响》,《民族研究》2018年第5期,91-93页),在此前后,窦炽、窦善兄弟追随父亲窦略也来到了葛荣麾下。虽没有直接交往的证据,但我们至少据此可知,李虎、窦炽、窦善曾共处于葛荣政权中,后来又因形势变化,先后进入关中地区,归于宇文泰集团,进而成为西魏、北周的开国重臣。窦氏一族中,窦炽的地位尤其显著,所谓「 ”朝之元老,名位素隆”,与宇文家族之间也过从极密切,宇文泰凡遇军国大事,皆与之商议。宇文泰的第七子宇文招娶了窦炽之女,女儿襄阳公主则嫁给了窦炽兄窦岳(早卒)之子窦毅,即李渊妻窦氏的母亲。换句话说,窦氏的母亲是宇文泰的女儿、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也因为这层关系,窦氏自幼便常出入北周皇宫,深受舅父周武帝的喜爱。于是,当窦氏听说杨坚称帝、代周立隋后,竟怒不可遏地一头朝床柱子撞了过去,愤懑道,「 ”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足见窦氏与宇文家感情之厚。而窦炽,则在百官上表劝进杨坚禅位登基时,以「 ”累代受宇文氏之恩”为由,不肯签字。显然,被唐代窦家子孙封为窦门三祖的窦岳、窦善与窦炽三家中,至少窦炽和窦岳两家,从情感上来说是偏向于北周皇族宇文家的。还有一家是窦善,窦善的儿子窦荣定曾深受宇文泰赏识,北周时便入仕,成为一名出色的武将。他和杨坚同辈,两人自幼相识,颇为投缘,关系非常密切,窦荣定的妻子还是杨坚的亲姐姐,因此,入隋之后,窦荣定的地位日隆,对杨坚的支持,自不待言。但是,窦荣定的儿子窦抗,却是李渊的发小,两人关系很铁。窦抗的儿子后来娶了李渊的女儿,两人结成儿女亲家。窦抗一度被隋炀帝怀疑参与了汉王杨谅的谋反事件,并因此被革职,这自然令他对杨隋颇感失望。因此,大业九年杨玄感起兵后,窦抗曾极力怂恿李渊起事,他这么做,显然不是没有原因的。至此,我们看到,自宇文泰入关后,窦门三祖便拥有极强的实力,北周时期尤其显赫,从感情上来说,他们与北周更亲密,对杨隋政权则相对冷淡,而到了隋朝末年,更是赞成李渊取而代之。 北周、隋、唐窦氏世系图(出自石见清裕《唐代北方问题与国际秩序》) 李渊起兵时,窦抗和弟弟窦琎二人的位置最关键。当时,窦抗正奉隋炀帝之命统兵于灵武(今宁夏灵武),位于关中地区北部,扼守着长安的北大门;而窦琎,则是扶风郡(今陕西凤翔)太守。薛举向东突进,主要受到两重阻截,一重是大业十年(614)扶风人唐弼扶植陇西李弘芝建立的割据政权,再一重,就是窦琎所领的官兵。李渊是否与窦抗兄弟有过提前沟通,史籍并无迹象,但于情于理,并结合事态发展来看,窦抗兄弟应该是配合了李渊的入关大计。一个间接证据是,617年11月19日,李渊在长安迎代王杨侑登基后的第三天,便有「 ”榆林、灵武、平凉、安定”诸郡遣使 ... ,这些人很可能就是从窦抗方面来的。除了窦抗兄弟,参与李渊起兵的窦家子嗣还有两位,其一是窦炽孙窦琮,自太原起就「 ”协赞大谋”,是李渊晋阳起兵的一员大将;其二是窦琮之兄窦轨,李渊大军南下时,窦轨身在华阴(今陕西渭南),手拥数千兵力,当时的华阴令,正是窦轨妻兄李孝常,李渊渡黄河入关后,先于长春宫(今陕西大荔境内)休整,李、窦二人便在这时,率领人马归于李渊,史载李渊「 ”见之大悦,降席握手”。李孝常和窦轨的加盟,除增加了李渊的兵马,更重要的,还在于李孝常手中掌握的隋朝永丰仓的官粮,为李唐军队带来了丰厚的补给。这个贡献非同小可,为此李渊后来将女儿高嘉公主嫁给了窦轨子窦奉节。无论如何,我们能看到,在李渊晋阳起兵后,窦氏三房最有实力的子嗣,在不同时间点、从不同方向汇集到了李唐麾下,其中对牵制薛举东进发挥了作用的,当是窦琎。 隋代关陇诸郡(出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 李渊晋阳起兵,窦家确实非常给力,但或许还谈不上是李唐大军顺利南下、实力快速扩充的决定性因素。入关途中,李渊兵力经历了三次关键性补给。第一次,八月癸巳(9月21日)抵达龙门县(今山西河津),三天后至汾阴,通过多方斡旋,唐军顺利收编了当地悍匪孙华及其精兵。李渊早年曾出任过河东捕逃大使,并负责当地官员补选与任命,在汾阴一带颇有人脉资源,因此他抵达龙门后,先是与当地道俗「 ”叙旧极欢”,之后便是联络旧部,这些人多是地方官员或本地望族,既有权力,又富声望,成为促使当地顺利归唐的重要中介。第二次,九月壬申(10月30日),李渊渡黄河后抵达冯翊郡(今陕西大荔),于长春宫休整。在当地,李家既有宅第,又有田庄,对李渊而言是一片故土,可说既熟悉又亲切。这是因为,当年北周、北齐作战期间,同州(即冯翊郡)扼关、河之要,是便于应接的战略要地,宇文泰频繁率军行经或长期驻扎于此,多以当地田宅赐予随从达官,李虎也是受赏者之一,换句话说,李家在冯翊是拥有深厚家业的。大军抵达后,冯翊太守萧造便率官署举郡归附李渊,进而使得「 ”三秦士庶至者,日以千数”,李唐军队规模再次大幅扩充。李渊兵力的第三次重大补给,是在抵达长安城郊后,当地活跃着多支武装,皆与李家有关:一是李渊女儿平阳公主,她在鄠县(今西安西南郊)广散家资,招兵买马,集结精兵数万;二是李渊堂弟李神通,也在当地聚众万余人;再是李渊的女婿段纶,在蓝田(今陕西蓝田)发展了一支独立武装;最后还有李渊故交丘和之子丘师利、丘行恭兄弟,在岐、雍(今陕西宝鸡)一带拥兵万余。李唐大军到来后,这几股力量迅速汇合,听命于京师西边、北边的总指挥 ... 。于是,至十月辛巳(11月8日),李渊抵达长安城东春明门外,亲自召集各路人马时,麾下兵力竟已是两个多月前晋阳起兵时的七倍不止。 总结起来,李唐大军之所以能够快速推进、顺利入关,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其一,李渊设法有效稳住了突厥,甚至取得了对方相当的兵马支持;其二,对李唐而言威胁最大的割据对手薛举,东进途中遭遇多重阻截;其三,李渊南下途中,切实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其中多是自己的亲友与故交。然而,这三个基本点其实可以归结到一个中心上去,那就是李渊本人。与同时期的对手相比,李渊实在是拥有太多独一无二的条件。他来自一向传说有「 ”王者气”的河东地区,而且符合当时盛传的「 ”杨氏将亡,李氏将兴”的图谶,尤其是后者,隋炀帝在位期间越传越猛,大业十一年右骁卫大将军李浑门族三十余人尽数被诛,就与此有关,可见这一谣言的威力,但这毫无疑问反过来强化了李渊在民间的号召力。李渊不仅姓李,而且出身高贵,母亲独孤氏是隋炀帝母亲的亲姐姐,也就是说,李渊与隋炀帝是姨表兄弟,当朝贵戚的光环,使他在与官员和士人交往时颇具威信。另外,李家在陇西、关中、河东等地皆有根基,武功县(今陕西咸阳)南有李家旧宅庆善宫,高陵县(今西安北部)西有李渊少时所居宅第,而且,他本人早年曾于陇右、河东等多地经略,也就是说,李渊从晋阳到长安,沿途多是亲族旧部,可谓尽得地利人和之便。 北周、隋、唐皇室关系图(出自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石晓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亲族中,除了窦家,还有其他多位重要人物,比如太原起兵之际的统帅之一长孙顺德,是 ... 妻长孙氏的族叔,而长春宫一站,前去迎接李渊者,除了窦轨,还有长孙无忌,也就是 ... 的大舅哥。长安城下,则有平阳公主、李神通、段纶等人,皆是李家戚属。如果稍微留意这些人的出身就会发现,他们无一例外来自北周以降的高级官僚家族。论及族属,这些人虽然多来自不同的北族支系,但是,将他们凝聚在一起的,是彼此接近的地位和共同的政治目标。窦家也不例外,按照传世文献的记载,窦氏虽然未入北周所谓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之列,但如前文所言,窦炽在北周时代,地位甚隆,事实上,后世文献中也有「 ”柱国窦炽”这样的记载,而且武德元年(618),已是唐朝皇帝的李渊曾这样对窦炽之子窦威说,「 ”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这说明,在李渊看来,窦炽的地位是与李虎旗鼓相当的,因此,窦氏给予李唐建国的支援,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其家族的政治资本。 不过,窦氏等李家的妻族,对李唐建国的意义,或许远不止于有形的兵马,更重要的还在于无形的智慧传递。李唐建国面临的最大敌人,不是隋朝,也不是众多割据势力,而是雄霸北方大漠的突厥汗国。从大业十三年李渊称臣突厥始毕可汗,到贞观四年(630) ... 俘虏颉利可汗,在此期间唐朝北境虽然遭到突厥多次袭扰,但是,李渊父子在与北方对手打交道的过程中,却始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对于这一点,有不少生动的例子。 大业十三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专门应付突厥,针对敌强我弱、兵力悬殊的局面,他想了一个办法:挑选两千名精于骑射的士兵,「 ”饮食居止,一同突厥”,这些伪装成突厥的唐朝骑兵,主要任务就是「 ”驰骋射猎,以曜威武”,三番两次交手之后,还真令突厥「 ”畏威”,甚至「 ”丧胆”,对李渊的 ... 才能心服口服,最终突厥「 ”收其所部,不敢南入”。这些记载或不乏渲染,但李渊自少好鹰爱马,尤长骑射,对突厥知根知底却是事实。晋阳起兵之前,李渊首先需要做的,是稳住突厥,若还能得到对方的军备支持,则再好不过。李渊为了拉近与突厥始毕可汗的关系,亲手写了一封信,署「 ”某启”以示卑辞敬意,信使不解此意,认为「 ”突厥不识文字”,无妨「 ”改启为书”,李渊则答,「 ”启之一字,未直千金,千金尚欲与之,一字何容有吝”,事实上,一个谦卑的「 ”启”字,不仅赢得了始毕可汗的信任,也换得了对方的骑兵支持。 山西太原出土隋虞弘墓石椁上所见突厥骑士 对突厥骑兵,李渊的态度非常清醒,那就是适度利用,绝不依赖。突厥可汗曾遣手下率一千多匹马到太原向李渊兜售,李渊精挑细选后只买了一半。本地富豪主动提出出资为李渊悉数购入,却被李渊制止,理由是,挑选良马,只买一半,显得自己并不急需,以免突厥「 ”无厌其欲”。之后,李渊又派心腹刘文静随突厥使者前往漠北请兵,行前他千叮万嘱,请兵之举,重在「 ”请”而非「 ”兵”,也就是说,要紧是恳请的姿态,而非真正的援军。换言之,邀请突厥援军,不过是为了牵制刘武周,同时加强李唐的声势,然而若真是大批胡兵南下,则会造成百姓受扰,军需紧张,因此,恳请突厥骑兵一事,形式的意义大过内容。直到李唐部队艰苦攻克宋老生精兵之后,刘文静才率突厥援兵抵达龙门,与李渊会师,兵仅五百人,马则两千匹,「 ”兵少而来迟”,甚惬李渊心意。由此可见,李渊与突厥打交道,是颇有章法和分寸的。 李唐巧妙借力于突厥,更体现在武德元年对付薛举的战略之中。李渊入主长安后,唐军虽有二十余万,但扶风郡外的薛举,则有精兵三十万。武德元年七月,双方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正面对决,结果唐军八大总管悉数溃败,兵力伤亡过半。十一月, ... 率兵再度西征,两军又战于浅水原,唐军竟奇迹般大获全胜。对这次战事,史籍语焉不详,或将之简单归结为 ... 的英明神武。经过吴玉贵先生的钩沉,此事原委才得以浮现。薛举方面提前联络突厥欲联兵对抗李唐,但是李唐以割让五原(今内蒙古五原)、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二郡为条件,将突厥争取到了李唐的阵营(详情参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 ... 科学出版社,1998年,152-161页)。这次地盘割让后,突厥贵族郁射设率领部落万余帐进驻河套地区。郁射设本是可汗候选人之一,却因故未能顺利上位,因而和突厥新任的颉利可汗之间,是不无嫌隙的。李唐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及时发展了和郁射设的关系。 昭陵六骏之平薛仁杲所乘白蹄乌 郁射设名叫阿史那摸末,他本人及其子阿史那施、孙阿史那哲的墓志都已出土,其中不止一次提及同一件事,那就是太宗曾亲笔写信给摸末家,信中写道,「 ”突厥郁射设,可怜公主是朕亲旧,情同一家,随日初婚之时,在朕家内成礼。朕亦亲见。追忆此事,无时暂忘”,通过这封信我们可以知道,虽然传世文献里毫无痕迹,但郁射设竟娶了李家的女儿,还曾亲自上门娶亲行礼!贞观初年,阿史那摸末便率领手下多位大将归顺了唐朝,换句话说,李唐虽然割让五原等地给突厥,却通过政治斡旋手段,又将这片疆土收入囊中。事实上,除了郁射设, ... 在突厥内部陆续培植了多位心腹,结交了不少「 ”香火弟兄”,据太宗本人后来追忆,贞观元年他即位之初,颉利率大军南下,与唐军对峙于渭水之际,竟出现过「 ”可汗独在水西,酋帅皆来谒我(太宗)”的一幕。事实上,突厥虽然是李唐建国最大的敌人,但是双方之间并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如吴玉贵先生所言,贞观四年,唐军出征,与其说是「 ”消灭”了东突厥汗国,倒不如说是「 ”收拾”东突厥瓦解的残局。 东突厥瓦解的原因,自然不止一个,但唐朝方面种种和平演变的外交策略,无疑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突厥汗国崩溃后,太宗随即被草原诸部推举为天可汗,他也欣然接受了这个头衔,处理草原事务,游刃有余,和父亲李渊一样, ... 对突厥问题也是相当精通。 ... 的长子,也就是大唐太子李承乾,甚至是一个狂热的突厥文化爱好者,直接把东宫改成牧场,还强制手下跟他一道,穿突厥衣服说突厥话,过游牧部落式的生活。这些举动被儒家史官当作骇人听闻的离谱行径记录在案,但是,身为李渊之孙、 ... 之子,承干的行为或许并非不可理喻。 回顾了上述种种现象,我们不禁要问,李渊父子在对待突厥问题上,何以如此有勇有谋?原因或许就在于他们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北周当年为了争取突厥的支持,千方百计想要迎娶突厥公主,为此前前后后耗时数年,而最终促成此事的,是德高望重的窦毅。到北周末年,护送千金公主前往突厥和亲的,则是长孙晟。长孙晟仪表堂堂,谈吐不凡,还极善射艺,深受突厥沙钵略可汗摄图的看重,据史书记载,北周为了这门婚事,「 ”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见晟而独爱焉”。长孙晟不仅独得沙钵略可汗喜欢,还与沙钵略的弟弟处罗侯结成了兄弟,在草原逗留了一年有余,于是,突厥境内的山川形势和汗国各部落情况尽在掌握。隋文帝时代能够彻底战胜突厥,主要依靠的还不在于 ... 实力,而在于长孙晟的情报工作和外交谋略。窦毅和长孙晟两人,可以说是北周、隋朝最有经验的突厥通,他们或许没有直接向自己的女婿授法,但是李渊和 ... 能够有条不紊地与突厥周旋,并且最终战胜对手,无疑也少不了来自于岳父们所作所为的启示,这些无形的知识和智慧,兴许才是李唐建国从妻族方面得到的最大助力。 (责任编辑:王霜_BNJ10766)

李唐建国的对手与盟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2.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3.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4. 此人弑 ... 隋炀帝,霸占萧皇后,称帝后不到三个月就被 ... 死

    宇文化及弑...隋炀帝后,自立为帝,还霸占了萧皇后。突厥历来是隋朝大敌,所以当杨广得知宇文化及违背命令后,直接将其囚禁,更一度动了...心。好在南阳公主求情,宇文化及才保全了小命。但此时他还没打算弑...杨广,只想着捞好处。在任何一个朝代,弑君之罪都是罪大恶极的,宇文化及弑君之事被有心人加之以利用,很快就传遍天下。两个多月后,窦建德的大军便把他活捉,连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被斩首。

  5. 太监也能「 ”儿孙满堂”?唐代宦官的婚姻与家庭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6. 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 ... 的名声好坏之辨

    写在前面隋炀帝与唐太宗这两位相继出现的皇帝,两人的身世、经历、理想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可能因为两人有着割舍不断的血亲联系。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的惊人相似。隋炀帝帝和唐太宗这对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的两个封建帝王,二者的出身、身世、经历以及个人喜好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谈二者的身后名之前有必要看看两人的相似之处:两人均出身望族,年少位高。

  7. 从隋文帝杨坚的过错入手,谈谈隋朝为何昙花一现

    公元581年,中华大地的领导权易主,隋文帝杨坚结束了南北朝两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一统江山并且建立隋朝。但遗憾的是,隋朝不过昙花一现,仅仅历经三十七年就毁于隋炀帝杨广的手中。隋朝版图在笔者看来,隋朝昙花一现杨坚和杨广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先来看看杨坚的过错:疑心过重,使得文武百官人心惶惶,上下离心离德。

  8.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9. 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究竟是谁 ... 的?武则天自己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个「”招黑体质”。这其中有极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从本该固守后院的女性,升级成父系社会的主导,扰乱了固有秩序,招致绝大多数维护男权体系之人的反对;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自身确实做出了许多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比如,...亲生子女。武则天一共和高宗李治生了4子2女,长子李弘、次子李贤、再次李显、幼子李旦;长女安定公主,次女太平公主。被史书直指为武则天亲手所...(或授意)的

  10. 唐代宦官也有婚姻与家庭?其实他们一点也不简单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随机推荐

  1. 无敌罗马人怎就不是地中海海盗的对手

       陆上无敌的罗马人在海上却不是海盗的对手,饥饿造成了恐慌,罗马人终于被逼出手。一出手,便是雷霆万钧,庞培大规模的扫荡肃清了海盗的势力,而恺撒强硬的手腕则动摇了海盗的信心。当他们被恺撒下令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或许会后悔当时给这个人订的赎金实在是太低了。  罗...

  2. 丰取刻与成语故事_成语“丰取刻与”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一、 语义说明:比喻做事马虎,不力求完善美备。 使用类别:用在「敷衍随便」的表述上。 因陋就简造句:01像这样一味因陋就简,而不设法改善,教育怎能办得好? 02现在 *** 正在励行政治革新,一切制度、法规不可再因陋就简,敷衍塞责,茍且行事。 二、...

  3. 【凉幽幽】的意思是什么?【凉幽幽】是什么意思?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二:「张正国在屋子里时候,已经很瞌睡,但一出来,在凉幽幽的街头走了两个来回,倒清醒了。」★「凉幽幽」在《汉语大词典》第7859页第5卷1404参见:凉幽幽凉幽幽是什么意思凉幽幽liángyōuyōu清凉貌。

  4. 张孟皋是谁?清代画家张孟皋的生平简介

    >>艺术评价>张孟皋是清代嘉道时期的一位花卉画家,画史上介绍很简单,他名学广,字孟皋,以自行。>近代大画家吴昌硕对张孟皋极为赞赏,并效仿他的设色法,直至晚年。"对张梦皋推崇有加,在他的画作题识中以及书信中也时常提到张孟皋。">除吴昌硕推崇、效仿张孟皋外,近代画家赵之谦、任泊年、陆廉夫、吴待秋、赵云壑、陈摩、陆抑非、俞礼、江寒汀、王个簃、严烈、顾仁、柳君然等都有临仿张孟皋之作品传世。

  5. 新年祝福语_公司对员工新年祝福语_新年祝福

    在新的一年里,愿我们大展宏图。恭喜xxx公司迎来了灿烂的xx周年庆典,走过来的xx年里以诚信为左翼以质量为右翼架起了优质服务桥,祝福本企业在今后的岁月里安全与质量、造福于民、为行路之标。这力量是“坚守”。20**,坚守在,希望就在,幸福就在。祝福公司再创辉煌,前景无限。

  6. 吴昌时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崇祯十年,薛国观因受贿,被吴昌时弹劾免职。昌时后依附周延儒,崇祯十四年,周延儒当相,昌时为文选郎中。>昌时与董廷献狼狈为奸,把持朝政。明思宗亲自审问吴昌时,命用刑打断了吴的大腿,“司刑者将拱宸当头一下,纱帽为裂。>帝愤恨,推倒案桌,迅尔回宫。”>崇祯十六年冬十二月,被斩首示众。

  7. 鲁迅的母亲有多时尚?剪短发、穿旗袍、撑洋伞、带有色眼镜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大文豪,他的作品《在酒楼上》、《孔乙己》、《铸剑》等都是我们必学的经典著作。日本著名的作家,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大江健三郎也是鲁迅的忠实粉丝。一般作家有一个纪念馆已经算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但是鲁迅的大型纪念馆一共有四个,分别位于绍兴,北京,上海,广州。能有鲁迅这样的优秀儿子,和他的原生家庭是有密切的关系的。很多人因为鲁迅和朱安的包办婚姻就认为鲁迅的母亲是一个顽固不化的封建老人,但其实她

  8. 梦见小鸡咬自己

    周公解梦梦见小鸡咬自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小鸡咬自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带有汹字的成语

    包含有“汹”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天下汹汹——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其势汹汹——汹汹:形容水声大,引伸为声势大。亦比喻声势浩大,不可阻挡。同“汹涌彭湃”。人情汹汹——形容人心动荡不安。同“人情恟恟”。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汹涌澎湃——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波涛汹涌——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

  10. 巨型蚯蚓戴夫在英国创下世界纪录

    “KDSPE”“KDSPs”蚯蚓被这个人的继子命名为戴夫。随后,它被送到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进行评估,博物馆专家确定戴夫是一种龙虾蠕虫,地龙。这种蠕虫长近16英寸,重近1盎司(26克),创下了这两类蠕虫的新纪录。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