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扬州漆器:进贡抢手货 美名海外扬

扬州漆器:进贡抢手货 美名海外扬

  琼花烂漫的扬州自古便是锦绣繁华的所在,它孕育了二十四桥畔明月箫声下的诗情画意,也孕育了许许多多精美绝伦的传统工艺品。

  漆器便是这里最为著名的传统工艺品之一,在仕宦商贾的庭院楼阁中,在寻常百姓的桌案柜台前,甚至在近百年前海外博览会的展台上都曾有过它的身影。扬州的漆器,早已与中国人的文化和生活密不可分。

  历史可追溯至战国

  扬州漆器的“足迹”可以一直追溯到2400多年前。在博物馆,不难找到那些曾被作为随葬品的精美器物。1967年,在扬州邗西湖乡战国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圆盘就是最好的佐证之一,以木制卷坯作内胎,髹朱红漆,盘上彩绘云水飞禽的图纹,色彩艳丽清晰,足以彰显出早期扬州漆器所具备的高超工艺水平。如今,它正静静地躺在扬州博物馆中,接受着赞叹。

  到了汉代,扬州漆器已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扬州近、远郊出土的万件漆器和残片中,我们便可一窥端倪。无论是食具还是用具,无论是文房还是兵器,即便是棺、椁、面罩等丧葬用品,皆不乏扬州漆器,而它的工艺也逐渐衍生出了彩绘、针刻、贴金、金银嵌等等。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正如诗中所描绘的,唐代的扬州已成为了中国著名的经济发达城市。同时,它又是唐代重要的对外港埠,是常住外国人就达到数千之众的东南沿海大都会。而此刻,扬州漆器也成了进贡和出口的抢手货,经济的繁荣使得能工巧匠云集,彩绘、雕漆、夹纻脱胎和金银平脱等漆器 ... 愈益精细,漆器被列为当时扬州的二十四种贡品之一。

  据《酉阳杂俎》、《杨太真外传》等书记载,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多次将扬州所贡金银平脱等名贵漆器赐予安禄山和其他臣僚。唐僖宗时,高骈任扬州盐铁使,为献媚朝廷,曾一次向长安运送扬州漆器逾万件。

  不仅仅是唐朝人对扬州漆器情有独钟,它的技艺也同时传播到了日本等其他东方国家。

  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如果说扬州漆器始于战国,兴于唐宋,那么它的鼎盛时期便在明清。毫无疑问,这与扬州本身的富裕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明清时代,尤其是清代,扬州的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扬州的人口为50万,这个数字当时已高居世界第六;扬州盐商资本相当于整个国库储备,缴纳的盐税则占了世界经济总量的8%。彼时的扬州,是巨商富贾云集的城市,是财富和奢华堆积的地方。空前的富裕引发了对于物质和文化的更高追求,对于漆器的精益求精成了一种必然。

  在明清时期,扬州漆器不但恢复了自宋宣和以后一度失传的漆砂砚工艺,以色彩丰富的彩贝 ... 成极为精细的图案纹样,镶嵌在漆面上的点螺工艺也乘势兴起,漆艺名师卢映之、王国琛等人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造了“雕漆嵌玉”这一扬州独有的地方工艺品种。

  漆器也是扬州两淮盐政的重要贡品,相较于隋唐,它在明清宫廷中更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据乾隆十五年、三十六年、五十四年两淮盐政“进单”所记,扬州所贡漆器,就包含了紫檀周制、螺钿镶嵌、雕漆、彩漆、填漆、洋漆、彩勾金等各种工艺漆器。品种器物大的如御案、宝座、床榻、柜桌、香几、屏风,小的如各种箱、扇、盒、碗、碟、器皿,应有尽有。漆器的内胎材料则囊括了紫檀、梨木、红木、黄杨等多种名贵木材。

  康乾盛世的光华一如白驹过隙,而扬州的繁荣也一度伴随着颓败的清王朝走向没落。乾嘉年间的挥霍无度,让盐商们失去了昔日的底气;道光之后 ... 大量输入中国,银价飞涨、经济萧条;太平军几度攻占扬州,亦使漕运受阻,本已千疮百孔的扬州盐业更是雪上加霜。

  那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盛景,高朋满座、雅士云集的风流,如同过眼烟云。然而,昔日的繁华却留给晚清扬州一种格外浓重的怀旧情感,对于这样一座古城来说,或许没有什么能够比摩挲文物、追忆旧事,更能抚慰笙歌散尽后的辛酸;没有什么能比把玩研盒、擦拭匣藏,更能排遣琼花凋谢时的悲情。

  这也就无怪乎即便到了风雨飘摇的晚清,扬州漆器依然能够繁盛不息,即便到了各种新思潮涌入的20世纪初,传统的漆器工艺依然能够走出国门,站到重洋之外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的展台上。

  梁友善打“怀旧牌”

  在巴拿马世博会上获奖的便是创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的扬州老字号——梁福盛漆号,它的全称叫“梁福盛仿古漆玩”,既是仿古,又是漆玩。

  据说,梁福盛漆号的店面就坐落在扬州辕门桥北段。这是一座仿古雕花的门楼,有两进坐西朝东的铺面。

  店堂檐梁至柜台之间,有一块乌亮的黑漆大招牌,用厚螺钿拼槟榔纹嵌成“梁福盛”三个斗大阳文。沿梁悬挂金字横匾一面,镌刻着“梁福盛仿古漆玩”七个大字。左右是一副刻漆楹联:“福我家邦艺通中外;盛兴基业名振东西”,恰好将“福盛”二字嵌于联首。这招牌匾额上流露出的那股怀旧而又风雅的意味不言而喻。

  在清末民初时期,梁福盛在扬州漆器业的地位可谓不可撼动。民国14年(1925年)修撰的《江都县续志》中有一段话:“漆器自卢葵生后,为扬州特产,销行甚广。其仿制最善者,近为梁福盛。郡城各肆岁销银币约三万,而梁福盛居其半焉!”

  梁福盛的创始人叫梁友善,在百业萧条的晚清扬州,梁友善却选择了漆器这一看似无关乎国计民生的行当。而事实证明,梁友善准确地把握了时人的心态,打响了“仿古”、“漆玩”的旗号。

  彼时,梁福盛一年的漆器产量达万件。两江总督端方为祝贺慈禧60寿辰而进贡的一堂花鸟屏风,就是请梁福盛 ... 。这一屏风,由60多名漆工耗时两年完成,价值高达白银两万两之巨。

  梁体才开拓海外市场

  20世纪初,梁福盛传到第二代梁体才手上。梁体才青出于蓝,除了是一个出色的漆匠,他更具备了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当时人少有的开拓眼光。当时,津浦铁路刚刚筑成,上海一跃而起,成了新的东南大都会。梁体才当机立断,将销售的重心偏向上海,每旬至半月就有一船漆器运往上海,再从上海销往海内外,年销量达到二三万件。

  梁体才开创了梁福盛全盛时期,雇工多至二百余人,其中多为技艺高超的匠师。在20世纪初,他便能将目光转向海外,1915年送梁福盛漆器参加巴拿马世博会便是他的大手笔之一,而梁福盛漆器也不负众望捧得银质奖章,更令扬州漆器名扬四海。

  除此之外,梁体才还是当时少有的直接和外国人交易的扬州商人。他曾培养内弟谙熟英语,常驻上海,与外商直接交易。正是有这样的经营理念,在国内,梁福盛与福建沈绍安齐名,占据了中国漆器业的龙头地位;在国外,他把扬州漆艺远传到西欧北美,引得无数海外人士赞叹。

  但好景不长,梁体才逝世以后,由于其子梁国庆患病,无法主持家业,只得由其母高氏打理。梁福盛作坊的规模从数百人逐渐减至几十人,家道开始中落,在1948年歇业了。

  不过,扬州漆艺的发展并未因梁福盛衰落而止步。2006年,该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续散发着迷人的光辉。

  来源: 东方早报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扬州漆器:进贡抢手货 美名海外扬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欧阳修在扬州建平山堂,苏轼为何在此大发感慨?

    北宋的欧阳修与苏轼很有缘分。

  2. 山东日照海曲汉墓:齐鲁大地上为什么出现楚文化印记的墓葬?

    大部分墓葬的盗洞都是在接近墓室时就半途而废考古学家在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山东日照海曲汉墓三号封土中清理出的17座墓葬均属小型墓。墓葬虽然大多完整,但保存情况较差,木质葬具都已经腐朽成灰。少数墓葬四周留二层台,个别墓葬有壁龛。这些墓葬虽有特点,但并不令人感到惊奇。随后对规模更大的一、二号封土的发掘,才真正调动起人们的兴奋神经。在一号封土...发掘出31座墓葬,较大的墓葬分别位于封

  3. 以扬州为核心的城市群构成的 ... 防御系统简析

    说真的,放弃扬州,是照实让人捏把汗的。扬州,可不是一般的地方,除了富有奢华之外,他更是江淮的一线的命根子。

  4. 五分钟看懂中国漆器8000年历史发展

    虽然漆器被欧洲人叫做「”Japan”,但它千真万确起源于中国。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们惊奇地发现,用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汁液(生漆,古人叫大漆)涂在木制器物表面,就能带给它们一层经久不朽的保护膜。漆器,就此诞生了。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漆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漆器防腐,是漆器诞生

  5. 什么工艺贵到皇帝都用不起?

    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获取艺术知识论奢华,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个朝代赶得上大唐盛世,如果唐朝有颜色,那一定是blingbling的土豪金。唐鸳鸯莲瓣纹金碗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论奢侈,也没有哪个人能比得上皇帝,除了长生不老药,没有什么是皇帝一句话搞不到的。但是,还就有那么一种工艺,贵到连唐代的皇帝们都吃伐消,觉得「”妈鸭,这玩意儿搞多了怕是要亡国”,于是几次三番下令禁止生产。什么工艺这么厉害?金银平脱

  6. 最是仓皇辞庙日:李煜是否在为祖父还债以及国号南唐真有后遗症吗

    有观点认为李煜是被低估的小国英主。杨行密于江淮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这一观点的结论就是南唐后主李煜实际上是在替他的祖父李昪还债,在他当皇帝的时候,局势本身已经无法挽回了;换句话说,国名南唐所象征的法统构建与战略定位转移一开始就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使得中主(元宗)李璟与后主李煜有心治国却无力回天。892年,以杨行密再入扬州作为标志性事件,杨吴政权基本确立。

  7. 博古论今 | 扬州画派的形成

    扬州,旧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86年。悠久的历史、繁华的风物孕育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和艺术,而扬州学派、广陵琴派、扬州画派则在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中具有非凡地位,对后世影响巨大。扬州一词,古已有之。

  8. [专家点评] 战国 彩绘鸳鸯盒

    [专家点评]战国彩绘鸳鸯盒战国时期的楚国漆器中,雕刻各种动物形象的木胎漆器数量众多,造型新颖别致,花纹华彩灿然,是该时期楚国漆器的一大特色。这只鸳鸯盒既是一件精巧的艺术品,又是一件可作实用的器具。其整个造型为一只立雕的鸳鸯,头部可以转动,身体镂空,背部有一长方形口,用一浮雕夔龙的盖覆于口上,将口遮严。

  9. [专家点评] 明宣德剔红牡丹纹盘

    [专家点评]明宣德剔红牡丹纹盘《大明宣德年制》刻款漆器是中国特有的工艺美术品,在浙江余姚河姆源新石器时代遗址已经发现漆器,说明在距今5000年前中国地区已经有漆器的存在。过去的理论认为漆最早的应用应是“始于书竹简”,现在应该重新作定位了。战国至汉是漆器盛行的时代,出现了大量...精美构思奇巧的漆制品,上至帝王皇室,下至达官贵人及乡绅家中都以拥有漆制品为荣。

  10. [网上展馆] 漆器的风采

    [网上展馆]漆器的风采明万历剔红雕漆《福禄寿》图盘元末明初黑漆嵌螺钿《高士赏花》图花菱盘明嘉靖剔红龙凤《福禄寿》纹棋子盖盒明末木嵌杂宝题诗《魁星踢斗》圆方笔筒元剔红《岁寒三友》图方盘元末明初剔黑牡丹纹盘南宋剔黑牡丹纹长方盘清中期瘿木漆葵瓣式香盒清嵌螺甸人物纹长方漆盘长39cm明十六世纪剔犀如意纹盘口径16.8厘米。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随机推荐

  1. 为你抱怨

    奥涅金问小儿子:“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你喜欢爷爷还是喜欢奶奶?”奥涅金瞪圆了眼睛。>“您不是常说,您小时候经常挨爷爷奶奶的打...吗?”

  2. 梦见异性情人

    周公解梦梦见异性情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异性情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梦见怀三胞胎

    周公解梦梦见怀三胞胎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怀三胞胎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内蒙出土一批边塞汉简,揭开汉军强大冷门内幕,难怪匈奴不是对手

    1930年,在内蒙额济纳河流域的居延地区,西北科学考察团中的瑞典学者F.贝格曼,对30余汉朝烽燧遗址进行调查挖掘,出土简牍一万余支,后被称为「”居延汉简”,史誉其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这批汉简现藏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其内容绝大部分为汉代边塞上的屯戍档案,一小部分是书籍、历谱和私人信件等。自此之后,在历年考古发现中,不断在汉朝烽燧遗址中出土竹简。出土的汉简固然珍贵,比如198

  5. 梦见牛眼_周公解梦梦到牛眼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牛眼好不好

    做梦梦见牛眼好不好?梦见自己打中牛眼,预示你将收到重要消息。梦见别人打中牛眼,则是在提醒你对手很有实力,千万不要轻敌。梦见牛眼发红,要注意身体健康,可能会生玻梦见黑猫_周公解梦梦到黑猫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黑猫好不好少女梦见牛眼里充满血丝,还暗示了潜意识里对性的恐惧和期待。梦见有灰尘进入牛眼,预示可能会丢东西或是遇到小偷,要提高警惕。

  6. 用既…………也造句 | 历史新知网

    它既聪明也可爱。老师既严厉也正直。他既爱写字也爱画画。我既喜欢数学也喜欢语文。用既和也造句明明既不是大队长,也不是小队长。冬冬既不会打篮球,也不会打排球。红红既学习成绩好,体育成绩也很优秀。请采纳用既又也造句你既没有大学文凭,又没有工作经验,怎样才能找到好工作呢。

  7. 立志名言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高尔基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利希顿堡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洛克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佚名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8. 如汤沃雪是什么意思?

    【拼音】rútāngwòxuě【解释】汤:热水;沃:浇。象用热水浇雪一样。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出处】汉·枚乘《七发》:“小饭大歠,如汤沃雪。”【例子】【近义词】轻而易举【相关】百度“如汤沃雪”

  9. 梦见被水喷

    周公解梦梦见被水喷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被水喷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历史的记忆54:(左宗棠善后方略。。。)

    《历史的系列》在讲到清军收复肃州后,对左宗棠西征陕甘过程中的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单独列传,同时交替介绍了一些重要的民族和宗教问题。五年前,1868年7月,左宗棠平定西捻军后,居功至伟。陕甘全境平定后,更大的问题摆在了这个父母官面前:妥善安置流民百姓、安置投诚的回军士兵和家属,尽快恢复各地区生产和生活秩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