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如何解干结之苦夏热渐渐离去,秋色日益浓郁,晴空万里,冷热适宜,这样的季节合你的心意吗?燥邪伤人,多自口鼻而入,发为外燥。秋燥为干涩之病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肺开窍于鼻,秋季燥邪自口鼻而入,最易损伤肺津,影响肺之宣降,于是出现干咳少痰、痰黏难咳等症状。

秋燥,单是口干舌燥吗?如何解干结之苦 夏热渐渐离去,秋色日益浓郁,晴空万里,冷热适宜,这样的季节合你的心意吗?今天不如就跟着我一起体会一下中医眼中的四气之秋。 秋季,阴气渐盛,阳气渐入里收藏,燥为秋季的主气,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失于水分滋润,自然界呈现一派肃 ... 之象。 燥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燥邪。燥邪伤人,多自口鼻而入,发为外燥。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久晴无雨,秋阳以曝,燥与热合,侵犯人体,发为温燥;深秋近冬,寒气与燥相合,侵犯人体,发为凉燥。 秋燥为干涩之病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主气司呼吸。肺开窍于鼻,秋季燥邪自口鼻而入,最易损伤肺津,影响肺之宣降,于是出现干咳少痰、痰黏难咳等症状。肺又与大肠相表里,肺津耗伤,大肠失润,传导失司,大便干涩不畅。消渴患者,阴虚偏多,津液亏损,入秋口干便不通者尤甚。 燥气当令,下面就跟你们分享一个治燥经方——「 ”增液汤”,出自《温病条辨》。 药味组成:玄参30g,麦冬 24g,生地24g。 主治:大便秘结,舌干红,口渴。所谓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阴亏液涸,无水舟停,津液不能上承,则口干、舌干红。 玄参苦咸而凉,滋阴润燥,生地甘苦而寒,清热养阴,麦冬滋养肺阴,润肠燥,三药合用,养阴增液,增水行舟,以解干结之苦。 最后,提醒大家不推荐自行开方服药。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体质偏阳,进食宜凉而忌热; 体质偏寒,进食宜温而忌寒; 形体肥胖多痰湿,饮食清淡忌甘肥;胃酸偏多,不宜酸咸; 阴虚之体,甘润生津; 阳虚之体多食温补…… 所以一定请专业医师辨证之后再口服中药。 来源: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一科 关芸 配图:网络(侵删)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秋燥内分泌中医养生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