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明朝崇祯年间,为保卫京师,崇祯皇帝下令在卢沟桥畔、京都要道上建造宛平城。城池于崇祯十年(1640年)建成,作为防卫功能的宛平城设东西两座城门,东门名为「”顺治门”,西门名为「”永昌门”,取吉祥之意「”顺治永昌”。崇祯皇帝没有料到的是,四年后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城,首领李自成的名号竟是「”永昌”;而入关进京的第一位大清皇帝的年号竟是「”顺治”。两座城门的题名似乎成了明朝灭亡的预言。清代名士董含在其《莼
明朝崇祯年间,为保卫京师,崇祯皇帝下令在卢沟桥畔、京都要道上建造宛平城。城池于崇祯十年(1640年)建成,作为防卫功能的宛平城设东西两座城门,东门名为「 ”顺治门”,西门名为「 ”永昌门”,取吉祥之意「 ”顺治永昌”。崇祯皇帝没有料到的是,四年后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城,首领李自成的名号竟是「 ”永昌”;而入关进京的第一位大清皇帝的年号竟是「 ”顺治”。两座城门的题名似乎成了明朝灭亡的预言。
清代名士董含在其《莼乡赘笔》中记录了这一趣事:「 ”崇祯初年,于卢沟桥建一城,镌四字于扉,右曰‘永昌’,左曰‘顺治’。不数年,闯贼伪号‘永昌’,而我朝长驱破贼,改元‘顺治’。是明末所镌四字,竟成预兆。” 清朝期间,宛平城仍作为防卫之城,改西门「 ”永昌门”为「 ”威严门”。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