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毕加索简介 1881年10月25日,巴勃罗。毕卡索生于西班牙南部海岸的马拉加。父亲名叫布拉斯科,母亲洛佩斯,巴勃罗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的儿子。巴勃罗的大妹妹名洛拉,小妹妹康姬塔未成年夭折。据说巴勃罗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喜欢绘画,他会说的第一句话是"...
毕加索简介
1881年10月25日,巴勃罗。毕卡索生于西班牙南部海岸的马拉加。父亲名叫布拉斯科,母亲洛佩斯,巴勃罗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的儿子。巴勃罗的大妹妹名洛拉,小妹妹康姬塔未成年夭折。据说巴勃罗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喜欢绘画,他会说的第一句话是"铅笔"。
父亲布拉斯科开始是马拉加美术馆的管理员,他喜好绘画,长于画鸽子,是个斗牛迷。每周父亲都要带着巴勃罗去看斗牛,边看边?儿子讲解斗牛中的每个细节。因此,斗牛就成了巴勃罗童年时代画画的题材,在他8、9岁时画的第1幅油画,就是一位斗牛士。这一家人所住的房子,面对着一个绿茵广场,白色的鸽子或飞翔于天空、或追逐于草地。在父亲的指点下,巴勃罗经过细心地观察,鸽子也成了他画作的主要题材。
1891年,父亲奉命调到了西班牙西北部、大西洋西北岸的港口——科鲁,就职于当地的县立美术学校。全家人随之迁移到了科鲁纳。巴勃罗在那里一边就读于加尔达中学、一边成了父亲所在美术学校的学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具有极高艺术天赋的巴勃罗,绘画技术自此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久,父亲已经允许儿子在自己画鸽子的时候,在画面上画几笔。从保存下来的1892——1894年巴勃罗的素描看,他在观察和理解人物方面,已经显示出了早熟的才能。1894年,巴勃罗13岁时,在他写给马拉加亲戚的信中,就开始用漫画来介绍科鲁纳的风土人情。这一年,父亲?他举办了个人画展。1895年,父亲被任命?巴赛隆纳路加美术学校物体素描课的教员。全家一起迁到了巴赛隆纳。同年,巴勃罗考入了路加美校。这一年中,他创作了《老渔夫》,画中的渔夫是典型的马拉加渔民形象,技法是写实的,色调厚重、谐调。1896年,父亲?他租下了一间小阁楼,作?独立的画室。在这里,他创作的《初次圣体》(注:"圣体"?基督教的圣事之一,天主教、东正教称"弥撒",新教称"圣餐")曾在巴赛隆纳市举办的展览会上展出。
1897年,他完成的油画《科学与仁慈》,入选在马德里举行的全国美展。这一年中,巴勃罗考入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美术学校。因?是只身一人在马德里,举目无亲,无聊之际除去泡咖啡馆外,也常常去普拉多美术馆。前辈西班牙美术大师格列科(1541——1614)、委拉斯开支(1599——1666)的作品,使他倾倒。他还临摩了戈雅(1746——1828)的作品。自己也作了一些生活素描。总起来说,在这个时期,巴勃罗经常陷入孤独、贫困之中,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定。1898年7月,巴勃罗染上了轻度的猩红热,回到了巴赛隆纳家里养病。病愈后,与一位比他年长5岁的朋友,在山村度过了8个月的时光。这时,他已下决心与在艺术院校所接触的教育决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改名?母亲的姓-毕卡索。
1899年,毕卡索借用了一位艺术家的兄弟的工作室,来进行创作。这时?他多幅肖像画作模特的,就是小他3岁的妹妹洛拉。《洛拉肖像》是其中的一幅。在这一年中,他开始和这里的许多艺术家、知识份子交往,成了当地1897年开业的"四猫咖啡馆"的常客,和备受瞩目的人物。这个咖啡馆是一个文化界人士、艺术家聚会的场所,毕卡索经常在这里?朋友们画像,由于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出?的表达能力,简单的线条就可以勾勒出每个人的特征,使得大家深?叹服。在这里,毕卡索广泛地接触到了当时流行的艺术思潮,如象征主义、印象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等。与此同时他也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的下层、并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在他留下的厚厚的笔记本中,画满了这个时期的草图,其中包括充满着稚气的打斗情景、士兵的姿态等等。1900年2月,毕卡索在这里举办了他在巴赛隆纳的首次画展,展出了在"四猫咖啡馆"中?朋友们所作的肖像画50多幅,其中还有参加了当年在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西班牙馆展出的那幅《最后的时刻》,这是一幅描绘牧师来到临终前一位女人身边情景的油画。?了这次展出,毕卡索到了巴黎。
1900年,毕卡索在巴黎创作的第一幅重要的作品是《烤饼的作坊》。画面上是一间阴暗、由煤气灯照明的大房间,里面有头戴高帽的男人、有陪舞的卖 *** 、此外就是或站或坐的人。在巴黎逗留的两个月当中,他参观了第5次万国博览会,以及卢浮宫美术馆。在当地的咖啡馆等场所,他结识了一些艺术家。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法国艺术的最新发展,诸如印象派、纳比派,以及凡。高、高庚等人的作品。这些都?他开阔了视野。此后的4年当中,由于毕卡索还不能自己完全独立生活,4次去巴黎都未能久留,而是往来于巴黎、巴赛隆纳与马德里之间。1901——1904年,也是他开始逐渐脱离家庭、自己独立发展的时期。从他的绘画艺术发展方面来说,这一阶段后来被称?"兰色时期"。因?在这个时期里,他在继承西班牙着重运用单色的画风的同时,其作品的主要色调是低沉的兰色。作品中描绘的物件主要是乞丐、残疾人、青楼女子及一些流浪者。基于这个时期画家尚未作好完全独立生活的准备,生活清苦、情绪忧郁,处境不妙,因而作品中透露出的气息是悲怆的。这一点从1901年初到年末的3幅自画像的形象对比中,也可以反映出来。
1901年春,毕卡索到巴黎不久,在其自画像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位系着鲜艳的领带、用浅色块突出面部的年轻人,悠闲的表情中,露出一丝自信、傲然。笔触比较浓厚、自由。两个月后的第2幅自画像,虽然笔触依然大胆、散漫,而色彩已趋向阴晦,人物的背景暗淡,头部上面的光晕是深沉的兰色。当进入寒冷的冬季,在12月的自画像中,毕卡索身着一件深色的旧大衣,下陷的双颊、与年龄很不相称的苍老,隐含在傲气后面的是伤感与无助。自此,毕卡索的创作开始步入了所谓的"兰色时期",它一直持续到1905年。这一时期的作品有《兰色的屋子》、《弹吉它的老人》、《蹲着的女人》(1900年)、《盲人的饭食》(1903年)、《犹太老人与男孩》等。1904年,毕卡索决定离开西班牙,在巴黎定居。在旅馆中捷身一个短时间之后,4月的一天住进了位于蒙马特区的一间破旧房子,由于它犹如风雨飘摇中拴在岸边的"洗衣船",因而被戏称?"洗濯船" 。从这时开始,画家作品中的色调逐步?柔和的黄、褐、粉红所占据人物也由年轻、漂亮的马戏演员、街头歌手,代替了瘦弱的乞丐、失明的盲人。人物的表情虽未摆脱孤独、郁闷,但已不是绝望。色调也随之趋淡。代表作品如《街头艺人之家》、《二裸妇》、《丑角一家与猴子》等。随着这些作品的问世,画家的创作进入了所谓的《粉红色时期》,又称"玫瑰色时期"。上述创作中的变化,可能与画家移居到巴黎后,与漂亮的费尔南德。奥丽维埃相遇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这位女人进入了毕卡索的生活,使画家摆脱了孤寂的处境,赋予了画家的灵感,从而影响到画家的画风变化?柔和。比如画作中开始出现了年轻的母亲怀抱着婴儿的画面。他所创作的《带花环的圣母》,是一幅身处花丛中的圣母圣子像。就连1904年的两幅自画像,也比1901——1903年间所作的任何一幅自画像都来的年轻、自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画家处境、特别是心境方面的变化。
1904——1905年,毕卡索与年轻的象征主义诗人阿波利奈尔相识。诗人是一位无依无靠的外来者,也有与母爱离别的痛楚,其兴趣与个性方面又与画家相似,因此促成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久,诗人就成了画家作品的阐释人,二人的关系遂更?密切。若干年后,当毕卡索弥留之际,还一次再次地呼唤着这位诗人的名字。此后近十年当中,毕卡索对艺术作出了他重要的贡献,粉红色时期的一些杰作,以及立体派的创立,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在非洲黑人雕塑的影响下,和塞尚的?言、即"在自然界的一切,自己形成了类似圆球、立锥体、圆柱形"的表示下,?了突破传统绘画画面所受到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毕卡索开始在新的绘画表现方法方面进行了探索,他摆脱了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传统、放弃了传统的透视法,不为时空所限地将描绘物件的自然形体概括?几何形体、加以分解,再从不同角度、层次上将它们结合起来,用以表述描绘的物件,从而在平面上创造出了三度、四度空间的效果。这种被称为"立体主义"(也称"立方主义")的理念的出现,立即?绘画艺术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立体主义作品要求读者不仅要从视觉上去感受,更要从理性、观念上去理解。在毕卡索看来画家的职责不应只借助具体物象反映世界,而应创造出抽象的东西来表现世界。关于立体主义本身,毕卡索说:主要是描绘形式的一种艺术,当形式实现后,艺术便在形式中存在下去。1906——1907年,毕卡索创作的《亚威农的女人们》,既是立体主义的处女作,又可以说是立体主义代表作,因?从形式上,及其所运用的基本语言,都?后来的立体主义作品打下了基础。1910年,毕卡索的立体主义风格已趋成熟,当时他的画商朋友卡恩威勒所画的肖像,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1907年,当布拉克看到了《亚威农的女人们》之后,开始深?震惊。经阿波利奈尔的介绍,这位诺曼第的青年画家与毕卡索见面后,不久,二人就携起了手,共同致力发展立体主义。他们采用的是综合或叫做合成的手法来构成图画中的形象,即平滑的与粗糙的表面互相?用,有时还将一些非绘画性的材料、色纸、字纸,贴在画面上,与几何图形结合,以增加构图的变化、加强效果。这就是所谓的"综合立体主义"技法。?了与前期的立体主义相区别,前者被称?"分析的立体主义" 。综合立体主义技法事实上也是拼贴技法的继承发展。1911——1912年毕卡索创作的《藤椅的静物》,就是由油画与粘贴印有藤椅纹路的油布所构成。
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毕卡索的亲密友人布拉克、阿波利奈尔相继参军,从这时起到二十年代初、画家的画风又出现了变化,在他公开创作中的油画,继续沿用立体主义画法,与此同时,他又以真实再现的古典风格、运用完美的线条,创作了一批未发表的作品,这些作品上的签名是"安格雷斯克"。这可能是出于对法国古典主义画派最后的代表画家安格尔(1780——1867)的仰慕。这些画作中包括一些肖像画,及一系列自画像。此外,还有一些具象的静物画。这当中于1915年?他的早期代理商沃拉尔所画的铅笔画《沃拉尔肖像》,堪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
二十年代中期起,毕卡索的绘画风格,又转向了超现实主义。其明显的?象可从《三个 *** 》中看到,这幅油画中描绘的是在一个侧面男人形象和户外兰天的背景中,三个被拉长、变形的女人在跳跃。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创作的《扶手椅中的女人》,描绘的是一个精神变态的、畸形的女人。这可能与他的妻子奥尔加日益恶化的身体、及妻子对他失去理智的攻击、折磨有关。1930年创作的《坐着沐浴的人》,画中是一个被变形、扭曲的超现实人物,一副生物状的骨架形象,暗示了奥尔加的病症更加恶化。
三十年代初,毕卡索和女模特沃尔特及女摄影师玛尔的不正当关系,影响了他的绘画活动。这期间他的画作中,留下了她们的形象,有名的作品如《镜前少女》、《哭泣的女人》。在三十年代的西班牙内战时期,毕卡索坚定地站在人民站线一边,反对独裁的佛朗哥政权。www.lishirenzhi.com1936年,在他担任共和 *** 任命的普拉多美术馆名誉馆长期间,?保护艺术珍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37年初,他创作了蚀刻画《佛朗哥的梦和谎言》。这是一组连环漫画式的版画,共有18个画面,另加一首隐晦的、丑化佛朗哥的题诗。画家通过出售这组画的复制品将售款捐作共和 *** 的救济金。就在创作这组作品时,发生了"4月26日事件"。因此,这组画中的最后4个画面,与日后创作的《格尔尼卡》有关密切的联系。组画中的公牛在最后的画面中,抵伤了象征佛朗哥的马形怪物。该组画被复制后,法国当局作?宣传品,用飞机将其散发到了佛朗哥占领区。在此前不久,毕卡索曾受委托?普拉多美术馆创作一幅大型壁画,作?该年夏季在巴黎召开的万国博览会中西班牙馆的装饰画。在他还未构思的时候,发生了骇人听闻的"4月26日事件"。这就是德国法西斯的空军,悍然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造成了和平居民的伤亡。当这一消息传到巴黎后,愤怒的毕卡索怀着"对那把西班牙沉浸在痛苦与死亡的海洋中的好战集团的厌恶和鄙视",立即以这一事件?题材,只用了6个星期的时间,于6月5日创作完成了351×782厘米的巨幅壁画《格尔尼卡》。该画以后期立体主义语言表现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鞭鞑了法西斯。该画在巴黎亮相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938年,它还在挪威、英国、美国等进行了巡回展出。在德国占领法国期间,毕卡索不向德国法西斯低头、不?利诱所动,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4年10月,他参加了法国 *** ,表示以自己的绘画作?"抵抗和打击敌人的战斗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友人马克思。雅哥布在集中营的惨死,以及披露的纳粹军人在集中营施暴的照片,激发了毕卡索的义愤,他创作了大幅油画《尸骨收容所》,用灰色调描绘了德国集中营内战俘的破碎尸体,揭露了法西斯的罪行。该画创作时间拉得很长,可惜路途被放弃,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从五十年代初开始,毕卡索积极投身于保卫世界和平的运动,由他创作的有名的《和平鸽》,被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作?会标。1950年,他当选?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在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期间,他创作了反映美国侵略行径的《朝鲜的屠杀》。该画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平原和一群进行射击的士兵,它象征的是美帝国主义和南朝鲜当局;另一部分是山区和一群遭受射击的无辜居民,它象征的是朝鲜人民。1952年,画家创作了两幅壁画《战争》与《和平》。前者画面上的战车与恶神,由黑色幽灵伴随,正在践踏人类文明;后者反映的是人类的和平与幸福生活。这两幅作品的创作,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开始它们在罗马的毕卡索画展上展出。后被移送到了瓦洛里的一个教堂里。
1954年和1962年间,毕卡索专心致志地对过去的一些艺术大师的作品进行了研究。1954年,他对德拉克洛瓦的《阿尔及尔的女人们》,临摹了15次。然后,运用了马蒂斯的手法,以明亮的色彩,改造了原作,对于人物和背景用立体主义技法作了处理。1957年中,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临摹了委拉斯开支的《宫廷的侍女们》达45幅之多,对其中的小公主情有独钟,从而再现了14次。对于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在1954年用素描手法临摹过4幅的基础上,1959年又作了一系列的素描、1962年又照原作创作了92幅素描。1958年,毕卡索?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厦创作了壁画《伊卡洛斯的坠落》。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不听从父亲的劝告,在飞离克里特岛时,坠入海中。由于画幅过大,77岁高龄的老画家将画面分割成40块,分块画好在现场拼接而成。
1963年,在巴赛隆纳旧市区中心,以毕卡索命名的美术馆开馆。
1971年,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举办了毕卡索诞生90周年回顾展。
自从1972年起,毕卡索由于感冒长期不愈,最终引起肺水肿,于1973年4月8日午前去世。
毕卡索作品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是一位最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一直到去世前十年,虽已届八十高龄,但他依然站在艺术创作的前列。20世纪的艺术家、特别是西方艺术家,几乎没有未受过他的影响的。毕卡索的艺术成就除去绘画以外,还涉及到各种材质的雕塑、陶艺、书籍装帧等方面。由于他从9岁起就开始作画,所以又是一位多才的艺术家,仅创作的油画一项就在万件以上。据报道:在毕卡索去世后的遗作中尚有画1885件、素描7089件、雕塑1228件、陶器3222件、版画3万件、另外有画家所作的插图若干、素描本约1百册。至于在生活贫困时期作了取暖而烧掉的素描类作品则无法数计。对于毕卡索以立体主义的夸张、变形、大胆的分割、拼接法表现、揭露社会的畸形、黑暗面,批判、鞭挞法西斯的罪行,评论家们认?是成功的,但在歌颂光明、正义、表现蓬勃向上的题材方面,显得不够有力。此外,画家对于形式的过分强调,使得某些作品具有 *** 的倾向,也是值得探讨的。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