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从防火设置看明清两代故宫如何防火

北京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虽然故宫名声在外,但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其本身就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木结构建筑,本身易燃性就强,另外据有关专家考察,故宫所用木材干燥程度较高,所以非常容易引起火灾。 历史上故宫发生过多少火灾? 根据现存可查有关史料记载,历史上故宫一共发生过80余起大大小小的火灾,平均每7年发生一起。其中以明嘉靖朝发生火灾次数最多,共14起。 嘉靖帝虽然也逐渐意识到木结构本身弊端诸多,应该修建防火墙和防火通道,但最后想来想去,还是无法将防火的想法具体落实到实处。一直到清康熙朝,故宫才开始修建防火墙。 康熙帝虽然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61年)的君主之一,但在其执政期间故宫只发生过一起火灾,康熙帝的防火意识之深可见一斑。康熙朝故宫的这次火灾规模不小,其起因是御膳房失火,而由于那天风力过大,所以火势一直从御膳房蔓延至太和殿,最终太和殿毁于一旦。此次火灾引起康熙的震怒,连斩多名御膳房涉事太监。 息怒后,康熙帝也从这次火灾中认识到故宫建筑在防火设计上的不周之处。比如最显著的就是院落之间不仅间距过窄,且由于各处屋顶斜廊的延伸,一旦发生火灾就特别容易造成「 ”火烧连营”的不利局面。所以在重建被毁宫殿时,康熙帝就在每处宫殿之间修建一堵防火墙。 另外,康熙帝还下令将原本位于上风向的御膳房搬迁至故宫的下方向。此后,故宫发生火灾的次数大幅减少。 故宫火灾起因主要是什么? 据有关数据统计,故宫历代80余起火灾中,因雷击引起的为数最大。有明一代,故宫因雷击造成的火灾达16起,其中最惨重的一次还是发生在嘉靖朝。 据《明史》记载,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的这次火灾,起因是奉天殿被雷击起火,由于火势没能得到及时扑灭,后一直蔓延至午门,最终大半个外朝宫殿被烧毁。事后,皇宫共动用了3万人力清理火灾现场,可想而知此次火灾有多惨烈。 明清两代故宫如何防火? 针对故宫时有发生的火灾,历朝君王都有向天神祈福的传统。如钦安殿就供奉有玄武神的神像,传说故宫发生火灾时,玄武神还曾显灵过,帮助宫中太监扑灭了火灾。再如雍正四年建雷神庙,供奉雷神,每年皇宫还举行祭拜雷神的礼事。 然而皇帝们也明白光靠祭神祈福肯定阻止不了皇宫火灾的发生,所以历朝君主也积累下了众多的防火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宫殿样式,且改用石材修建宫殿 在意识到木结构宫殿建筑的易燃性后,有些新修建的宫殿就改用了石材结构。如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修建的皇史宬,其门窗、顶檐等重要部分就都是用石材修建而成。另外与传统宫殿样式不同,皇史宬的正殿没有一梁一柱,全靠券顶作支撑。这样由于建筑样式和材料的改变,皇史宬就具备了防火功能。 明末,珍贵的《永乐大典》正本毁于大火,而副本就因为保存在皇史宬才安然无恙。 二、宫殿屋脊两端的龙吻灵兽具有避雷作用 与民间的很多古建筑一样,故宫宫殿的屋脊两端一般也都装有合龙。这种合龙的正式学名为龙吻灵兽,自古便被视为镇火之物。据北宋李诫《营造法式》记载,龙吻灵兽的原形是越国海中的一种鱼。看到这里,你可能会以为这种龙吻灵兽就是封建迷信的产物。 然而事实上,龙吻灵兽具备避雷的作用,有点类似于现代的避雷针。你去故宫就能观察到,一般宫殿的屋脊两端都设有一个仰起龙头,龙头嘴里会吐出一根细长的铁丝。遇有雷雨天气,雷电就能通过这跟铁丝将电流传送到地下,从而避免宫殿因雷击起火。 三、修建防火墙 为了减少故宫火灾的发生,减轻火灾的灾情程度,历朝君主修建了不同样式的防火墙。如乾清宫的配殿中修建的防火墙,是一种用三合土填充的实心房。从正面看上去,这座配殿三面闭合,只有前脸敞开,整体形象就像个「 ”口”字。配殿没有一门一窗,且屋架和梁柱都是使用石材修筑而成。如此精心的设立,不仅可以防止宫殿起火,一旦发生火灾也便于阻挡火势的蔓延。再如太和殿特殊的十一间设计,也是另一种防火墙。取「 ”九五至尊”之义,故宫内的宫殿一般都设计成九间或五间,只有太和殿是例外——十一间。 前文笔者说到太和殿曾在康熙朝被烧毁,防火意识强的康熙帝从史官处得知,历史上太和殿的火灾往往都是由周边宫殿的火势蔓延造成,所以康熙就命人在新修建的太和殿的左右两侧各修一道防火墙。这样原本九间的太和殿就变成了十一间,其防火性能也同时大大增强了。 四、修建封火墙 故宫庑殿的后面一般会修筑一扇墙,墙面没有门窗,也基本看不到木材装饰,这就是封火墙。顾名思义,封火墙就是用了防火,和防火墙作用相近。故宫现存的封火墙很多,其最早修建于雍正朝。 据《清史》记载,雍正帝有次在巡阅御膳房时,发现太监们烧火做饭时,竟然有火星飞闪至御膳房屋檐上,这可把继承了康熙防火意识的雍正惊住了。雍正马上就下令将所有用于做饭的房屋的后檐改为封火檐,后来封火檐又演变成了现在的封火墙。 五、内外金水河与水缸搭配防火 故宫天安门外的护城河又称外金水河,与宫内的内金水河同为一体。外金水河的水从故宫西北角流入宫内,再经过全长约2000米的内金水河,最终从故宫东南角重新汇回外金水河。内金水河几乎流经各大主要宫殿,这样如果宫殿发生火灾,就有充足的水救灾。 但光有水还不行,为了缩减火灾发生时取水的时间,故宫还在各大宫殿旁设有大小不同的水缸,作为日常备水的容器。整个故宫内共设有308口水缸,每口水缸可储水约3000升。冬天时,金水河封冻,太监们就在各个水缸上设一个铁盖,铁盖中烧有木炭,这样就能保证日常生活用水的供应,包括应对火灾的发生。 六、设立专门的消防机构 明代时皇宫消防主要由锦衣卫负责,到了清代,清廷专门设立火班来负责皇宫消防。火班便是现代消防队的雏形,最早设立于康熙朝,清代火班人员数量最高可达1000余人。虽然人员比较齐备,但火班的灭火设备却非常落后简陋,主要依靠人力提高水压,将水激射出去以达到灭火的效果。 综上所述,明清两代故宫防火主要从火灾的发生根源和对火灾的后期扑灭等两方面着手。从根源上防止火灾,如改用石材修建新宫殿和设立防火墙;火灾的后期扑灭,如金水河和308口水缸的灭亡作用。 但从总体来看,明清两代故宫防火还是重在防火的具体设置上,如龙吻灵兽的设置就是为了应对故宫火灾的主要起因——雷击。再如清代火班的设置,恰好体现了古代防火主要依靠人力的特点,故救火队伍的完备尤为重要。通过这些防火设置,后期故宫发生火灾的次数逐年减少。

从防火设置看明清两代故宫如何防火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故宫半解:清代前期几位皇帝的御用马鞍

    箭亭是清朝皇帝带领子孙练习骑马射箭的地方,将武备馆开设在箭亭真是非常恰当。武备馆中最主要的展品就是清代前期几位皇帝的御用马鞍。清朝是马背王朝,不算开国皇帝,就是康熙和乾隆也是骑射功夫娴熟。

  2. 晚年溥仪携妻子游故宫,对面遇见一白发老人,溥仪突然脸色大变

    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溥仪,他的一生可谓是具有浓烈的传奇色彩了。1962年,也就是溥仪重新回到北京的第三个年头,他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游览故宫。自由生长在这里的溥仪,对这里的一草一木甚是熟悉。一路上溥仪都很开心地给自己的妻子讲这里的一切。溥仪突然脸色大变,一直看着前方,妻子一看前面走来几位老人,两人犹如认识一般。

  3. 日本在海底发现深水宫殿,专家:这是太平洋下沉睡万年的远古帝国

    随着考古学家的深入研究,发现冲绳海底下的古代建筑,和大洋彼岸的玛雅文明中的金字塔十分的相似,根据这一特征专家推断,这边沉没于海底的古代文明,应该是沉睡于太平洋海底上万年的远古帝国——"姆大陆"。有关"姆大陆"的传说,其实早在19世纪就已经被人们所提及,当时有关历史学者曾认为,在太平洋上曾活跃着一个强大的远古帝国,而这个帝国就叫"姆大陆"。

  4. 平凉老照片:宝塔公园,百货大楼,街心花园,影剧院,柳湖公园

    平凉----西北重镇,为陕、甘、宁的交通要道,在历史上曾承担过重要的作用。我们亲眼所见陇东旱码头的每一次变迁,大街小巷一次次变脸,潜移默化中,我们心中的老城模糊不清了,渐渐的,平凉新城旧成为我们永恒的记忆。宝塔公园80年代广场主席台上世纪80年代的商店。原平凉百货大楼。黑白照片上的这幢建筑物,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平凉百货大楼,它就座落在新民路上,大楼共有五层高,是当时平凉城最高的建筑,也是标志性建筑之一。

  5. 世界上12处迷人的古遗址,是何人所造

    马丘比丘(秘鲁)马丘比丘是印加遗址中最著名的遗址,看起来好像悬浮在两座山之间,并且经常被雾笼罩。马丘比丘建于15世纪中叶,我们真的不知道其目的是什么。印加人没有书面制度,也没有留下书面记录,因此考古学家只能收集一些证据,以证明马丘比丘的建造原因,用途和快速撤离的原因。

  6. 鹞子峪古堡:六百多年历史,被称为「 ”生命线”

    古时,为了防御外敌,有大小不等城堡和众多敌楼,这些城堡建筑,是古人智慧和文化的结晶,显现出宝贵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鹞子峪古堡是一座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九渡河的兴衰发展。

  7. 林徽因设计车站界的文艺范,记录着昔日芳华的吉林西站

    提到林徽因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她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很多人都曾读林徽因作的诗也为这位才女的爱情故事动容但很少人知道在我国,有一座号称「”最文艺的火车站”正是由林徽因来设计的在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火车站里都有哪些别具匠心的设计?又发生过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下面小编带你一起走进吉林西站解开那段尘封的记忆吉林西站始建于1928年曾用名「”吉海铁路总站”「”八百垅站”、「”黄旗屯站”1985年正

  8. 溥仪晚年与妻子重游故宫,再看到龙椅时感叹:皇帝是最可悲的职业

    晚年的溥仪经常买票去故宫看看,看看自己小时候的家,一次他与爱妻再一次故地重游,看到龙椅,心生感慨,说了一句话,字字心酸。他认识了只有三十七岁的妻子李淑贤。比如在故宫中有一个大家都视为古董的花瓶,在他小时候曾调皮,当夜壶用过。不过也有人都惊讶怎么会有人比导游还熟悉故宫,但他从不提自己的身份,就怕引起恐慌。沉默了许久后他感叹:皇帝表面上看似风光,其实是这世上最可悲的职业。

  9. 光禄古镇——云南千年变迁的见证

    光禄古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县城北部12公里处,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名胜古迹众多,现保存有众多高品质的旅游景点。

  10. 被忽略的这个山西古城,比平遥还要早100年,迄今保存完好

    张壁古堡是中国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遗址、北朝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特别是北朝古地道、可汗庙、琉璃碑等为全国罕见。都在山西介休张壁古堡。关帝庙张壁古堡的关帝庙建于清康熙48年,公元1709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随机推荐

  1. 脸上哪些部位相似的人不宜合作

    相法中,五官的不同,代表人特点的不同,经观察研究后发现,很多部位相似的人,却难以走在一起,无论是朋友,情人,上下级,都有如此规律。

  2. 悲声载道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ēishēngzàidào【解释】指哀伤呼叫之声充满道路。形容苦难深重。【出处】太平天国·洪秀全《誓师檄文》:“妇叹童呼,悲声载道;酷刑厚敛,怨气冲天。”【例子】无【相关】百度“悲声载道”

  3. 肝火太旺怎么办?牢记5大亮方,简单实用,把火泻得干干净净

    在生活中,当一个人经常发脾气时,人们常常说这个人「”肝火太盛”,如果你注意观察,一个人一旦发怒,那真是「”脸红脖子粗”,这是因为「”肝在志为怒”,从而在我们的身体里引起一系列的变化。「”怒”作为一种不良的情志反应,怒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使肝气上逆。进而引起肝阳上亢,甚至肝风内动,故说:「”怒伤肝”。因为肝本来就已经是阳中之阳了,再阳气太盛,就过分了,这阳气一太盛,人就急跟易怒。中医认为,「”气为百病

  4. 一句感谢父亲的话 敬爱的爸爸

    渐渐才懂得您一直以来对我的教导都是我人生中最无可替代的财富,谢谢您,敬爱的爸爸!祝您父亲节快乐!

  5. 达真堪布:因果才是最究竟的“算命”

    佛为什么反对算命,反对搞神通?因为这些会引起人的邪见。所以,作为真正的学佛修行人,没有必要去找算命先生,也没有必要再去找其他解决问题的...。因果才是最究竟的算命,断恶行善才是最究竟的改变命运的...。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说算命的都是骗人的。

  6. 梦见别人划伤自己的手

    周公解梦梦见别人划伤自己的手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别人划伤自己的手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你知道自己真正的价值是多少吗

    >这个故事是否启发了你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你将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呢?你准备把自己摆在怎样的人生拍卖场去拍卖呢?你要为自己寻找一个怎样的人生舞台呢?谁说你没有价值?除非你把自己当作破石头放在烂泥中,没有人能够给你的人生下任何的定义。你选择怎样的道路,将决定你拥有怎样的人生。

  8. 嬴政:只爱江山和自已,风光背后只剩孤寂!

    >得了嬴政准许后,他们迅速搬到雍县离宫,并在离宫生下了两个孩子。>此话传至嬴政耳中,嬴政勃然大怒。嬴政岂能让他逃脱。>嬴政当即下令,将嫪毐以逆反之罪车裂,曝尸示众。并亲手摔死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赵高,胡亥二人威胁李斯假造嬴政诏书,逼死扶苏、蒙恬。为了不让臣民知晓嬴政已死,胡亥等人将许多鲍鱼同嬴政尸体放于一处,借此来掩饰尸体的腐臭味,以惑世人。>或许,他的一生,只爱江山和自已。

  9. 古代槍上爲什麼要綁紅纓?絕不是爲了裝飾,真實用途讓人害怕......

    人們常說的“十八般武藝”其實就是“十八般兵器”,“槍”就是其中一種,在我國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槍由利刃和棍棒組成,威力巨大,是古代戰場上常見的兵器之一。由於其綜合性能優越,又被稱爲“百兵之首”,劈、擋、投、刺作用靈活。這又使我們想到了另外一種兵器“矛”。許多人的思維裏“槍”和“矛”是一種兵器。而筆者這裏用了“另外一種兵器”來形容,事實上雖然槍和矛雖然樣子有些類似,但卻是兩種兵器。若追溯歷史,矛

  10. 道长论短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dàochánglùnduǎn【解释】指评论好坏是非。【出处】丁玲《三日杂记》:“车子转动的声音扰成一片,人们在周围道长论短,娃娃们跑来跑去,喊着妈,哄笑着,闹成一片。”【例子】无【近义词】说长道短【相关】百度“道长论短”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