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 魏晋南北朝是继张道陵天师后,道教稳定发展的时期。此期间许多学者 喜爱老庄之学,丰富了道教思想的内涵。当时佛教经典也从印度陆续传进中 国,译述佛经时佛教高僧大量借用道家语汇,所以佛教在中国的思维模式参 杂者传统道家的思维习惯。但此期间,道教也从佛教汲取灵感,道教...
魏晋南北朝是继张道陵天师后,道教稳定发展的时期。此期间许多学者
喜爱老庄之学,丰富了道教思想的内涵。当时佛教经典也从印度陆续传进中
国,译述佛经时佛教高僧大量借用道家语汇,所以佛教在中国的思维模式参
杂者传统道家的思维习惯。但此期间,道教也从佛教汲取灵感,道教也有若
干经典受佛教影响而诞生,这是佛道两教互相影响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许多承先启后的伟大学者及修真高士纷纷
出现,巩固了道教基础。这四百年过去后,经唐朝到宋朝,道教一直享有辉
煌光荣的历史,这得归功于这些先贤的努力。
道教不论道派、修行理论、经典、科仪都值得一叙,晋朝较早出现的道
派是上清派,创始人是魏华存,传之者为许谧等人,奉元始天王为最高神尊
,主要经典是<大洞真经>及<黄庭经>。上清派主张存思养神,诵经及修功
德,存思养神可以升天,诵经可以禳灾获福。他们的这一信念后来各派皆有
不同程度的承袭,今日我们也仍奉行不渝。
另有传授洞玄灵宝部经的灵宝派,由葛仙翁(玄)创始,传予郑隐、再传
葛洪,<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乃是重要经典,(此经后人视为「经王」),他们
认为诵经存思皆很重要,而符箓斋仪也一样重要。葛洪的著作很多,最有名
的是<抱朴子>,另有<神仙传>等书。他强调仙道人人可致,对鼓励后人修
真很有功劳。此期间有许多人物都值得介绍,但有二人应先知道。
一是陆修静,是一位伟大道教贤士,他搜罗较早的<上清经>、<灵宝经>
、<三皇经>而汇集成「三洞经书目录」,这是第一部道经目录,这目录其实
就是今日<道藏>的源头,帮助后人有系统地了解道教。陆修静也整理出教规
教仪,他订定的斋法,使道教仪式更加完备,也是张天师以后更大的发展。
二是陶宏景,是南朝梁武帝时人,隐居茅山,皇帝器重之,时人称之为
「山中宰相」,他著作也很多,最著名的是<真灵位业图>,使我们了解神尊
的类别。他弘扬<上清经>,创立茅山宗,南朝道教的改革发展,他是集大成
者,由他可以看出南朝的成就。事实上此期间修真高士非常多,非常有见解
有创意,今日道教的确是靠这许许多多先贤努力耕耘的果实,实值我们追念
敬仰。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