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中印曾围绕边界问题进行了数十轮多机制、多级别的谈判。中印边界会谈似乎有“打破僵局”的迹象,有人甚至大胆预测“再过两三轮就可以确定解决方案”。印度在中印争议地区动作频频,为谈判蒙上了一层阴影。中印盼望“双赢”那么,百年争端有没有解决的可能?对此,中国外交部予以否认,认为“该说法毫无根据”。事实上,28%和72%是目前中印各自有效控制区域的比例。然而,印度全面归还东段的可能性十分渺小。
“孔雀多生印度东,娇鹦工布产偏丰;二禽相去当千里,同在 ... 一市中。”
据称这是 ... 著名诗人仓央嘉措留下来的一首诗,这位神秘的诗人,据传也是五世 ... 的转世灵童。从诗中隐约可见当时 ... 与毗邻的印度地区有着畅通的经贸往来以及融洽的民间关系。
但是,1913年10月13日的西姆拉会议打破了中印边境长久以来的宁静,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强行将藏南的一部分划归印度,其中包括仓央嘉措的家乡达旺。这条非法边线引发的争端,不仅催生了一场战争,而且在百年之后,仍在搅动着中印关系。
data-filtered="filtered"
数十轮的谈判
中印边界全长大约1700公里(因双方从未正式划定边界,一说为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据马加力透露,东段争议最大,面积约为9万多平方公里,现在为印度所控制;西段约3.3万平方公里,一直在中国有效行政管辖之下;中段约为2000平方公里。
中印曾围绕边界问题进行了数十轮多机制、多级别的谈判。在此期间,“中俄界碑”在黑瞎子岛竖起,中越陆地边界也已划定,而中印谈判自2005年后鲜有突破。
这是一个多因致果的历史遗留问题,涉及面积之广袤,因素之复杂,在其他国家十分罕见。但它之所以近一个世纪来拖而未决,主要症结之一在于双方对历史的看法差异甚大。
“麦克马洪线”的性质决定了这是一场“零和”游戏。所以,印度在独立之后,虽然承认英国殖民者是不道德的,但是不愿意承认“麦线”的非法性,反而要求全盘继承。
data-filtered="filtered" 周恩来 尼赫鲁
早在1960年4月,周恩来 ... 与印度 ... 尼赫鲁会晤时就当面质问对方:“麦克马洪是谁, ... 阁下?”当时,尼赫鲁尴尬地说不出话来。周 ... 见状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中方的疑问:“我不明白,为什么殖民统治在印度结束了几十年后,一个前英帝国普普通通的将军,还能对 ... 国家的重大事务发挥着这么巨大的作用?”
中印边界问题谈判从1981年就已开始,断断续续的谈判中,双方也积累了一些共识。
2005年4月, ... 访印期间,中印特别代表举行了第五次会晤,就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达成一致,并签署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双方一致同意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边界问题,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并考虑双方的历史证据、民族感情、实际困难、合理关切与敏感因素。
同年12月,印度 ... 曼莫汉.辛格也在回答印度议员的提问时表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下一阶段的任务是,两国特代(中印边界谈判特别代表)首先制定出一个双方共同认可的边界框架协议,然后据此进行划界工作”,并且“在此过程中,无论有什么不同的意见,都将全部解决”。
中印边界会谈似乎有“打破僵局”的迹象,有人甚至大胆预测“再过两三轮就可以确定解决方案”。但事实上,情况并没有这样乐观。
印度鹰派阻碍谈判
历次谈判以及争执当中,几乎都可以见到印度鹰派的身影。
印度在中印争议地区动作频频,为谈判蒙上了一层阴影。
印方国内还热炒“中国 ... ”。印度国内大小“鹰派人士”相当活跃。印度政策研究中心战略研究专家布兰哈玛·切拉尼(BrahmaChellaney)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万一发生重大袭击事件,印度不能毫无防备。希望 ... 向北京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印度的军力今非昔比,跟1962年中印战争时完全不同,今天印度军队完全可以保护自己的国土。”
印度的做法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反感,认为印度谈判诚意不够。
除去印度鹰派的阻挠因素,“面子也是个重要因素。”中印两国都是崛起中的大国,轻言退让必然会损害国家形象和荣誉。双方 ... 都承受着民众的较高期望,寻找妥协点变得“难上加难”。
中印盼望“双赢”
那么,百年争端有没有解决的可能?
曾有香港媒体大胆猜测,认为中方的谈判“底线”是中方放弃东段的要求,印方放弃西段的要求,印方将占领的中段归还中国。由此计算,印度将获得全部争议土地的72%,中国仅得28%。对此,中国外交部予以否认,认为“该说法毫无根据”。
事实上,28%和72%是目前中印各自有效控制区域的比例。如果按照现状解决,中印边界早就可以定下,也不会拖到今天了。现状只是基础,这条线具体要怎么划,双方都有“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要统筹兼顾”,但原则上,两国都必须让步。
至于怎么“让”,1960年4月周恩来 ... 对尼赫鲁曾表态,“如果印度接受中国对西段的主张,它将对东段的麦克马洪线采取合理的姿态。当然,北京不会接受麦克马洪线,但可能同意一条略为不同的边界。”
然而,印度全面归还东段的可能性十分渺小。如果我们可以争取到东段的部分土地,比如仓央嘉措的家乡达旺、“雨都”巴昔卡,这就是突破。但就谈判而言,我们在藏南的所得必然以西段的所失为代价,而且其中变数之大,几乎无法预测。
其实,就领土谈领土是不明智的,把边界问题看作中印关系的第一要点,更是不利于中印的共赢。着眼于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更多利益才是中印边界谈判的发展方向,如果中印能够建立战略对话机制,不断加深政治互信,那么,一分土一亩地的争端可能就会自然地消融于战略利益之中。
如果类似的机制能够得以确认并固定化,那么,双方的和解也就“化难为易”了。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