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公元417年8月,后秦皇帝姚泓举国投降、后秦国灭。刘穆之死而刘裕东归。而后,赫连勃勃来犯而大将自相屠戮,关中得而复失。所以,刘裕返回建康之时,对关中事务做了妥善安排,组建了一支堪称豪华的关中留防团队。刘义真的作用不是总揽关中防务,而是表明决心:刘裕没有忘关中,而且还要壮大关中,进而以关中制中原。这两个人都是刘裕嫡系。沈田子之兄沈林子,是常伴刘裕左右的心腹之人。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公元416年8月,东晋大军自建康出发、北伐后秦。 公元417年8月,后秦皇帝姚泓举国投降、后秦国灭。 至此时,中原大地仅余河套大夏和山西北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此时的东晋即是如此,此时的刘裕即是如此。 但是,不如意的历史总要反复上演,东晋北伐依旧气吞万里的开场,也仍旧功败垂成的收场。 公元417年11月,东晋尚书左仆射、留镇建康的刘穆之病死。 刘穆之死而刘裕东归。 而后,赫连勃勃来犯而大将自相屠戮,关中得而复失。 一年前还是金戈铁马的北伐强军,一年后则是全军覆没的大夏京观。 伐前秦,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御大夏,左支右绌、但为鱼肉。 这期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1.留防关中的豪华作战团队 刘裕并非只为争权而不顾关中、不顾天下。 他也有建华夏统一的愿景。 所以,刘裕返回建康之时,对关中事务做了妥善安排,组建了一支堪称豪华的关中留防团队。 首先,以次子刘义真为安西将军、雍秦二州刺史,镇守长安。 刘义真的作用不是总揽关中防务,而是表明决心:刘裕没有忘关中,而且还要壮大关中,进而以关中制中原。 其次,以王镇恶为安西司马、冯翊太守,担纲关中防御。 王镇恶既是猛将,又是前秦丞相王猛之孙,不仅有战场武威而且有关中地望。 第三,以沈田子为安西中兵参军、始平太守;王修为长史,并委以关中之任。 这两个人都是刘裕嫡系。 沈田子之兄沈林子,是常伴刘裕左右的心腹之人。 沈林子 王修史载不多。但临别关中之际,刘裕「 ”自执刘义真手以授王修”。这足见王修在刘裕集团中的地位。 2.但这个豪华团队里全是鹰派人物 鹰派和鸽派,不是什么弱点与不足,而只是研究人际关系的标签定位。 鹰派人物,更外向、更自信、更强势、更雷厉风行。 而鸽派人物,则偏于保守、尊重权威、习惯顺从、亲和稳定。 人是复杂的,往往不是绝对的鹰派也不是绝对的鸽派。 世界是复杂的,纯粹而绝对的鹰派或鸽派,也适应不了这个复杂世界。 所以,真正能做成大事的,往往是鹰派和鸽派成分恰到好处的比例调和。 做人要鹰派性格和鸽派性格兼而有之;做事要鹰派作风和鸽派作风相得益彰。 而组建团队,也必须考虑鹰派人物和鸽派人物如何相辅相成。 但是,刘裕所组建的这个关中团队,却全是鹰派人物,没有一个鸽派。 这就决定了他们必会一鹰到底,不止对外如此,对内更是如此。 3.从来不服权威的王镇恶 「 ”意略纵横,果决能断”,这就是史书对王镇恶的评价。 王镇恶 但这个评价太保守了,王镇恶可不是果决能断的问题,而是勇略无二、当断必断。 刘裕灭刘毅之战,王镇恶担当前锋,战略设计是烧掉刘毅战船而后等待刘裕大军,而后合围江陵。 而王镇恶是怎么操作的? 他不仅烧了船,而且江陵一日、直接率所部冲进江陵城,逼得刘毅逃跑 ... 。 北伐后秦,王镇恶又领先锋,战略设计是兵至洛阳而后等待刘裕大军,合兵一处后扣关攻秦。 而王镇恶的操作依旧是江陵翻版。 占定洛阳、见有机可乘,王镇恶立即以前锋兵团、 ... 奔潼关。 关中长安之战,其他诸路大军都是稳扎稳打、谨小慎微。 而由黄河入渭水、由渭水而长安的王镇恶部,兵至便登陆、登陆便鏖战、鏖战便入城,直接 ... 得后秦皇帝姚泓举国投降。 王镇恶这么个拼命三郎,简直没一点儿鸽派作风。 作战必为前锋、战场当机立断,领导命令、战略部署从来不管。 4.迷之自信的沈田子 刘裕评价沈田子:身先士卒,勇冠戎陈。 沈田子 这更是一个拼命三郎式的人物,领兵打仗从来都是有进无退。 刘裕灭南燕之战,前锋主将孟龙符战死,而别军沈田子却力战不退,直到击溃燕军、赶跑公孙五楼。 平卢循广州之战,沈田子与孙处海上进军,兵至便克重镇番禺、克番禺便略岭南。若不是主将孙处患病,沈田子估计都得把卢循追 ... 到交州。 灭后秦的关中攻击站,更是沈田子前无古人的巅峰之作。 沈田子与傅弘之各领别军入武关,这本是刘裕设计的一路疑兵。 疑兵的目的不是攻城略地,更不是阵战 ... 伐,而是诱敌分兵。 而刘裕的真正主力是潼关一路。 但是,沈田子硬是把别路疑兵打成了扣关主力。 后秦皇帝姚泓为解后顾之忧,于是倾举国之兵、领数万之众 ... 向沈田子和傅弘之。 田子本为疑兵,所领裁数百,欲击之。 接下来就是沈田子的迷之自信了。 傅弘之认为敌众我寡,所以这仗不能打;而沈田子的回答却是:师贵用奇,不必在众。 沈田子言辞咄咄、气吞山河,但是傅弘之就是不同意。 不是傅弘之胆小怯战,也不是傅弘之保守犹豫,而是真得不能打、也没必要打: 首先,本是疑兵诱敌、分敌兵力,这个战略目标已经达到了,吸引了数万人、后秦倾国之师,潼关主力部队再不能拿下关中,就怨不得这路疑兵了。 其次,兵力对比极为悬殊,本是疑兵,所以沈傅所部肯定也不是精兵,而后秦却是皇帝领兵、举国倾兵。 青泥之战 你傅弘之可以不打,但我沈田子必须得打,于是「 ”便独率所领鼓而进”。 自古兵入关中,就没有沈田子如此「 ”奇兵”的。 不仅扣武关得手,而且青泥一战,几百战数万。 而结果竟然是打得后秦大军狼狈逃窜,「 ”贼众一时溃散,所 ... 万余人”。 再其兄沈林子的援军赶到之时,沈田子就更是嚣张不可一世了,要合兵之后、直接攻下长安。 因为沈林子非要稳扎稳打,所以攻克长安、受降后秦的功绩就只能留给王镇恶了。 5.两个鹰派人物是怎么合作的 王镇恶是个典型鹰派,也就刘裕能驾驭得了。 或者说,连刘裕驾驭起来都力不从心。 因为灭刘毅、灭后秦的两次大战,王镇恶就从来没把刘裕的军令部署当回事。 所以,刘裕临别关中之时,一众嫡系将领都不愿意同王镇恶共守关中。 初,高祖将还,田子及傅弘之等并以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屡言之高祖。高祖曰:「 ”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欲为不善,正足自灭耳。勿复多言。” 王镇恶这个鹰派人物太彪悍,已经彪悍到没人愿意跟他合作的程度。 这也是鹰派人物的最大短板,你可以鹰但鹰到没朋友就要出问题了。 刘裕认为留下上万晋国精兵,这些人家在南方,谁会跟王镇恶造反;而且文武将领十余人都是嫡系心腹,怎么可能看不住王镇恶。 刘裕防住了王镇恶不会据关中造反,但没料到鹰到没朋友的王镇恶会被自相屠戮。 刘穆之死于公元417年11月,刘裕也就差不多年底时候离开关中的。 而公元418年正月,赫连勃勃的三路大军就开始攻略关中了。 东晋精兵与大夏精骑,孰强孰弱? 历史已经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了。 因为一众鹰派将领自相屠戮,再强的精兵也毫无意义。 沈田子带兵迎击,征伐不利而退守待援。 王镇恶大怒,斥责使者曰:拥兵不进,虏何由得平。 沈田子「 ”益忿惧”,忿是怒、惧是怕,而目标都不是赫连勃勃的大夏骑兵,而是鹰到没朋友的王镇恶。 你王镇恶够鹰,我沈田子比你还鹰,于是帐中议事、直接 ... 了王镇恶。 田子又于镇恶营内, ... 镇恶兄基、弟鸿、遵、渊及从弟昭、朗、弘,凡七人。 王镇恶不是一个人作战,也不是一个人被屠戮。所以,沈田子 ... 的不是王镇恶一员大将而是整个王镇恶的作战部。 6.还有一大一小两只鹰 沈田子 ... 王镇恶,用刘裕的话说是「 ”龙骧将军沈田子忽发狂易”。 沈田子是鹰到发狂,但还有比他更鹰的人物。 王镇恶死,晋军本就大战在即而自损大将。 所以,之后的策略就应该是有责不问、有罪不惩,而后全力对敌。 但是,雍州长史王修竟要有责必问、有罪必惩。 既不管远在建康的刘裕答应不答应,也不管镇守长安的刘义真同意不同意,长史王修直接 ... 了沈田子。 王修之前是什么作为不好说。 而单论 ... 沈田子一事,就可知道王修也是鹰派人物。 而且,他跟王镇恶一个毛病,就是鹰到没朋友。 刘义真年少,赐与左右不节,王修常裁减之,左右并怨。 刘义真仅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王修从没把他当回事;而刘义真的幕府参军幕,也被王修得罪得「 ”左右并怨”。 所以,沈田子擅 ... 王镇恶;王修擅 ... 沈田子。 而年仅十二岁的刘义真,也不甘心只做弱鸡而听任属下「 ”群鹰荟萃”。 他也要做一只咄咄逼人的雄鹰,于是立 ... 长史王修。 王修既死,人情离骇,无相统一。 留守关中的全部精华,就这样自相屠戮了。 至于赫连勃勃怎么武功雄略、至于王买德如何料敌如神、至于关中父老如何箪食壶浆,这些统统不重要。 赫连勃勃 因为关中晋军的司令部已经自我斩首了,所以赫连勃勃这仗也就怎么打、怎么赢了。 买德获晋宁朔将军傅弘之、辅国将军蒯恩、义真司马毛脩之于青泥,积人头以为京观。 7.刘裕失去的不止是关中、也不止是中原天下 依关中形胜、据巴蜀富饶,秦战国和汉高祖便可逐鹿天下、一统九州。 而当时的东晋可不止有关中巴蜀,而且还有荆襄大地、中原核心、江淮重地和江南吴地、山东齐地。 所以,扫荡北方、驱逐夏魏,简直是一种碾压的优势。 但是,关中易手,这种碾压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刘裕失去的不止是关中,还有整个中原天下和统一大业。 但是,还有比这更严重的损失。 那就是王镇恶和沈田子这两员大将。 人才在什么时候都是最可宝贵的。 而王镇恶和沈田子就是这种最可宝贵的人才。 王镇恶虽然屡屡抗命,潼关贸然出击竟置全军于险地,但是他却屡为先锋。 没有其他原因,这个鹰派将军就适合干先锋,攻战 ... 伐、无往不胜。 沈田子能把一支别路疑兵打成扣关主力,以所部数百阵战后秦举国精锐。 这是一种迷之自信,但为将者就得有这种自信,这样才可能有百人舍命而天下无敌。 刘裕确实是英主,所以没有王镇恶还可以找张镇恶、李镇恶;没有沈田子,还有他哥哥沈林子。 但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不是花钱的问题,关键是时间的问题。 公元417年,刘裕占定关中;公元418年,刘裕痛失关中;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公元422年,刘裕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这期间,刘裕还怎么发现、培养和锻炼既忠诚又能干的将军。 刘裕此生最大的败笔,可能就是组建了一支纯粹鹰派的关中团队。 这些人里面,包括他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都是霸气英雄、也是盖世雄鹰,却没有一只堪为粘合的鸽派人物。
本文标签:刘裕关中鹰派历史王镇恶沈田子刘义真赫连勃勃傅弘之王修王镇西汉晋书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