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摩诃迦罗比丘和小迦罗比丘的命运故事

人若追求色身欲乐,不知摄护诸根,饮食不知节制,懈怠不知精进,必定为波旬 (注1)所毁灭,如同风吹弱树。 人若观身不净,摄护诸根,饮食节制,正信(注2)精进, 则魔不能加以摧毁,一如风吹山石。(注3) 摩诃迦罗和小迦罗兄弟俩都是生意人,有一次在外旅行做生意时,他们听到佛陀的说法,听完之后,摩诃迦罗就虔诚地出家为比丘,小迦罗虽然也出家,但却没有坚定的信念。 出家后,摩诃迦罗很努力地在墓地禅修,并观照身体的变化和无常。最后深入止观,证得阿拉汉果。相反地,小迦罗对心灵的训练与提升没有兴趣,时时惦着感官的乐趣。 后来有一次,佛陀和众多弟子,包括他们两人,停留在尸舍婆的森林里。这时候,小迦罗未出家的妻妾们邀请佛陀和众多比库到小迦罗以前的家,小迦罗因此先回家去安排佛陀和比库的座次等事,他的妻妾们便趁机说服他还俗。 第二天,摩诃迦罗的妻妾们也邀请佛陀和比库到摩诃迦罗以前的家,她们希望也能像小迦罗的妻妾们,劝劝摩诃迦罗还俗。供养完后,她们就向佛陀请求让摩诃迦罗留下来表示随喜,佛陀答应了,就和其他比库先行离开,而留下摩迦罗一人。 到达村子门口时,比库们就向佛陀说,他们担心摩诃迦罗会像他的弟弟一样,被妻子劝解而还俗。佛陀回答说,他们两兄弟是不同的,小迦罗沉溺于感观乐趣,内心脆弱。相反地,摩诃迦罗脱离感观的束缚,精进,坚定,对、佛、法僧迦的信仰十分强烈。 佛陀说内心脆弱的人屈服于诱惑,而坚强的人则不为所动。 备注: 1. 波旬:佛法中的波旬有五种意义: (1)五蕴 (2)造作 (3)死 (4)烦恼 (5)魔波旬。在本篇中指的是「烦恼」。 2. 信:基于智慧而对佛、法、僧的信仰。佛法中没有盲从迷信。人不可能基于不合理的信仰而接受任何事情。 3. 本篇是佛陀针对出家人的说法。读者应注意,佛陀对出家人和在家人的生活要求不同。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摩诃迦罗比丘和小迦罗比丘的命运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南朝猛将萧摩诃从13岁猛到73岁,威震敌胆,却晚景凄凉,黯然谢幕

    纵观历代亡国之主,无不有其可恨之处,尤其如商纣,如隋炀,如刘子业,如萧宝卷,暴虐百姓。但另有一些亡国君主,可恨之中,更多的是可怜、可厌,如汉蜀后主刘禅、如陈后主叔宝,如南唐后主李煜,如宋徽宗赵佶,如王衍,如孟昶,这些人都有小聪明,甚至多才多艺,但在治国处政上,多半颟顸昏庸,不知所为。这其中的陈后主叔宝,败亡之后,还恬不知耻,向隋文帝杨坚乞官。

  3.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4.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5.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6.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7.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8.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9.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10.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随机推荐

  1. 三八节发给老婆的甜言蜜语

    三八————妇女节,快乐!!老婆,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是你的大节日!三八节快乐14、在这个给女性的日子里,我有一句话想对你说,这是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那就是—我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是遇见了你!

  2. 你能把脂肪变成肌肉吗?

    纽约市立大学雷曼学院运动科学助理教授布拉德·舍恩菲尔德说,脂肪和肌肉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其中一种不能直接转化为另一种。舍恩菲尔德告诉《生活科学》记者:“我能用的最好的比喻是,你不能把橘子变成苹果。”。“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个基本外推,”Schoenfeld说,它表明能量,包括你所吃的卡路里,是守恒的;它不会出现或消失,而只是改变形式,无论是燃烧为身体功能提供燃料还是储存为脂肪。

  3. 战国时丰臣家武断派精神领袖——“战国三夫人”浅野宁宁

    宁宁,是丰臣秀吉的正妻,也叫“於祢”或“祢祢”,宁宁一直被视为丰臣家武断派精神领袖,虽终身未育,但却一直作为母亲照顾着丰臣秀吉培养的年轻武士们,支持着秀吉的霸业。秀吉成为关白后,被称为“北政所”。宁宁与织田信长正妻斋藤归蝶以及前田利家之妻阿松并称“战国三夫人”。宴会途中,发生了“抢酒杯事件”。而跟秀吉当了三十七年夫妻的宁宁,此时也已经五十二岁了。

  4. 倚门而望成语故事_成语“倚门而望”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汝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齐国有个人名叫王孙贾,十五岁作了齐闵王的侍从。有一次齐国与燕国作战,吃了败仗,齐王出奔于莒。但是王孙贾却不知道齐王到哪里去了。他...

  5. 孕妇梦见牡丹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牡丹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牡丹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想的要比做的好

    吉拉德被称为美国的“销售之王”。接下来,根据卡片的内容安排下次的话题、要写的信,再排出日程表,列出周一到周五的工作顺序,这其中包括每天要做的事。吉拉德不再急着打...,而是抽出一上午的时间做好工作计划,接下来就是精神饱满、...飞扬、信心十足地会见客户。吉拉德的计划极为成功,现在的他,与当初那个手忙脚乱的推销员不可同日而语。事实证明,拿出足够的时间来做计划,效果惊人。

  7. 草创未就造句_草创未就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草创未就cǎochuàngwèijiù草创未就的意思和解释: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草创未就的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以就极刑而无愠色。”草创未就的例子草创未就造句草创未就造句相关辨析成语的数量色彩:成语中能表示数量的很多,其中有的只能用于单数,有的则只能用于复数,不分辨清楚也容易误用。

  8. 钱钟书简介_钱钟书晚年为什么软禁_钱钟书弟子有谁_钱钟书对杨绛说的情话

    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诗词》英译本出版。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9. 晚清重臣李鸿章逝世

    1901年11月7日,晚清重臣、“中兴元老”李鸿章,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临逝前,李鸿章力荐袁世凯,他在遗折中附片奏闻:“环顾宇内人材,无出袁世凯右者”。因而于李鸿章逝世当天,袁世凯即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李鸿章从19世纪70年代起,标榜“自强”,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的民用企业。

  10. 女人的清净之爱

    侍卫遵命照做后,女人却说:“我要的遮身之物不是这块布。”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