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01向某与同村富户黄某是表亲,向某给黄某家管账,相当于他家的账房先生。起初,向某是朝至暮归,后来干脆不回去了。向某之妻闻之大恐,急忙去找一个姓周的讼师求救。周讼师说,奸已双获,事情不好办啊,若能听我的,或许有转机,向妻说当然听你的,尽请吩咐。周讼师便叫她披发毁妆,叫一个健妇扶着,带她来到衙门。他想把那个寡妇,用向某之妻换出来。

配图来源 九品芝麻官 《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从清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 书中涉及内容极其广泛,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几乎无所不有,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历史很有参考价值。 这里所讲的两个讼师的故事,就出自于该书,发生于光绪年间。 01 向某与同村富户黄某是表亲,向某给黄某家管账,相当于他家的账房先生。 黄某年纪轻轻就死了,没有子女,妻子成了寡妇,族人以为她必不安于室,便想抓她在这方面的把柄。 没多久,这个寡妇果然开始与向某私通。 起初,向某是朝至暮归,后来干脆不回去了。 一天,族人得到确切消息,买通寡妇家仆人,约好时间,届时群哄入寝室,抓个现行。 族人将两人和被子一起捆了,抬到衙门。 向某之妻闻之大恐,急忙去找一个姓周的讼师求救。 周讼师说,奸已双获,事情不好办啊,若能听我的,或许有转机,向妻说当然听你的,尽请吩咐。 周讼师便叫她披发毁妆,叫一个健妇扶着,带她来到衙门。 他想把那个寡妇,用向某之妻换出来。 当时是三更时分,晚衙已闭,巡役见了来人,认得是周讼师,问他这么晚了,不在家休息,来此干啥。 周讼师指着披头散发又毁了妆的向妻说,这是我外妹,你们抓到的那个通奸男子,是她丈夫,她以为丈夫被 ... 了,痛不欲生,我说抓他的是族人,怎么会 ... 他,她不信,非要来看看,一定要见了丈夫才放心,我只好带她来。 周讼师说完,暗中塞给巡役一块银子,巡役不动声色地收起,然后笑道:既是先生之妹,请到密室观之,放心吧,她丈夫好好的。 健妇便扶着向妻,进入密室。 第二天早衙,衙门传呼升堂,周讼师急忙叫「 ”外妹”出来,仍然披发掩面,喊了一顶轿子送回去。 被送走的这一个,自然是与向某通奸的寡妇,而向某之妻,则留在了密室。 县官升堂后,命衙役给两个通奸者衣服,让他们穿上,先把向某带上堂来。 县官问向某:儒者作奸犯科,你觉得好吗? 向某说:夫妻之间那点事,是人之大伦,有何不可? 县官说:这么说来,被抓的是你妻子? 向某说:不是我妻子,难道是别人的妻子? 那么,问题来了。 县官又问:你们两口子,为何双双住在别人家里? 向某回答说:自从表哥黄某死后,其妻寡居,我是黄家账房,自然要住在黄家,但又怕人说闲话,为了避嫌,我把妻子叫上,一起住在黄家,没想到我们两口子正在睡觉,族人不由分说闯进来,把我们抓了。 县官叫人把向某妻子带上堂来,族人一看,果然是向某之妻。 顿时面面相觑,无话可说。 县官大怒,将捉奸的族人每人打了一顿,无罪释放了向某两口子。 夫妻二人回去后,厚酬了周讼师。 02 讼师杨某,上海崇明人,居于吴门。 此人阴险多谋,凡是打官司的事情,别人搞不定的,他都能搞定,而且往往是出奇制胜。 吴人王某吝而多财,曾借钱给一个寡妇,后来多次索要,寡妇没钱还债,夜深人静时吊死在他门前。 王某急忙派人去请杨某。 杨某来后,却只顾与仆人玩摴蒱戏(类似于掷骰子),王某再三求他出个主意。 杨某才说:你怕了的话,就把尸首解下来,王某照办。 又过了很久,杨某仍在与仆人玩游戏,王某又催。 杨某说:如果你真的怕了,就把尸首再悬挂起来。 王某又照办了。 杨某这才叫王某把门关上,嘱咐他再也不要打开。 然后叫王某一起玩游戏,安慰王某说:你把心放在肚子里吧,别老是忐忑不安,败了咱们的玩兴。 出了这么大的事,讼师只顾玩游戏,一点也不想办法,王某岂能不安? 但讼师这样,他也没办法。 天亮后,里正从王某门前经过,见了悬挂的尸首,大吃一惊,叩门而入,问王某尸首咋回事,王某按照杨某的吩咐,回答说不知道。 里正把王某叫上,让他和他一起到官府去报告。 没多久,官府派的吏役到了,上吊 ... 的寡妇家人也到了。 官吏验尸,发现死者的脖子上,竟然有两道缢痕,怀疑寡妇家人「 ”移尸谋陷”。 结果,官府判王某无罪,寡妇家人反坐。 没几年,杨某就靠替人打官司发了财,回家乡养老去了。 邻村张某,是个乡农,妻子有外遇,张某也有耳闻,只是暂时没抓到现行。 一天,张某外出,喝醉了「 ”提前”回了家,与野男人遭遇,野男人跑得快,逃走了,张某便怒而 ... 妻。 将妻子 ... 死后,张某才猛然醒悟:我没抓到登徒子,没有他们通奸的证据,却把妻子 ... 了,按律是要偿命的啊! 悔恨不已的张某求援于杨某。 杨某说:事已至此,你快回去,今晚别关门,执孤灯于室中,拿把刀守在门后,若有人来,不要多想,一刀 ... 了,然后如此这般,只有这样,你才会无罪。 当时的法律规定,「 ”凡奸案男女同时并获者,本夫可以格 ... 勿论”。 张某如他所言,返家静候。 当地有个风俗,人若夜行困乏,途经人家,无论与主人是否相识,只要门未关且屋里有光,都可以入内休息。 二更将尽,果然有人携灯冉冉而至,入室休息。 张某大喜,乘其尚未坐定,出其不意把那人 ... 了。 当时天还未亮,张某 ... 人后,马上去告诉杨某,商量下一步怎么办。 杨某随张某来到张某家,一看尸体,不禁痛哭失声,原来被 ... 者,竟然是他的儿子! 原来他这个儿子,长期在外面经商,与张某并不相识,这次是回家探亲,走得累了,见这户人家门还没关,且屋里有光,就决定进来休息一会再走。 杨某仅此一子,几次哭晕过去。 张某不得已,只好到官府自陈,县令了解实情后,知杨某咎由自取,但还是另外抓了个少年定罪,把张某打了一顿鞭子,令他将杨某厚葬。 讼棍,这个词,不是白来的。
本文标签:清朝历史张某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