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明朝享国276年,出了16个皇帝。如果要问这16个皇帝中,谁的能力最强,那么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如果要问这16个皇帝中,谁的能力最弱,不用说,一定是明穆宗朱载垕,即通常所称的隆庆帝。明穆宗朱载垕[hòu],汉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年号隆庆,在位六年。客观地说,在隆庆执政期间,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

明朝享国276年,出了16个皇帝。如果要问这16个皇帝中,谁的能力最强,那么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如果要问这16个皇帝中,谁的能力最弱,不用说,一定是明穆宗朱载垕,即通常所称的隆庆帝。 明穆宗朱载垕[hòu](公元1537年-1572年),汉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年号隆庆,在位六年。 客观地说,在隆庆执政期间,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史家比较肯定的就是「 ”俺答封贡”和「 ”隆庆开关”。前者极大地缓解了明蒙尖锐的民族矛盾,换来了近三十年的北方边界安定局面;后者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发展,减轻了东南沿海的倭患,增加了国家财政税收。这两项举措,都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可那又如何?隆庆依旧在大明帝皇中存在感极低。即使他交权,即使他听话,可掌握着史书笔杆的文官集团依旧没有给他足够的重视和尊敬。 隆庆,是个让人心疼的可怜之人。 由于杜康妃不受嘉靖帝的宠幸,朱载垕又不是长子,因此他不被父亲喜爱。朱载垕就在默默无闻的角落里,孤独地长大成人。这也使得他养成了郁郁寡欢的性格。 按照正常情况,朱载垕虽然是皇子,可皇帝位置怎么都不会轮到他来坐。因为他前面有两个哥哥。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玩笑。嘉靖长子早夭,次子被封为太子不久后也逝世了。迷信的嘉靖觉得是自己克死儿子的,深信道士鼓吹的「 ”二龙不相见”之说,对儿子们开始变得很冷漠。当时储君之争,主要在为裕王的隆庆和四子景王之间展开。而相较来说,即使都是冷漠,嘉靖也更喜欢景王一些。 严嵩一派看出了嘉靖的厚此薄彼,成为了拥护景王的景王派。徐阶这派人一看没得选了,只得选择拥护隆庆,成为裕王派。 这是隆庆的第一个悲剧,连自己的拥护者也只能被动选择他。 景王对皇位野心勃勃。和严嵩,严世蕃走的也近,生母也得宠,性格跋扈张扬。而隆庆就显得谨慎,压抑甚至有点懦弱。而徐阶一派始终不敢公开对抗严党,这也使得朝中很多大臣并不看好隆庆。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景王越是张狂,严党越是得势,隆庆就越发低调谦和。 好在隆庆有一个容易猜忌和喜欢搞平衡的父亲。当嘉靖晚年,发现景王势力开始膨胀,同时严嵩也开始被其猜忌的时候,嘉靖决定压制景王。嘉靖四十年,景王被勒令离京就藩。隆庆的前景开始明朗。嘉靖四十四年,景王薨。他两个哥哥先后夭折,嘉靖帝纵使百般不愿,也不得不将朱载垕立为皇太子。而一年之后,嘉靖驾崩。 这是隆庆的第二个悲剧,连皇位都是因为父亲猜忌和玩政治平衡,以及靠运气才得来的。 朱载垕不被人看好。他还在当裕王,就是出名的窝囊废,遇到一点麻烦事就手足无措,唉声叹气。当了皇太子后,又因为父亲多疑的性格,担心自己做错事,会被父亲废掉,便一直提心吊胆,表现得相当懦弱。 这种性格到了做皇帝后,还没有得到改变。 隆庆继位之初,徐阶在朝中一手遮天。过节了,想和大臣们吃个饭热闹下,徐阶不准;在宫里待闷了,想出去走走,徐阶不准;徐阶的理由无非是铺张浪费,徒增民力。可要知道,隆庆是明代出了名的节俭皇帝啊。当徐阶逼走了自己老师高拱的时候,隆庆是全程旁观,楞是不敢多说一句话。 前任嘉靖帝是一个很强势的皇帝,不管什么事情他都喜欢亲自操刀。隆庆帝却截然不同。他不管什么事情,能躲就躲,能推就推。更奇葩的是,他在御前应对大臣的奏问时,由于水平有限,经常被问得结结巴巴,回答不上来。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内阁只好先把文官们的奏章作出批示,然后整理成册,上报给隆庆帝。隆庆帝就先把这些答案背熟,烂熟于心,便于第二天早朝时背给大臣听。 隆庆帝虽然昏庸无能,好在他颇有自知之明。他没有能力处理朝政,就索性「 ”垂拱而治”,放手让内阁去处理朝政。国家重大决策,都交给大臣讨论。大臣们在朝堂上吵得很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可他坐在龙椅上神色漠然,淡定得就跟局外人一样。 徐阶致仕后,自己的老师高拱重新进入权力核心。看着高拱一脸兴奋,一副大展宏图的模样,隆庆又放权给了高拱,甚至怕他被欺负,还给了吏部尚书的官职。 于是,高拱促成了「 ”隆庆和议”(即俺答封贡),高拱平定了西南民变,高拱推行了隆庆新政,高拱加强了边防武备,高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高拱如何,高拱怎样,即使史官把这些功绩安到隆庆的头上,美其名曰「 ”领导有方”,可依旧掩盖不了隆庆站在幕后空泛的眼神和无奈的叹息,还有那一丝大权旁落的悲凉。 这是隆庆的第三个悲剧,他已经无法左右自己的朝局。 在隆庆帝治下,困扰朝局多年的「 ”南倭北虏”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在倭寇问题上,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打破了明朝历史上禁止百姓私自下海的命令,使海外贸易也出现了新局面,倭寇活动逐渐趋于消亡。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恢复了安宁和平。 在鞑靼问题上,隆庆帝启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戍边,总管京城门户防卫与东北边防。明朝军队骤然爆发,敢与鞑靼正面硬抗了。鞑靼见占不到便宜,只好与明朝议和,接受明朝皇帝的册封。 后又升任名将李成梁为辽东总兵,大修战备,抗击女真各部的侵扰 。 隆庆帝只当了短短6年皇帝。可这期间,明朝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保持稳定,曾经乌烟瘴气的朝政焕然一新,因此史学家称这段时期为「 ”隆庆新政”。与后来的万历朝,并称为「 ”隆万盛世”。 隆庆帝放手把朝政交给内阁,自己当甩手掌柜,啥事也不干,那他究竟在做什么?答案就是:泡在温柔乡里。隆庆帝整日呆在后宫里,与一帮嫔妃厮混。为了保持强劲的体力,他不得不服用一种逍遥丸。最终,由于服药过度,导致英年早逝。终年35岁。 隆庆帝朱载垕,是明朝历史上最具富悲剧色彩的皇帝。于父,他卑微;于朝,他无力;于臣,他妥协;于己,他放纵。一个封建帝皇,如果没有能力,也没有雄心,历史也终将抛弃他。但这,并不是他的错。而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的耀眼政绩,难道真的就和他没有分毫联系吗?如果我们真的要找一个原因来解释隆庆的悲剧,那就只能怪那个时代了。
本文标签:高拱景王明朝明代皇帝中国古代史大明历史明穆宗徐阶嘉靖父亲明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