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摘要:哈密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它是连接西域诸国与中原王朝的必经之路。自汉朝开始,哈密之地就归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当时称其为伊吾卢。在其后的历史发展中,哈密曾在北魏时期一度被强大的游牧民族柔然吞并,随着北魏的强大,哈密回归中原王朝。从唐朝广德二年开始,哈密被吐蕃人占领长达90年时间,此后的哈密便基本告别了...正统王朝的统治,直到明朝建立之后,这一状况才有了改变。哈密疆域元末明初之

摘要:哈密自古以来就是「 ”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它是连接西域诸国与中原王朝的必经之路。自汉朝开始,哈密之地就归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当时称其为伊吾卢。在其后的历史发展中,哈密曾在北魏时期一度被强大的游牧民族柔然吞并,随着北魏的强大,哈密回归中原王朝。从唐朝广德二年开始,哈密被吐蕃人占领长达90年时间,此后的哈密便基本告别了 ... 正统王朝的统治,直到明朝建立之后,这一状况才有了改变。 哈密疆域 元末明初之时的哈密现状 自蒙古人崛起于漠北之后,他们一路东征西讨,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哈密成为其内陆地区。在元末明初之时,西域的察合台汗国出现了分裂,在其原有领地之内出现了吐鲁番、火州、柳城、哈密等割据政权。各政权的统治者基本都是蒙古人。 此时的哈密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它被中、西亚各国的统治者视为一条金路。原因就在于它是天山南路连通西域和甘肃的门户,控制着中西交通的咽喉。中亚、西亚的使臣、商旅、公文信函以及往来交易几乎全部集中在这条道路上。可以说,在哈密,躺着就能收钱。 此时的哈密统治者是察合台豳王出伯的后人兀纳失里,他早年继承家族威武西宁王爵位,后改为肃王。朱元璋攻陷大都,宣告元朝灭亡,兀纳失里则自立为哈密国王。其死后由弟弟安克帖木儿接任爵位。 朱元璋剧照 从设立到禁绝,哈密卫发展历程 朱元璋时期对哈密的经略 明朝对哈密的经略始于朱元璋时期,洪武十三年,朱元璋首次派甘肃都督濮英试探性出兵西域。在战争中抓住柳城王亦怜真八、省哥失里王、阿者失里王及其家眷。导致次年哈密遣使来朝。朱元璋也就势,派遣使者出使西域。 当时兀纳失里实力强大,在随后的发展中,他的势力到达了甘肃、河西边外地区,对来往商旅,前往明朝的供物进行劫持,已经对明朝构成了威胁。因此洪武24年,朱元璋派左军都督金事刘真、宋晟出兵征讨哈密。攻破其都城,兀纳失里仅率领三百余骑兵逃走,其后遣使请罪。 整个洪武朝,明朝对西北边疆和哈密采取的是剿抚并用的原则,虽然此时的哈密并没有完全归附明朝,但是通过此段时间的经略,为之后建立哈密卫奠定了基础。 朱棣剧照 永乐帝设立哈密卫 朱棣登基,因为「 ”靖难之役”在国内引起了不太稳定的局势,明朝对外的政策变成了安抚与拉拢,加强了与哈密的朝贡贸易。使者四出,加强与西北各部的朝贡贸易,其效果首先就反映在与哈密的关系上。永乐二年,哈密国王安克帖木儿被朱棣封为忠顺王,哈密正式成为明朝的封国,但是次年他就被瓦剌逸北可汗鬼力赤毒死。 为了加强对哈密的控制,明朝选择了自幼便成为明军俘虏的脱脱作为新的王位继承人。永乐四年,脱脱继位忠顺王,明朝在其地设立哈密卫。其下19人被封为有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官职。此时的哈密非但是明朝属国,也是附属卫所。这样的身份是绝无仅有的,突出了其地位的重要性。 也先剧照 得与失之间,蒙古与对哈密卫的反复侵略 哈密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意属此地的势力远不止明朝,在哈密卫存在的135年间,蒙古各部与吐鲁番先后对哈密卫进行了反复的侵略。 朱元璋统治后期,蒙古皇室衰弱,分为瓦刺、鞑靼、兀良哈三部。其中的瓦剌在猛哥帖木儿死后,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成为三大首领。永乐七年,朝封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 根据《明实录》的记载,永乐十九年、正统四年、正统五年贤义王太平及其子先后三次对哈密卫进行侵扰之事。同时,忠勇王也先土干之弟猛哥卜花在这一时期与太平父子争夺哈密之地。 此后蒙古太师也先在其父脱欢统一瓦刺,兼并蒙古各部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向外扩张,西部的重点就是哈密卫。控制哈密,东可与中原的明朝进行贸易,西可以与撒马儿罕等中亚诸国贸易,在经济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也先欲统一蒙古,重新建立大元蒙古帝国,如果控制了哈密,进兵中原就没有后顾之忧。 开始的时候,也先对哈密卫主要采取采取联姻、怀柔方式进行控制。到正统八年开始,则采取了武力征服。也先遣其徒那那舍利王等率众三千攻围哈密,将忠顺王的母亲和妻子作为人质带回了瓦刺。正统九年,也先将其妻母送回哈密。正统十年,又将忠顺王妻、母及撒马儿罕贡使100余人掠走。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忠顺王曾前往瓦剌数月方回。并在此后与瓦剌人共同劫掠周围的夷人,其阳尊明朝,实奉瓦剌的行为被坐实。但是此事却非哈密卫之过,在瓦剌入侵之后,明 ... 只是以口头形式进行了警告,并没有采取实际上的措施。 也先死后,蒙古再一次迅速分裂,此时对哈密卫进行侵略的是癿加思兰。此人纵横哈密地区20余年,实力远超哈密卫。明 ... 对其态度也是听之任之,只是严防边境之地而已。 反复拉锯,吐鲁番与明朝对哈密卫的争夺 土鲁番为明代东察合台汗国之封国,早在15世纪初期便与明朝建立关系,遣使入贡,并受到明朝封秩。此后,吐鲁番先后吞并火州、柳城之地,成为东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中心。 强大起来的吐鲁番为了获取传统的丝绸之路的经济利益,开始了向东扩张的野心。从成化九年,其首领阿力第一次侵犯哈密开始,到正德八年哈密忠顺王拜牙即投归土鲁番,双方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围绕着哈密的控制权展开了争夺。 在此期间,吐鲁番分别在成化九年、弘治元年、弘治六年、弘治九年间多次攻破哈密城,破其国。而明朝则反复协助其复国。在反复的拉锯战中,体现的是哈密残破不堪的国力,他们几乎没有一战的实力,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每战必败。最终明朝也失去了耐心,不再复兴哈密卫。 哈密卫设立的意义 从 ... 角度来说,自哈密卫与关西诸卫设立之后,西北边疆之地很少受到 ... 入侵。说明哈密卫的存在使得明朝西北边疆之地有了一道屏障,阻挡了来自蒙古和西域诸国威胁,对甘州、肃州边疆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哈密卫也是明朝初期对蒙古战略重要的一环,从战略上对蒙古形成了东、中、西三面合围,切断了蒙古与青藏的联系,实现了对其削弱的目旳。 从政治上看,哈密卫是明朝联系西域地区的陆路贸易要道,在当时,中亚各地派到明朝去的贡使以及到内地做买卖的商人,都必须经过哈密,在这里把公文译成汉文,办理各种去内地的手续。是明王朝对西域诸国的接待站、中间站、诸番朝贡顿宿之所。变成了明 ... 「 ”会同馆”的分设机构;是防御外敌入侵的西部前哨,与西北边防息息相通,担负着「 ”饵西戎东窥之心,断北虏南通之臂”的特殊职能。 此外对哈密卫的控制能够通过朝贡贸易消除与控制西域各国对明朝在 ... 上所构成的威胁。自吐鲁番与入侵哈密之后,明朝多次以绝贡(也就是经济制裁)作为手段迫使吐鲁番归还哈密。西域诸国也因为不能与明朝做生意,而对作乱者阿黑麻怨声载道。迫于压力,吐鲁番多次进行妥协。从中也可以看出哈密卫在政治上的重要性。 从经济上看,哈密卫的设立对西北与内地的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朝贡贸易中,贡使的往来促进了两地间的经济繁荣、生产发展,满足了西北与内地经济的互补性与物资流通的需要。明朝可以通过这条交通要道获得所需的大批战马,提供给边军作为征战之用。相应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西域诸国则可通过这条要道获得来自中原地区丰富的生活物资与贸易物资,填补自身的不足。 结束语 哈密卫从建立到废除,经历了130多年的风风雨雨。到最终的易主,体现的是哈密卫自身的实力衰弱与大明王朝的 ... 衰落。 哈密建卫之前,曾一度想要与庞大的明王朝进行叫板,虽有蚍蜉撼树之嫌,但也体现了其在西北各部中的实力。但是随着哈密建卫经历了瓦刺、癿加思兰、土鲁番等势力的掠夺、侵占之后,其生产破坏严重,部众离散,势力衰弱到了难以生存的地步。这也是哈密卫后期为何有明朝之助能复国,而明朝一撤则灭国的根本。 对于明朝而言,自也先崛起于草原,发生「 ”土木堡之变”后,其 ... 实力急剧下降,自保尚且捉襟见肘,何谈加强对哈密卫的保护。更为重要的是,明朝政治急速腐朽,内部 ... 成风。到了嘉靖元年的时候,陈九畴复抵甘州时,”额军七万余,存者不及半,且多老弱「 ”。如此军备何以安定西北局势。再加上东南日趋严重的倭乱、北方蒙古的不断入寇以及日益强大的吐鲁番。国力衰退下的明朝,对哈密卫只是有心无力而已。 参考文献 《明史》 《明实录》 《明史纪事本末》
本文标签:明朝哈密吐鲁番西域历史明朝历史中国古代史朱元璋元朝专门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