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巴金:与妻相差13岁,相守28年,妻子离世后,他守着骨灰过完余生

自古文人多风流,尤其是在民国那个大师盛行的时代,更是如此。风流如徐志摩,浪情如胡兰成,文人的圈子似乎成为了风流的寄居所,可是有这样一个才子,他却是文人的特例,一生只爱一个女子,情深共白首,直教人生死相许。 他就是民国著名作家巴金,很多人对他的喜欢,是始于才华,终于情深。就连著名女作家冰心也对他称赞道:「 ”巴金最可佩服之处,就是他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 书迷倒追男作家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中出身。他自幼勤奋好学,天资聪颖。1920年,他考入成都外语学校,1927年,他赴往法国留学。在巴黎,他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又时时关心中国,将中国的人情融进自己的思想中。 1928年,巴金回到上海,从事文学创作。1936年,巴金结合自己多年的生活经历写下了长篇小说《家》。书中无情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讴歌了年轻一代的反抗和觉醒,深深地唤醒了年轻人对于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得到了大众一致的称赞,他因此在文坛上名声大噪。 当时巴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绝大部分是追求他的女子写来的。一天,他在众多读者来信中撕开了一封信件,竟发现信中附有一张照片,只见照片上的女孩剪着一头短发,穿着白衣黑裙,一脸天真的笑容。翻过背面,只见照片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而这个小女孩正是萧珊。 图 | 萧珊 后来,萧珊来的信越来越多,她笔迹娟秀,落款总是「 ”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再加上照片的缘故,巴金对她印象极深。由于有着13岁的差距,每次给萧珊回信,巴金都会称她为「 ”我的小友”。在巴金眼里,她就是千万个给他写信的读者中的一员,可是在萧珊眼里,他早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她与他诉说苦恼,畅谈人生。 两人通信了大半年,却从未见过面,最后,按捺不住心中情意的萧珊给巴金写了一封信:「 ”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能答应我的请求……”信中甚至已经约好了时间、地点,还夹着一张她的照片。 图 | 萧珊送给巴金的第一张照片 1936年8月,在新亚饭店,两个传信半年的人得以相见。没有陌生人该有的拘谨,两人如久别重逢的好友一般,相谈甚欢。她的坦率、热情、知性、大方无一不在巴金的心里种下烙印,而他的才情、谈吐亦在她心中萦绕。 现实的见面,渐渐拉近了巴金和萧珊的心,两人的书信来往更加频繁,她在信中向他说道:「 ”我永远忘不了从你那里得来的勇气。”不仅如此,萧珊还经常前去拜访巴金,关心他的起居饮食,与他一同探讨文学。犹如一壶陈年的酒,经历时光的沉淀,两人的情感愈发浓烈。 图 | 萧珊摄于虹桥公墓 痴心相守终结连理 1938年,萧珊心事重重地来找巴金。原来,萧珊的父亲为她找了一户有钱人家,要给她订下婚约,可是萧珊早就对巴金情根深种,她并不想接受父亲给她安排的婚约,最终她大胆地向巴金坦诚自己的爱意。 可是得到的却是巴金无情的回答,「 ”这件事由你自己考虑决定”。听到这句话,萧珊伤心不已,她以为是自己自作多情,痛哭的她跑出了巴金的住处。 爱人已走,巴金的心才开始焦急起来,之前的他一直都在逃避,逃避这段情感,可是现在的他不想逃了,他知道要是今天错过萧珊,他自己会后悔一生。他急忙追了出去,向她解释道:「 ”你现在还小,一旦考虑不成熟,会悔恨终身的。将来你长大能有主见了,成熟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那我就和你生活在一起。” 一番肺腑之言,道出了巴金对萧珊的爱意,也流露出他对爱情的尊重,而这更加坚定了萧珊对巴金的那份爱。 不久后,两人便订婚了。1938年,萧珊前往广州看望巴金,他们两人同住出版社,各有各的房间,一道吃饭,一道工作,彼此相互尊重,十分和谐。 1942年,由于战事吃紧,巴金的一些同事先后离开出版社,巴金顿时陷入了孤苦无依的境界,就在这时,萧珊不等大学毕业,就毅然来到巴金身边,和他一同处理出版社的工作,她对他说道:「 ”你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永远在你身边。” 早已泪流满面的巴金哽咽地说道:「 ”萧珊,我不知道怎么感激你,再等我一年,好吗?” 在她心里,巴金比一切都重要,为了他,她可以放下一切。她深知他身上担着家庭的重担,她对此没有任何怨言,反而陪咱他身边,和他一起面对难关。她不似别的女子那般自私,她总是事事为他着想,她知道最好的爱恋就是无声的陪伴。 图 | 萧珊倩影 1944年,巴金和萧珊终于结束8年的恋爱长跑,迈进了婚姻的殿堂。此时巴金已经40岁了,而萧珊只有27岁。结婚的新房是借来的,没有一砖一瓦,没有一桌一椅,没有大摆宴席,只是简单地向双方亲友印发了一张旅行结婚的「 ”通知”。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婚姻,对于他们来说,彼此相伴就是最好的生活,又怎么会在乎物质?婚后,巴金经常要外出开会,出国访问,萧珊对此没有丝毫怨言,她总是尽心地照料着这个家,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巴金没有后顾之忧。 自他们结婚后,他们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他们总是相互扶持,相濡以沫,在他们心中,对方就是自己的全部。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1966年,命运的苦难向这对夫妻涌来,巴金无端被诬陷为「 ”罪人”,每天遭到了非人的待遇。无数次他想过自我了断,可是一想到妻子在家等待自己,他便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萧珊出生名门,根正苗红,她本来可以与巴金撇清关系,免受困难。可是她并没有这样做,在她心里,丈夫就是她的一切,她宁可和他一同受苦,也不愿离开他。为了他,她不知道忍受了多少羞辱,尝尽了多少皮鞭,可是她却从来没有将这些告诉过丈夫。 长期的精神高压与劳累,让萧珊的身体不堪重负,她患上了肠癌,而且是晚期。但她却不愿把这一切告诉巴金,她不想让他为她伤心,每天她都会忍着疼痛,摆出一副笑容,陪着巴金,安慰巴金。 她幻想着自己能够一直陪着他,可是命运却没有给她机会。1972年,她还是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前,她对巴金说道:「 ”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巴金用手轻轻地捂住了她的嘴巴,低下了头,两人四目相对,没有一句话,但两人的泪水却相互溅开。 手术后,她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微弱地对他说道:「 ”我不愿丢开你。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啊!”但命运始终没能成全萧珊,8月13日,在萧珊手术后的第五天,在家中的巴金突然接到医院的 ... ,「 ”萧珊去世了”,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在巴金心中炸开。 他急忙赶往医院,却只见到盖着白布的萧珊,他弯下身子,隔着白布拍着萧珊的遗体,痛哭道:「 ”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他后悔自己没有守在妻子身旁,以至于未能听到妻子的遗言,泪水慢慢从他脸颊划下,轻轻地在白布上溅开,并向四周不断扩散。 后来巴金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道:「 ”她非常安静,但并未昏睡,始终睁大着两只眼睛。眼睛很大、很美、很亮,我望着、望着,好像在望快要燃尽的烛火。我多么想让这对眼睛永远亮下去,我多么害怕她离开我……” 可是这一切还是发生了,萧珊还是离他而去。但是巴金对萧珊的爱,并没有随着她的逝世而消亡,反而更加浓烈。他将萧珊的骨灰坛抱回家,小心地放在了床底下。儿女们见此纷纷劝说父亲让萧珊的骨灰入土为安,可是巴金却坚决不愿交出。 他说道:「 ”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泪。她永远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巴金的痴情令人动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他心里,他早已经将自己和萧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无论是生是死,他都要与她一起,谁都无法将他们分离。 每晚睡觉前,巴金都会紧紧地抱着骨灰坛,然后用布慢慢擦拭,有时他还会跟骨灰坛聊天。亲友见状,纷纷劝他再找一个老伴,可是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的心这辈子都只属于萧珊,即使她已经不再,可是却没有任何人能够成为她的替代。 图 | 萧珊 他心中一直期待着,期待着与她再次相会,他在《病中集》中写道:「 ”想到死亡,我并不害怕,我只能满怀着留恋的感情。”2005年,在萧珊离世的第33个年头,巴金安详地离世,此刻他的心中是甜的,他终于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与自己的爱人相聚。 临终,他向儿女嘱咐:「 ”等我永远闭上眼睛,就把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家人遵从他的意愿,将他和萧珊的骨灰合在一处,撒入东海,从此,他又与她在一起,在另一个世界,幸福地生活。 图 | 巴金、萧姗与孩子们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无疑,巴金用他的行动诠释了这一切,一生执一人,一世守一人。他曾写过这样一句话:「 ”人死犹如灯灭。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我又多么希望有一个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的世界,那么我同萧珊见面的日子就不远了。”该是怎样的深情,才能够让人不惧生死,痴情一生。 文丨鹿无为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

巴金:与妻相差13岁,相守28年,妻子离世后,他守着骨灰过完余生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中国瑰宝苏步青和巴金究竟把哪一本书读了100遍?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2. 巴金:与妻相差13岁,相守28年,妻子离世后,他守着骨灰过完余生

    自古文人多风流,尤其是在民国那个大师盛行的时代,更是如此。风流如徐志摩,浪情如胡兰成,文人的圈子似乎成为了风流的寄居所,可是有这样一个才子,他却是文人的特例,一生只爱一个女子,情深共白首,直教人生死相许。他就是民国著名作家巴金,很多人对他的喜欢,是始于才华,终于情深。

  3. 巴金守亡妻骨灰30年:白头不及你情深

    文|田小等砍柴书院专栏作者编辑|月伴星河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不顾子女反对,决绝地迎娶了另一个女人,他也因此被后人质疑并不那么爱林徽因。

  4. 七封书信—巴金与山西太原读者的一段佳话

    七封书信—巴金与山西太原读者的一段佳话当70多年前的文字拂去尘埃,走过风雨,出现于社会时,给予人的不仅是惊喜,更有心灵的震撼。近日出版的《中国作家》(纪实版)第12期,首次公布了巴金于上世纪30年代写给山西太原一位读者的7封书信。巴金的这7封信是写给山西太原一位名叫赵黛莉的女读者的,时间为1936年至1937年。山西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赵瑜,发现并得到了这7封信,经巴金亲属辨析,确为真迹。赵瑜获得了这批信件。

  5. 只想陪你坐一坐

    万般无奈的刘白羽只得让妻子汪琦送病危的儿子回家。母子俩回北京的当天下午,刘白羽心神不定,烦躁不安。这时,巴金、萧珊夫妇来到了刘白羽的病房。当两人起身告辞时,刘白羽执意要送到医院门口,他紧紧地握着巴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巴金却摆了摆手,淡淡地说,没什么,正好有空,只想陪你坐一坐。在最沮丧、最无助、最困顿、最...的时候,那个愿意陪你坐一坐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6. 巴金是谁?中国作家巴金生平简介

    人物经历>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7. 巴金的创作风格是怎样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这些作品是巴金小说创作的最后一批成果,是老作家对新中国文学事业的重要贡献。这种富于音乐美的语言,是巴金语言抒情风格的重要特征。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的真实观则更为直白的体现于他的作品之中。

  8. 巴金有着哪些趣事轶闻?巴金这个笔名是怎么来的

    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笔名趣谈>巴金虽闻名海内外,但“巴金”两字的由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而且经常被人误解来源,猜测这两个字来自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其实不然。

  9. 巴金是一个怎样的人?巴金的创作特点介绍

    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这些作品是巴金小说创作的最后一批成果,是老作家对新中国文学事业的重要贡献。这种富于音乐美的语言,是巴金语言抒情风格的重要特征。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的真实观则更为直白的体现于他的作品之中。《寒夜》是其中的一个典范。

  10. 巴金的原名叫什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巴金生平简介

    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因此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写,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灭亡》中的杜大心等就是如此。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

随机推荐

  1. 切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切”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切”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洞察一切——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睥睨一...

  2. 扬州漆器

    清代后期扬州漆器出口外贸已较兴盛,远销欧美等国。目前扬州漆器分为雕漆嵌玉、平磨螺细、骨石镶嵌、点螺、刻漆、彩绘钩刀、漆砂砚7个类别,其产品波及屏风、地屏、挂屏、台屏、衣柜、酒柜、电视柜及各式桌、椅、几、凳、瓶、盘、筒、盒等家具和陈设用品。而作为国家级礼品馈赠,扬州漆器更是榜上有名,并因此闻名遐尔。

  3. 护法运动简介

    护法运动简介  「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权」  护法运动是1917年孙中山发动和领导的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的斗争。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理大总统,段祺瑞任总理,重新掌握北京政  府实权。段祺瑞一上台就把毁灭约法和武力统一作为施政重点,公开宣布「一不...

  4. 关于爱情的英文短信

    Impossibletoforget爱情是一场战争…Loveisthegreatestrefreshmentinlife.爱情是生活最好的提神剂。Passionateloveisaquenchlessthirst.热烈的爱情是不可抑制的渴望。Thedarknessisnodarknesswiththee.有了你,...不再是...。Thereisnoremedyforlovebuttolovemore.治疗爱的创伤唯有加倍地去爱。Weceaselovingourselvesifnoonelovesus.如

  5. 梦见死去的父亲哭

    周公解梦梦见死去的父亲哭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死去的父亲哭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妙察因果 正信佛教

    妙察因果正信佛教佛因一大事因缘现身于世,为的是自利利他,拔擢有情出离生死苦海。现世中有很多人对生活没有正确的信仰与追求,常施躁动之举,就是因为他们尚未如理认识佛教的“因缘所生法”。为此,我们应该再倡我佛谛理,妙察因果,正信观念,提升素质,净化心灵,做社会和平与稳定的维护者。明白此间道理,我们应该正信我佛理念,以入世的行为,做出世的功业。

  7. 印度失踪的登月器就在这张照片的某个地方

    是美国宇航局月球侦察轨道飞行器于2019年9月17日拍摄的图像,显示了维克拉姆登陆器试图着陆的地点。该项目的着陆器,被称为维克拉姆,在9月6日着陆程序的最后几分钟沉默。负责此次任务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花了两周时间试图与登月舱建立联系。ISRO表示,它能够发现登月舱与月船二号任务中的轨道器部件,但该机构尚未公布这些照片。

  8. 算命大师为朱元璋算出了他的未来,为什么最后还是被朱元璋 ... 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便是个典型的代表,作为出生卑微的象征,历史上对朱元璋算命这一说法,便留下了这样的记载。朱元璋听到此话,十分欣喜,最终朱元璋也如他所说,建立了明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将半仙请进宫,准备赏赐他的时候,却被半仙拒绝了。蓝玉听了半仙的话,有些闷闷不乐,对此并不以为然,不料在七日后,果真被朱元璋除去职位。>>朱元璋也知道了半仙为他人算命之事,便愤怒不已,这分明是违抗了圣旨啊!

  9. 故入人罪造句_故入人罪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故入人罪gùrùrénzuì故入人罪的意思和解释:故意把罪名加于人。故入人罪的出处故入人罪的例子故入人罪造句故入人罪造句相关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10. 包含动物的成语故事三篇? | 成语故事

    动物成语故事篇一:狐假虎威战国时代,当楚国盛的时候,楚宣王曾经问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动物成语故事篇二:狼狈为奸传说古时候,有狼和狈两种野兽。动物成语故事篇三:对牛弹琴春秋时期,鲁国有个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成语故事儿童成语故事精选二篇?|成语故事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集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