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巴金:与妻相差13岁,相守28年,妻子离世后,他守着骨灰过完余生

自古文人多风流,尤其是在民国那个大师盛行的时代,更是如此。风流如徐志摩,浪情如胡兰成,文人的圈子似乎成为了风流的寄居所,可是有这样一个才子,他却是文人的特例,一生只爱一个女子,情深共白首,直教人生死相许。 他就是民国著名作家巴金,很多人对他的喜欢,是始于才华,终于情深。就连著名女作家冰心也对他称赞道:「 ”巴金最可佩服之处,就是他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 书迷倒追男作家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中出身。他自幼勤奋好学,天资聪颖。1920年,他考入成都外语学校,1927年,他赴往法国留学。在巴黎,他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又时时关心中国,将中国的人情融进自己的思想中。 1928年,巴金回到上海,从事文学创作。1936年,巴金结合自己多年的生活经历写下了长篇小说《家》。书中无情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讴歌了年轻一代的反抗和觉醒,深深地唤醒了年轻人对于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得到了大众一致的称赞,他因此在文坛上名声大噪。 当时巴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绝大部分是追求他的女子写来的。一天,他在众多读者来信中撕开了一封信件,竟发现信中附有一张照片,只见照片上的女孩剪着一头短发,穿着白衣黑裙,一脸天真的笑容。翻过背面,只见照片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而这个小女孩正是萧珊。 图 | 萧珊 后来,萧珊来的信越来越多,她笔迹娟秀,落款总是「 ”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再加上照片的缘故,巴金对她印象极深。由于有着13岁的差距,每次给萧珊回信,巴金都会称她为「 ”我的小友”。在巴金眼里,她就是千万个给他写信的读者中的一员,可是在萧珊眼里,他早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她与他诉说苦恼,畅谈人生。 两人通信了大半年,却从未见过面,最后,按捺不住心中情意的萧珊给巴金写了一封信:「 ”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能答应我的请求……”信中甚至已经约好了时间、地点,还夹着一张她的照片。 图 | 萧珊送给巴金的第一张照片 1936年8月,在新亚饭店,两个传信半年的人得以相见。没有陌生人该有的拘谨,两人如久别重逢的好友一般,相谈甚欢。她的坦率、热情、知性、大方无一不在巴金的心里种下烙印,而他的才情、谈吐亦在她心中萦绕。 现实的见面,渐渐拉近了巴金和萧珊的心,两人的书信来往更加频繁,她在信中向他说道:「 ”我永远忘不了从你那里得来的勇气。”不仅如此,萧珊还经常前去拜访巴金,关心他的起居饮食,与他一同探讨文学。犹如一壶陈年的酒,经历时光的沉淀,两人的情感愈发浓烈。 图 | 萧珊摄于虹桥公墓 痴心相守终结连理 1938年,萧珊心事重重地来找巴金。原来,萧珊的父亲为她找了一户有钱人家,要给她订下婚约,可是萧珊早就对巴金情根深种,她并不想接受父亲给她安排的婚约,最终她大胆地向巴金坦诚自己的爱意。 可是得到的却是巴金无情的回答,「 ”这件事由你自己考虑决定”。听到这句话,萧珊伤心不已,她以为是自己自作多情,痛哭的她跑出了巴金的住处。 爱人已走,巴金的心才开始焦急起来,之前的他一直都在逃避,逃避这段情感,可是现在的他不想逃了,他知道要是今天错过萧珊,他自己会后悔一生。他急忙追了出去,向她解释道:「 ”你现在还小,一旦考虑不成熟,会悔恨终身的。将来你长大能有主见了,成熟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那我就和你生活在一起。” 一番肺腑之言,道出了巴金对萧珊的爱意,也流露出他对爱情的尊重,而这更加坚定了萧珊对巴金的那份爱。 不久后,两人便订婚了。1938年,萧珊前往广州看望巴金,他们两人同住出版社,各有各的房间,一道吃饭,一道工作,彼此相互尊重,十分和谐。 1942年,由于战事吃紧,巴金的一些同事先后离开出版社,巴金顿时陷入了孤苦无依的境界,就在这时,萧珊不等大学毕业,就毅然来到巴金身边,和他一同处理出版社的工作,她对他说道:「 ”你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永远在你身边。” 早已泪流满面的巴金哽咽地说道:「 ”萧珊,我不知道怎么感激你,再等我一年,好吗?” 在她心里,巴金比一切都重要,为了他,她可以放下一切。她深知他身上担着家庭的重担,她对此没有任何怨言,反而陪咱他身边,和他一起面对难关。她不似别的女子那般自私,她总是事事为他着想,她知道最好的爱恋就是无声的陪伴。 图 | 萧珊倩影 1944年,巴金和萧珊终于结束8年的恋爱长跑,迈进了婚姻的殿堂。此时巴金已经40岁了,而萧珊只有27岁。结婚的新房是借来的,没有一砖一瓦,没有一桌一椅,没有大摆宴席,只是简单地向双方亲友印发了一张旅行结婚的「 ”通知”。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婚姻,对于他们来说,彼此相伴就是最好的生活,又怎么会在乎物质?婚后,巴金经常要外出开会,出国访问,萧珊对此没有丝毫怨言,她总是尽心地照料着这个家,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巴金没有后顾之忧。 自他们结婚后,他们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他们总是相互扶持,相濡以沫,在他们心中,对方就是自己的全部。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1966年,命运的苦难向这对夫妻涌来,巴金无端被诬陷为「 ”罪人”,每天遭到了非人的待遇。无数次他想过自我了断,可是一想到妻子在家等待自己,他便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萧珊出生名门,根正苗红,她本来可以与巴金撇清关系,免受困难。可是她并没有这样做,在她心里,丈夫就是她的一切,她宁可和他一同受苦,也不愿离开他。为了他,她不知道忍受了多少羞辱,尝尽了多少皮鞭,可是她却从来没有将这些告诉过丈夫。 长期的精神高压与劳累,让萧珊的身体不堪重负,她患上了肠癌,而且是晚期。但她却不愿把这一切告诉巴金,她不想让他为她伤心,每天她都会忍着疼痛,摆出一副笑容,陪着巴金,安慰巴金。 她幻想着自己能够一直陪着他,可是命运却没有给她机会。1972年,她还是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前,她对巴金说道:「 ”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巴金用手轻轻地捂住了她的嘴巴,低下了头,两人四目相对,没有一句话,但两人的泪水却相互溅开。 手术后,她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微弱地对他说道:「 ”我不愿丢开你。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啊!”但命运始终没能成全萧珊,8月13日,在萧珊手术后的第五天,在家中的巴金突然接到医院的 ... ,「 ”萧珊去世了”,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在巴金心中炸开。 他急忙赶往医院,却只见到盖着白布的萧珊,他弯下身子,隔着白布拍着萧珊的遗体,痛哭道:「 ”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他后悔自己没有守在妻子身旁,以至于未能听到妻子的遗言,泪水慢慢从他脸颊划下,轻轻地在白布上溅开,并向四周不断扩散。 后来巴金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道:「 ”她非常安静,但并未昏睡,始终睁大着两只眼睛。眼睛很大、很美、很亮,我望着、望着,好像在望快要燃尽的烛火。我多么想让这对眼睛永远亮下去,我多么害怕她离开我……” 可是这一切还是发生了,萧珊还是离他而去。但是巴金对萧珊的爱,并没有随着她的逝世而消亡,反而更加浓烈。他将萧珊的骨灰坛抱回家,小心地放在了床底下。儿女们见此纷纷劝说父亲让萧珊的骨灰入土为安,可是巴金却坚决不愿交出。 他说道:「 ”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泪。她永远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巴金的痴情令人动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他心里,他早已经将自己和萧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无论是生是死,他都要与她一起,谁都无法将他们分离。 每晚睡觉前,巴金都会紧紧地抱着骨灰坛,然后用布慢慢擦拭,有时他还会跟骨灰坛聊天。亲友见状,纷纷劝他再找一个老伴,可是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的心这辈子都只属于萧珊,即使她已经不再,可是却没有任何人能够成为她的替代。 图 | 萧珊 他心中一直期待着,期待着与她再次相会,他在《病中集》中写道:「 ”想到死亡,我并不害怕,我只能满怀着留恋的感情。”2005年,在萧珊离世的第33个年头,巴金安详地离世,此刻他的心中是甜的,他终于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与自己的爱人相聚。 临终,他向儿女嘱咐:「 ”等我永远闭上眼睛,就把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家人遵从他的意愿,将他和萧珊的骨灰合在一处,撒入东海,从此,他又与她在一起,在另一个世界,幸福地生活。 图 | 巴金、萧姗与孩子们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无疑,巴金用他的行动诠释了这一切,一生执一人,一世守一人。他曾写过这样一句话:「 ”人死犹如灯灭。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我又多么希望有一个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的世界,那么我同萧珊见面的日子就不远了。”该是怎样的深情,才能够让人不惧生死,痴情一生。 文丨鹿无为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

巴金:与妻相差13岁,相守28年,妻子离世后,他守着骨灰过完余生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中国瑰宝苏步青和巴金究竟把哪一本书读了100遍?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2. 巴金:与妻相差13岁,相守28年,妻子离世后,他守着骨灰过完余生

    自古文人多风流,尤其是在民国那个大师盛行的时代,更是如此。风流如徐志摩,浪情如胡兰成,文人的圈子似乎成为了风流的寄居所,可是有这样一个才子,他却是文人的特例,一生只爱一个女子,情深共白首,直教人生死相许。他就是民国著名作家巴金,很多人对他的喜欢,是始于才华,终于情深。

  3. 巴金守亡妻骨灰30年:白头不及你情深

    文|田小等砍柴书院专栏作者编辑|月伴星河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不顾子女反对,决绝地迎娶了另一个女人,他也因此被后人质疑并不那么爱林徽因。

  4. 七封书信—巴金与山西太原读者的一段佳话

    七封书信—巴金与山西太原读者的一段佳话当70多年前的文字拂去尘埃,走过风雨,出现于社会时,给予人的不仅是惊喜,更有心灵的震撼。近日出版的《中国作家》(纪实版)第12期,首次公布了巴金于上世纪30年代写给山西太原一位读者的7封书信。巴金的这7封信是写给山西太原一位名叫赵黛莉的女读者的,时间为1936年至1937年。山西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赵瑜,发现并得到了这7封信,经巴金亲属辨析,确为真迹。赵瑜获得了这批信件。

  5. 只想陪你坐一坐

    万般无奈的刘白羽只得让妻子汪琦送病危的儿子回家。母子俩回北京的当天下午,刘白羽心神不定,烦躁不安。这时,巴金、萧珊夫妇来到了刘白羽的病房。当两人起身告辞时,刘白羽执意要送到医院门口,他紧紧地握着巴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巴金却摆了摆手,淡淡地说,没什么,正好有空,只想陪你坐一坐。在最沮丧、最无助、最困顿、最...的时候,那个愿意陪你坐一坐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6. 巴金是谁?中国作家巴金生平简介

    人物经历>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7. 巴金的创作风格是怎样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这些作品是巴金小说创作的最后一批成果,是老作家对新中国文学事业的重要贡献。这种富于音乐美的语言,是巴金语言抒情风格的重要特征。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的真实观则更为直白的体现于他的作品之中。

  8. 巴金有着哪些趣事轶闻?巴金这个笔名是怎么来的

    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笔名趣谈>巴金虽闻名海内外,但“巴金”两字的由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而且经常被人误解来源,猜测这两个字来自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其实不然。

  9. 巴金是一个怎样的人?巴金的创作特点介绍

    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这些作品是巴金小说创作的最后一批成果,是老作家对新中国文学事业的重要贡献。这种富于音乐美的语言,是巴金语言抒情风格的重要特征。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的真实观则更为直白的体现于他的作品之中。《寒夜》是其中的一个典范。

  10. 巴金的原名叫什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巴金生平简介

    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因此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写,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灭亡》中的杜大心等就是如此。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

随机推荐

  1. 梦见小百灵鸟

    周公解梦梦见小百灵鸟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小百灵鸟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睡前这些事不要做,「 ”做过劲”影响一夜睡眠,尤其是前3件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看似洒脱的诗句,现如今的人却不乏对睡眠产生了爱憎分明的态度。从古至今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都没有多大改变,身体也适应了这一生物钟。然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却陷入了睡眠的怪圈,别说是睡不好了,甚至整夜失眠也很多见!睡眠分为深浅两种,大部分睡眠都是浅睡眠,而只有在深度睡眠正常的情况下,人才能在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中充满精神。睡前很多不良习惯都会影响到睡眠质量,导致

  3. 力困筋乏是什么意思 | 成语大全

    用尽了全力成语出处:元–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如今容颜瘦,倒不如辛勤还家罢,我如今力困筋乏。”

  4. 汉昭烈帝刘备

    早年丧父,家孤贫,与母以贩履织席为业,好交结豪侠。汉灵帝末年,以聚徒众、从官府镇压黄巾起义军有功,除安喜尉。后投靠中郎将公孙瓒,为别部司马,数有战功,领平原国相。建安五年被曹操击破,往依袁绍,司马懿极受尊重。十三年,曹操南伐,刘表卒,子刘琮降。刘备逃至夏口,采纳诸葛亮议,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1年称帝,国号汉,都成都。

  5. “棍打新郎,针扎新娘”的闹洞房习俗源于何地?

    传统的青海式闹洞房,有用棍子打新郎,用针扎新娘的,有故意刁难的,有“很黄很暴力”的游戏等。这些貌似低俗、粗鲁的背后,却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在旧时的青海,男女双方成亲的年龄都很小,而且双方都是在洞房的时候才知道对方的模样。最疯狂的时候,还有用手钳子、针、棍子等体罚行为。

  6. 端午祝福语_年端午节经典祝福语_端午祝福

    端午经典祝福语端午温馨祝福语端午个性祝福语端午搞笑祝福语端午幽默祝福语给老板给领导给上级给同事给员工给下属给客户给教师给同学给老师给老婆给老公给爱人给父母给哥哥给姐姐给弟弟给妹妹给闺蜜给朋友下面是整理的年端午节经典祝福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在端午节的日子里,寄一份祝福给你,愿你拥有真心的快乐与喜悦!祝你端午节快乐。祝福端午,非常开心!

  7. 雍正最爱的女人是谁,电视剧中华妃原型敦肃皇贵妃

    没错,就是电视剧中那个让观众恨得牙痒痒的华妃年世兰,历史上华妃的原型是敦肃皇贵妃,真实姓名则没有具体记载。敦肃皇贵妃是雍正最爱的女人,一点都不像电视剧中的描述那样,不仅不狠毒,还十分的秉性柔嘉,持躬淑慎。从她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揽雍正帝所有子嗣,其他后妃妻妾无人所出,是雍正最爱的女人。

  8. 苏联作家爱伦堡逝世

    1967年8月31日苏联作家爱伦堡逝世爱伦堡,1891年生于基辅犹太工程师家庭。1907年在莫斯科上中学时,因参加布尔什维克地下组织活动被开除。次年被捕,保释出狱后流亡巴黎。1921年起,作为苏联记者常驻国外,其间创作的小说有《胡里奥·胡列尼任及其学生的奇遇记》和《十三个烟袋》等。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暴风雨》和《巨浪》,描绘了从1935~1951年二次大战前后欧洲和苏联的广阔历史画面。

  9. 怎样看待性文学

    陆文夫的小说不乏幽默感,生活中的陆文夫同样是个诙谐风趣的人。在应邀参加的纽约国际笔会第四十八届年会上,陆文夫面对来自四十多个国家的六百多位代表,不慌不忙,侃侃而谈。陆文夫清了清嗓子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客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他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不同生活习俗说明了文学作品体现民族性的理论课题。

  10. 【俚野】的意思是什么?【俚野】是什么意思?

    宋·张师正《括异志率子廉》:「其应答之言虽甚俚野,而气貌自若。」宋·文天祥《衡州上元记》:「州民为百戏之舞,击鼓吹笛,斓斑而前,或蒙倛焉,极其俚野以为乐。」俚野的拼音lǐyě俚野是什么意思俚野lǐyě粗鄙,不文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