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三伏针灸是指在三伏天进行针灸治疗,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主任戴淑青介绍,三伏针灸疗法十分符合冬病夏治的理论,能把在冬天易发生或症状易加重的病症,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进行调治补养,以达到延缓发作或治愈疾病的目的。

三伏针灸是指在三伏天进行针灸治疗,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针法、灸法或中药制成的药饼,经过对病症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主任戴淑青介绍,三伏针灸疗法十分符合冬病夏治的理论,能把在冬天易发生或症状易加重的病症,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进行调治补养,以达到延缓发作或治愈疾病的目的。由于其很好地体现了中医治病「 ”合天时”的思想,在三伏天对某些疾病患者施以针灸之术,往往能达到更好的疗效。这种疗法强调顺应自然,在盛夏三伏天施治以鼓舞人体阳气,驱散阴凝寒邪,适用于许多阳气不足、阴寒内积和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 伏天气候炎热,腠理开疏,若于此时进行治疗,必能引导伏留筋骨深处的邪气外泄,同时伏天阳气旺盛,于此时针灸,可以添助不足之阳气,加 ... 外的作用,有助疗效的巩固。至于气火有余或阴虚阳亢的患者,伏针是没有必要的,而伏灸更有犯火逆之戒,应该加以注意。 伏针 三伏针简称「 ”伏针”,是中医应时 ... 的疗法。 ... 穴位本就有通经活络、调理气血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三伏天腠理开泄,阳气旺盛,在此时 ... ,祛除体内寒邪沉病效果往往更好。三伏针多用于治疗久病阴证里证,应该深刺久留针,才能引伏留筋骨之邪外泄。临床上,伏针的运用不仅包括普通 ... ,往往还结合温针灸、拔罐等,疗效更好。 伏灸 古代医家说:「 ”针之不为,灸之所宜”,灸法是指利用艾叶等易燃材料或药物,点燃后在穴位上或患处进行烧灼或熏蒸,借其温热性 ... 和药物作用,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相对于 ... 而言,灸法操作更为安全简便,温经通络、回阳救逆作用更强,所以更适用于虚证、寒症、痹症等。三伏灸借助天时之利,让灸法的功效得到了最大的发挥。灸法可分为艾灸和其它灸法。其它灸法中天灸(穴位敷贴)是临床运用最广泛的。 艾叶性温微苦,走十二经,能回垂绝之阳,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多种功效,故在临床广泛运用。在三伏天人体阳气旺盛之际施行艾灸疗法,疗效更加显着。 1、天灸(穴位贴敷) 天灸,又名冷灸或者发泡灸,是采用对皮肤有较强 ... 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甚至发泡,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属灸疗中的非火热灸法。从广义上讲属于现在的「 ”穴位敷贴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 ... ,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中医学观点认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若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 2019年三伏贴时间: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7月31日 中伏强化:8月1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2、督灸 督灸又名「 ”长蛇灸”、「 ”铺灸”,运用治疗虚劳顽疾,主要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腰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虚易感冒等虚寒性病证,疗效确切。 与传统温针及其他灸法相比,督灸疗法具有艾炷大、火力足的特点。取大椎穴至腰俞穴的督脉行铺灸治疗,施灸面积更大,且避免了直接灸温热感不强又易于烫伤等缺点,故疗效显着。选用鲜生姜作为铺灸材料,是取姜之温性,有温阳通经、散寒除湿之功。督灸时间也可顺应变通,全年中任何时节均可,只要天气晴朗,避开阴雨、雪雾潮湿就行,但三伏天督灸效果最佳。 3、脐灸 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 ”神阙”。此穴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是心肾交通的「 ”门户”。所谓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 ... 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 ... 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脾胃病、月经病等疗效确切。 4、穴位灸 (1)对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的慢性病我们可以选择大椎、肺俞、膏肓等穴位做艾条灸或隔姜灸。 (2)对于胃寒、胃痛、慢性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我们可以选择中脘、足三里、脾俞、关元等穴位做艾条灸或隔姜灸。 (3)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可以选择关元、三阴交、归来等穴位做艾条灸或隔姜灸。 对于冬病夏治,大多数市民只知三伏贴,却不知其它艾灸疗法对机体的强大调补作用。俗话说的好:「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灸忙”,这不仅提醒我们要充分利用三伏天这个有利的时机来治疗一些顽疾,更要有防范意识,病从浅中医,防患于未然!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穴位冬病夏治中医针灸三伏贴敷养生健康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