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靖难之役”的罪魁祸首!朱允炆非嫡长孙,朱元璋真的立错了!

谜题:一个皇帝干不过一个藩王!猜一位皇帝! 相信稍微熟悉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谜底,这位「 ”名留青史”的皇帝就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关于建文帝朱允炆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 ”靖难之役”,被自己的亲叔叔朱棣夺了皇位,自己却落得一个下落不明的结局,时至至今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说起「 ”靖难之役”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建文帝削藩操之过急,燕王朱棣被逼无奈之下举兵造反。而朱元璋留下的「 ”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建文帝朱允炆自身的诸多低级错误,造成了历史上难得一见被篡位成功的案例。 那么「 ”靖难之役”可以避免吗? 在我看来,建文帝朱允炆想要成功削藩,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1、削藩策略和顺序要正确,应该先难后易,将势力最强的燕王朱棣用雷霆手段给「 ”削”掉,不给其准备起势的时间,同时也能给其他较弱的藩王一个震慑,为后面顺利削藩打好基础。 2、收起「 ”妇人之仁”,摆清自身的位置。皇帝乃一国之主,在皇权面前,没有叔侄,只有君臣。要有「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观念,凡是对抗皇权的必须使用「 ”铁血手段”。 当然,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建文帝朱允炆的性格和自身能力决定了他做不到以上两点,最终丢掉皇位也就不可避免了。 既然这条路走不通,是不是意味着「 ”靖难之役”无法避免了呢?非也!其实「 ”靖难之役”完全可以避免的,而造成「 ”靖难之役”的罪魁祸首恐怕要追溯到朱元璋身上。因为朱元璋选错了继承人! 朱元璋虽然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早在其还是吴王时便确定了嫡长子朱标为世子,并在大明建国后第一时间册立朱标为太子,可以说这是朱元璋将「 ”嫡长子继承制”作为皇位传承制度的显著标志。 可惜的是,各方面能力出众且深得朱元璋信任和器重的朱标太子英年早逝。这给已经步入晚年的朱元璋一个沉重打击,皇位该如何传承成了摆在朱元璋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最终,老朱选择了「 ”皇长孙”朱允炆为继承人,也是这错误的选择直接引发了「 ”靖难之役”。 为何说朱元璋选错了继承人?萌月关并不是无的放矢。 一、朱允炆非嫡长孙,朱允熥比他更嫡 既然朱元璋选择隔代传位,也就是说他秉持的还是「 ”嫡长子继承制”,那么他选择朱允炆就存在疑问了。 朱允炆是朱标太子的次子,他的生母吕氏乃是朱标太子的妾室,所以摊牌了,朱允炆是庶子身份,他是朱标的庶长子。 朱标太子的原配乃是常遇春之女常氏。她为朱标太子生下了嫡长子朱雄英以及三子朱允熥。可惜这位正牌太子妃死的早,而嫡长子朱雄英也只活了八年。因为这个原因,朱允炆的生母吕氏得以扶正成为继妃,而朱允炆也得以「 ”升级”成为朱元璋年纪最大的皇孙,但他却不是嫡长孙。 所谓庶嫡的身份在出生时就已注定。随着朱允炆的生母被扶正,子凭母贵,朱允炆的身份地位也随之提高,但庶子就是庶子,不可能变成嫡子。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虽然罕见但也并非没有。商末时期的纣王帝辛,他的同母兄弟微子开、微子衍出生的时候,因为母亲还不是正妻,所以他们不是嫡子。即便后来他们的母亲被扶正成为正妻,但他们却依然被视作庶子。而帝辛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成为了正妻,因此帝辛是嫡子,最后王位也是由帝辛继承。 而朱允炆的身份参照以上事例,虽然他可以被朱元璋视作皇长孙,但他却不是嫡长孙。那么朱元璋的嫡长孙朱雄英死后,就没有嫡孙了吗?按照嫡长制度来看,朱标的第三子朱允熥是名符其实的嫡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嫡孙。如果朱元璋真的铁了心要传位给孙子,应该选择朱允熥才合理。 退一步说,即便朱元璋将朱允炆视作嫡孙来看待,但元嫡大于继嫡,也就是说朱允熥比朱允炆更嫡,理应选择朱允熥而不是朱允炆。 二、朱元璋为何不传位朱允熥? 上面说了,朱元璋传位朱允熥才是最合理的。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朱允熥被扶上皇位,「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答案是不会。 先做一个假设。如果朱标太子不死顺利继承了皇位,那么朱标会立谁为太子?答案是朱允熥。朱标不死,以蓝玉为首的「 ” ... ”成员也不会被朱元璋斩 ... ,因为蓝玉等人就是朱元璋为朱标量身打造的辅政班底。蓝玉是谁?那是常遇春的妻弟,朱标的妻舅,也就是朱允熥的舅姥爷。朱标传位绝不会传给跟蓝玉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朱允炆,除非他想让大明江山改姓。 按照这个逻辑,朱标不死朱允熥继承皇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朱允熥继位,有着蓝玉等人的辅佐,哪怕是按照朱允炆这般「 ”毫无章法”的削藩,朱棣即使同样起兵造反也绝对没有丝毫成功的可能。 相信朱元璋即便年老,但对于这一点他不会糊涂。那么朱元璋为何选择传位朱允炆而不是朱允熥?在我看来,最大的原因就两点。 1、朱元璋希望在经历血腥武力开国后,能够施行「 ”仁政”,稳固大明江山。而朱允炆仁厚的性格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选。 2、朱允熥继位则原本留给朱标太子的辅政班底必定保留。但朱允熥不是朱标,极有可能压不住蓝玉等外戚势力,导致外戚篡位。 三、朱元璋直接选择朱棣传位或许才是最佳选择 隔代传位虽然不是朱元璋首创先河,但在历史上还是极为少见的。朱元璋有二十多个儿子,即便朱标太子英年早逝,但他并不是没有选择余地,他的众多儿子中并非全是庸才。 那么朱棣是否有皇位继承权呢? 按照「 ”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在嫡长子朱标太子死后选择嫡长孙作为继承人是没有问题的。但朱元璋的嫡长孙朱雄英早夭,也就没了嫡长孙。这个时候继承顺序应该回到朱元璋的众儿子才是正确的。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排在他前面的有老大太子朱标、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晋王朱。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三位都没有活过朱元璋。也就是说朱棣是朱元璋死前在世最年长的儿子。在朱元璋没有嫡长孙的情况下,朱棣实际上已经是当时皇位第一合法继承人。但朱元璋偏偏就是不选朱棣,当然也有朱元璋的考量。 第一个还是执政理念。朱棣跟朱元璋很相似,都是一样的文韬武略,一样的 ... 伐果断。这种个性更适合打江山而不是治江山。以仁政治天下,朱棣并不是合适人选。 第二点就是朱元璋的「 ”私心”了。他对于朱标太子的喜爱是无可替代的,即便朱标早逝,但他还是要把皇位传给朱标这一脉。 说这么多都是从常理分析,但朱元璋作为皇帝是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的。不管宗法制度上谁才是最具优先继承权的那个,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那么朱允炆就是合法的继承人。朱棣发动「 ”靖难之役”时用的是「 ”清君侧”的名义,也算间接承认了朱允炆的地位。 综上所述,朱元璋不论选择朱允熥或者朱棣传位都比选择朱允炆更加合理。但朱元璋偏偏一意孤行,错误的将皇位传给了「 ”名不正言不顺”的朱允炆,或许朱元璋才是「 ”靖难之役”爆发的罪魁祸首。 本文是月关略萌创作的原创文章,若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关注我一下,欢迎点赞和留言。

「 ”靖难之役”的罪魁祸首!朱允炆非嫡长孙,朱元璋真的立错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卢纶的卢纶的生平简介_卢纶的事迹

    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陜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2. 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发现了什么玄机?使他失踪的真相又是什么?

    说到底,彭加木教授是最后一次到罗布泊探险才消失的。据最近彭加木失踪真相2013曝光,当时办案的法医介绍,彭加木在新疆罗布泊失踪,时隔25年尸体被人发现,在鉴定身份和干尸的时候,发现彭加木不是饿死或渴死,而是非正常死亡。

  3. 诸葛亮的资料简介 诸葛亮六大发明领先世界2000年

    诸葛亮的资料简介 诸葛亮六大发明领先世界2000年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

  4. 中国第一女陛下庾文君:早武则天四百年,因内乱忧愁而死

    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皇族人丁单薄,“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仅此而已。《晋书列传》显示,此女也有陛下之尊称,咸和年间,“公卿奏事称皇太后陛下”。以女性被称陛下者,前无古人,后来者武则天,比她晚了370年。庾亮没辙,遂与王导商量,将皇太后庾文君推上前台。事已至此,司马羕只能下野,其马仔也相继换了岗位。女陛下庾文君也遭遇到惊吓与骚扰,愁死了。

  5. 爱情谜语短信一百条大全

    此番招罪为哪般,有朝一日兄台来。(现无法确定是那一条,答案都是一样的烂。★笔上难写心上情,到此搁笔到此停,有情日后成双对,无情以后难相逢,石榴开花慢慢红,冷水冲糖慢慢溶,只要两人心不变,总有一天得相逢!★接受又离只作友,情人无心土月勾,竹已孤竹单思苦,从也单从独自愁,如需闭口一了伴,谁

  6. 大航海时期,欧洲船只远航为何喜欢携带朗姆酒

    在大航海时代,无数的欧洲航海家驾驶着船只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航行,寻找新的商路和财富,探寻未知的世界。不过在欧洲人的船上,往往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他们除了淡水还会携带大量的朗姆酒。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欧洲船只远航为何喜欢携带朗姆酒?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朗姆酒得到了航海家包括海盗和各国海军的青睐。

  7. 道歉情书

    道歉情书道歉情书参考一:在陌生时咱们相逢,在熟悉后咱们分手。道歉情书参考二:道歉情书对不起,是我伤了你的心,请原谅我,我会一辈子疼你爱你作为补偿!假如昨日有什么得罪了你,迁怒了你,那我这天来道歉,好让明天你我仍同在一把雨伞下。

  8. 一代名将岳飞惨死,口号也是惨死原因之一?

    一代名将岳飞慷慨悲壮的英雄故事,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口耳相传。因此,一提起抗金名将岳飞的名字,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那么造成岳飞惨死风波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其中以岳飞知名度最高,一直被视为我们的民族英雄。手下十万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军纪严明,战斗力强,一直是宋庭抗金的主力。正因为他战功显赫,岳飞生前官居一品太尉、少保、枢密副使,领节度使衔。

  9. 我学佛以后的真实感受

    我学佛以后的真实感受>我是一名初学者,虽然对佛法的了解并不精进,但是我依然想将我学佛以来的真实感受分享于大家,但愿我的经历能对初学佛法的同修们增加一些信心。由于我在写作方面的能力有限,我想表达的意思并没有完全叙述出来,但是佛法带给我以及家人的好处,真的是没法用语言一一详述,这种奇妙之处,真的需要你在生活中用心实践之后才能有真切感受。

  10. 李卫抄家时发现上千斤人参,雍正知道内情后,下令:满门抄斩

    在封建社会时期,用一句话便可知官员的...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根据《儒林外史》中有那么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