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这两个「 ”姊妹湖”远隔千里,牵线「 ”红娘”竟然是苏东坡

一 我对徐州这座城市的认知一直很肤浅、很模糊。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知道徐州,最早可能同《三国演义》中「 ”陶谦三让徐州”「 ”刘备自领徐州牧”「 ”曹操徐州屠城”「 ”吕布辕门射戟”「 ”张飞大意失徐州”等故事有关,以及「 ”项羽都彭城”、淮海战役等与徐州有关的历史片段。再有,就是后来有个大学同学定居徐州,以及更后来读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知道苏东坡在徐州呆过,仅此而已。 直到同学亲自驾车带着我在徐州兜兜转转了两天,特别是他的一帮我从未谋过面的狐朋狗友们连续3个晚上的热情款待(车轮大战),才使我对徐州和徐州人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徐州的灵秀宜居和徐州人的爽直好客给了我非常好的印象。 但是,今天我只谈徐州的云龙湖和苏东坡。 二 真的没有想到,徐州竟然还有一个这么大、这么美的湖! 云龙湖是在观赏过大龙湖后的第二天上午去的。大龙湖畔绿茸茸的大面积草坪、袅袅婷婷盛放着的大片荷花,同湖心岛相勾连的曲廻木栈道,清澈的湖水以及环湖新植的各色树木,已经让我这个北方人不住声的赞叹,且耗费了不少的手机电量。 云龙湖位置及大小示意,图中红点位置即云龙湖(百度地图截屏) 但当我站在云龙湖畔时,瞬间袭来的那种惊艳的感觉,却让我变得木讷了,驻足良久,没有只言片语出口! 丽日下的云龙湖 眼前,云龙湖水光潋滟,粼粼的波光随风轻舞;身后,云龙山草木葱茏,浓浓的树荫遮蔽艳阳;旁侧,榴花似火,啾啾的鸟鸣悦耳动听。 云龙湖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原名「 ”石沟湖”「 ”石狗湖”「 ”苏伯湖”「 ”簸箕洼”等 ,三面环山,一面临城,是徐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徐州市人民 ... 于1958年疏浚扩湖,清淤叠堤,穿渠起闸,1960年竣工后更名为「 ”云龙湖”这一新称。 亭榭外的云龙湖 放眼望去,偌大的湖面浩淼无际。碧蓝的天空下,对岸颇具现代气息的高楼,因透视的原因缩矮了一头,退于天际。远山如带逶迤如龙,将这云龙湖拥揽入怀……好一派水光山色!深深折服于美景的同时,我大有似曾相识之感。 云龙湖(百度地图截屏) 云龙湖以湖中路为界,东湖周长约8.1公里,西湖周长约7公里,再加上小南湖,云龙湖水面面积已达到6.76平方公里,比湖面面积6.38平方公里的杭州西湖还略大些。 苏公塔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一座五层八角形朱色高塔现身于绿荫中,走近方知塔名为「 ”苏公塔”。经同学介绍,知此塔是为纪念曾任徐州知州的苏轼而建。 云龙湖风光(网络图片) 在同学的导游兼解说下,我们时而步行,时而车览,粗略地游览了云龙湖。 沉水廊道观雨(网络图片) 水杉林(网络图片) 就是这个云龙湖,真的让我对平日里好像「 ”不显山不露水”的徐州刮目相看。湖之大,恐怕三两天时间里难以细赏之;景观设计之巧思,用心之巧妙,体现在「 ”苏公岛”「 ”沉水廊道”等处处景点、亭台楼榭花草树木等点点细节中,把一个大湖按照江南小巧园林一般来设计和营造,可谓大手笔,那挺拔高耸的水杉林令人印象尤深;特别是,偏居苏北的徐州,经济实力远逊苏州、南京、无锡等苏南城市,但竟然舍得花大笔投资于一湖,这可真是徐州百姓的一大幸事! 三 真的没有想到,云龙湖还同苏东坡有关系! 1. 江城子「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这首令人诵之动容的词作,饱含恋恋不舍的离情别绪,乍看像是送别题材,实则是苏东坡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即将离开徐州调任湖州知州时挥笔而就的《江城子·别徐州》。 苏公塔 在游览云龙湖时,同学「 ”不经意间”让我与「 ”苏公塔”「 ”同心池”「 ”苏公别徐图碑跋”、「 ”苏公岛”、「 ”苏公馆”「 ”苏公足迹图”「 ”苏公桥”等同东坡有关的景点一一邂逅。 苏公桥(网络图片) 之前读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也曾经到访过两次眉山的三苏祠,对东坡曾知徐州的经历有些印象,但所知不多。上述景点虽有附会的成分,但绝非无中生有、生编乱造。 2 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调任徐州任知州。此时的他刚满40周岁,还没有自号「 ”东坡居士”,还行走在正常的仕途之路上,也依然是那个心念社稷心系百姓的、为官一任必造福一方的能臣苏轼。林语堂曾说:「 ”连苏东坡这样的天才,真正的生命也是从40岁才开始的。” 云龙湖苏堤(网络图片) 刚到徐州不久,苏轼就遇到入秋后的黄河决口,洪水泛滥,「 ”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他动员百姓和士兵抗洪抢险,并身先士卒,「 ”布衣草履,结庐城上,三过家门不入”,终于率众筑起一道「 ”长九百八十四丈,高一丈”的被百姓誉为「 ”苏堤”的长堤,使得被洪水包围了45天的徐州安然脱险。洪水退后,他上书朝廷请求免除徐州赋税、増筑「 ”外小城”以加固内城并获恩准。 苏轼很可能还是徐州煤田的最早发现者。在反复调查研究和细致查勘后,徐州的父母官苏轼在白土镇孤山勘探到了石炭(即煤炭),解决了百姓冬天柴薪奇缺无燃料、「 ”城中居民风裂骭”的大难题。苏轼的《石炭并引》记录了他在徐州查找煤田的史实。同时,因为应用煤炭可提高炉温,他也因此促进了徐州冶铁业的大发展。 江苏探明煤炭储量近70亿吨,多数富集于徐州。徐州曾为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之一,煤炭年产量达2000多万吨,一度是徐州的经济支柱之一。2016年10月,随着徐州主力矿井之一的旗山矿的关闭,徐州的煤炭生产成为了历史。 苏轼的上述徐州抗洪和找石炭的事迹,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曾有记述。 3 任徐州知州的苏轼,是由密州知州转任的。此时的他,依然是那个「 ”老夫聊发少年狂”「 ”酒酣胸胆尚开张”的放达率真、豪气干云的苏轼,依然是那个闲暇时喜欢「 ”逛吃逛吃”的行者苏轼。知徐州期间,苏轼公务之余,或登临,或远足,或凭吊,足迹遍及徐州的云龙山、桓山、百步洪、戏马台、台头寺、燕子楼等处,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也为今天的徐州增厚了一些文化底蕴。 徐州云龙山(网络图片) 「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辉;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苏轼的这首《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提到了云龙山和放鹤亭。 云龙山是徐州的风景名胜之处,更是苏北名山。此山海拔142米,山上树木繁茂,翠叶成荫,挺拔天地,粲然四季。远山常常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犹如仙境,在云龙山顶端有一座放鹤亭,苏东坡和喜欢带着宾客、僚吏甚至歌姬到放鹤亭饮酒。元丰元年(1078年)十一月,苏东坡在云龙山顶放鹤亭写下《放鹤亭记》,使得放鹤亭与云龙山成为后人慕名凭吊之所。 徐州云龙山放鹤亭(网络图片) 今天,在云龙山顶的放鹤亭,我们可以俯瞰云龙湖。 900多年前的苏轼,站在云龙山顶的放鹤亭,必然也能够俯瞰云龙湖。不过,那时候的云龙湖却叫做「 ”石沟湖”或「 ”尔家川”,湖面规模也远没有现在这么大。 苏轼在《答王定民》诗中有:「 ”笔中好在留台寺,遥知旗队到石沟”,台寺即指台头寺,石沟即指云龙湖;北宋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在《罢徐州,往南京(商丘),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五首》中有:「 ”卜田向何许,石佛山南路。下有尔家川,千畦种秔稌”,石佛山即指云龙山,尔家川即指云龙湖。 苏轼没有直接咏颂云龙湖的诗篇,是因为那时候的「 ”石沟湖”(「 ”尔家川”),好比是一个瓣蕊未露的花苞,或者是还没有长成白天鹅的「 ”丑小鸭”,不到予人欣赏的时候。 苏轼雕像 如果苏轼穿越时空而来,像我这般驻足于壮阔美丽的云龙湖畔,集「 ”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他,该会有何种情态和举止?那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我不敢想…… 然而,苏轼敢想! 四 真的没有想到,云龙湖竟然和杭州西湖是姊妹湖! 知徐州时,颇富浪漫主义情调的苏轼曾发奇想:「 ”若能引上游丁塘(今汉王镇内)之水注入,则此湖俨若西湖。” 杭州西湖风光(网络图片) 想象中,他很可能曾经驻足当时的石沟湖畔,憧憬着改造后如杭州西湖般淡妆浓抹皆宜的景致。 实际上,作为实干家的苏轼,不仅有把「 ”石沟湖”打造为杭州西湖那样的念头,还付诸于实际行动,亲率徐州百姓治湖,开辟了拔剑泉通往石沟湖的水道,可惜老天未能给他足够的改造时间,他仅在徐州任上呆了2年就调任湖州去了。他的心中是否因此留下遗憾,我们不得而知,想必多少会有些吧。 对于杭州西湖的美,苏轼此前是不吝赞美之辞的。在来徐州的6年之前,他离京出任杭州通判,在杭州当了3年「 ”二把手”,留下了「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我们熟知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在苏轼眼中,平凡无奇的「 ”石沟湖”,无疑是具有「 ”开发潜质”的,是能够打造出杭州西湖那样的盛景的。 1950年代末,在那个人定胜天、敢叫日月换新颜的特殊时期,那个常年洪水泛滥、后来被叫转了音的「 ”石狗湖”改建为了「 ”八里长堤北卧,万亩绿波荡漾”的水库,并正式更名为「 ”云龙湖”,云龙湖得以新生。1991年以来,经多年建设改造,始成今日之貌。 徐州云龙湖风光(网络图片) 今天云龙湖的出众之美,不恰恰证明了苏大文豪的眼力吗? 离开徐州10年后,苏轼于元祐四年(1089年)再次离京,出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并于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于是有了杭州西湖的「 ”苏堤”和「 ”三潭映月”。此时的苏轼已然暂时度过「 ”乌台诗案”的打击,饱经风霜的他已经成长为那个时代无人能够撼动的文坛领袖,其自号的「 ”东坡居士”已然响彻九州了。 1090年,苏轼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 ”苏公堤”,简称「 ”苏堤”。 谁又能说,苏东坡疏浚杭州西湖,就一定没有弥补「 ”石沟湖”未竟事业这一缺憾的情由呢? 1994年12月,远隔千里的徐州云龙湖与杭州西湖结为「 ”姊妹湖”。苏东坡先后执政徐州和杭州、先后疏浚徐州云龙湖和杭州西湖的史实和佳话,使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两湖结缘的「 ”红娘”。 五 中午在云龙湖畔吃了湖鲜。晚上再次被徐州人的盛情所打动,豪饮之后,醉眼迷离。是夜,徐州大雨。 这一天的情境,恰同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的前两句吻合。难道是巧合吗? 既如此,就套用他的这首词,改动5个字,作为本文的结尾: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已会, 数杯当属苏公章。 【参考资料】:《苏东坡的为官之路——徐州知州》,作者:熊莉、张玉; 百度百科:云龙湖。 文中图片除标示「 ”网络图片”外,均为作者本人所摄,未经许可,谢绝使用。

这两个「 ”姊妹湖”远隔千里,牵线「 ”红娘”竟然是苏东坡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2.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3. 赵匡胤攻打南唐之前,曾给过李煜3次体面投降的机会,都被拒绝

    961年,南唐国主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史称南唐后主。赵匡胤的下一个目标只能是南唐,这一点南唐后主李煜,即使再无能也看的很明白。于是,他与赵匡胤之间,玩了一次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段历史细讲起来,颇有意思。其目的很明显,这就是给李煜准备的居所。赵匡胤让李从善给李煜写信,让李煜来汴京做礼贤斋的主人,并许诺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太祖虑其难制,令从善谕旨于煜,使来朝,煜但奉方物为贡。

  4. 南宋.开禧通宝背「 ”利”折十铁母(极罕见)

    直径:40.5mm,美品南宋宁宗赵扩开禧年间所铸。开禧改元后,宁宗任用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兼国用使,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权位之高在左右丞相之上。

  5. 杨延平的妻子儿女是谁?如何评价杨延平?他厉害吗?

    但杨延平作为长子,所承担的责任,所担负的家族重任远远比作为六子的杨延昭多的多。在小说演义中,大郎杨延平有两位妻子。杨延平正妻,名为花解语,花家之女。而因为杨延平为杨家长子,所以花解语实际山也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首领。上文所说周氏,是杨延平的次妻,原为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关于杨延平的儿子,在《金枪传》有个人物,为杨宗显。杨延平是杨家将中的人物,具备杨家将的典型特征。有人问大郎厉害吗?

  6.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7. 岳家军二号人物,一生只服岳飞,生擒杨再兴,因拒绝陷害岳飞而死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站在武将顶峰的一颗将星,其一生不仅光彩夺目,更令人惋惜的是岳飞悲惨的结局。岳家军的二号人物张宪,虽然无法与岳飞相比,但放在任何一个时代,绝对算得上顶级名将。然而杨再兴却不是张宪的对手,一番对阵杨再兴不仅败给张宪,还被张宪生擒。岳家军北伐之前,张宪由于战功赫赫,已经正式成为岳飞帐下头号武将,岳家军中公认的二号人物。

  8. 从赵普的三策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制度上根除藩镇割据隐患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标签,诸如汉朝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因此汉朝有着强汉之称。还有明朝的「”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加之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所以有着刚明之称。而每个朝代也着自己的尴尬的一面,诸如汉之和亲、宋之岁币、唐之藩镇割据、明之太监乱政等等。在这些朝代之中,唐朝应该是最憋屈的一个朝代,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日益严重,中央朝廷对于地方的统治已经开始崩溃,而皇

  9. 她是「 ”狸猫换太子”中恶毒皇后,可多少人知道她的真实故事?

    在民间,不少的地方都流传着「”狸猫换太子”的经典戏剧版本,有小说,有戏曲等不同的形式。不过,这里面的内容却相差不大。但历史的真实记载并非如此,可真是冤枉了刘皇后。狸猫换太子历史还原根据历史记载,一代贤君宋仁宗确实非刘后所生,而是宫人李氏所生。而这位李氏是跟随刘娥入宫,并为刘娥侍女。当时真宗非常宠爱美貌大方又懂得礼数的刘娥,想立她为皇后,可毕竟刘娥出身卑微,也无子嗣,就想出了「”借腹生子”的...,

  10. 争夺河西地区——夏州党项的立国之本

    唐末五代以来,由于吐蕃政权的崩溃以及漠北回鹘汗国的灭亡、回鹘部族西迁,在宋初河西地区形成了几个大的割据政权,即以凉州为中心的吐蕃六谷联盟,以甘州为中心的甘州回鹘政权,占据瓜、沙州的原归义军曹氏政权。河西地区,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且处于中西交通要道上。因此,自李继迁开始,夏州党项势力向西扩展的主要目的,是与甘州回鹘、凉州吐蕃争夺对河西地区的控制权,奠定疆域基础,为西夏立国准备条件。

随机推荐

  1. 梦见受到表扬

    周公解梦梦见受到表扬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受到表扬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牛头马面原来掌有实权,为什么却成了阎王手下的捉人差役?

    牛头马面取材于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勾魂使者的形象。有资料说佛教最初只有牛头,传入中国时,由于汉族民间最讲对称、成双,才又配上了马面。传说,牛头马面原在地府掌管实权,后来为什么只当了阎王手下的一个捉人差役?但他十分担心,如果万一不幸,不仅断了马家香火。一天,马员外用过早餐,准备出门备办酒菜,为儿子明日满十八周岁办个喜酒。马员外立即给儿子报了生庚时辰。

  3. 人未老腿先衰!6件事是在为膝盖上刑,看看你中招了吗?

    膝关节是人体运动的重要器官。哪些事情易导致膝盖受损?滑膜炎属于一种风湿性疾病,如果发生,建议服用针对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而半月板作为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损伤不仅会让人承受病痛,更可能需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如果平时待在空调房,没有注意膝盖保暖,就会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造成关节疼痛。

  4. 三藏圣典结集

    在安居期间从事三藏圣典结案工作。由阿难诵出法藏,优波离诵出律藏。关于论藏的诵出,《十诵律》、《智度论》说是阿难诵出。缅甸所传阿那律诵出七论,究系何人诵出,传说不一,看来是有争论。一般指经、律、论三藏,《增一阿含经序》,加杂藏为四藏;《分别功德论》、《成实论》,分杂藏为杂藏和菩萨藏。在佛灭后,迦叶能主动挑起统理大众的重担,结集圣典,避免教团的分裂,在佛教史上具有重大贡献。

  5. 月经不舒服的饮食调理

    女性在特殊日子来临的那几天身体不舒服,可以通过饮食来进行调理。月经时常早来的人,应少吃辛香料,少吃肉,少吃葱、洋葱、青椒,多吃青菜,吃饭前要...耳朵祛除疲劳,内心不要有不安和紧张。月经后容易眩晕、贫血者,在经前可摄取姜、葱、辛香料等;在经后宜多吃小鱼以及多筋的肉类、猪牛肚等,以增强食欲,恢复体力。

  6. 论帝王的自我修养——立志成为「 ”圣君”的秦始皇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在经过长达五百余年的刀兵剑戟、兵燹动乱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在一众谋臣将帅的辅佐下混一天下、席卷海内。不仅一举终结大争之世的乱局,而且奠定了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基调。然而「”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公元前207年,建国仅十四年的大秦帝国轰然倒塌。给后人留下无尽的猜测和玄想。一:从「”荆轲刺秦王”谈「”国家”概念的兴起公元前227年,早已洞悉嬴政野心而私自逃归

  7. 蒹葭里的重点诗句是什么 | 历史新知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人们对这句比较熟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希望能帮助到你诗经蒹葭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从诗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自己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8. 没有用了

    4岁的孩子告诉父亲:“叔叔给我糖果了。”“那么赶快去说。”儿子回来后,父亲忙问。“说了,可是没有用了。”

  9. qq说说和个性签名 万事我都靠自己,用不着你瞧得起, -感人的情话

    四十一、考完数学我一直试图安慰自己,没事,长的好看漂亮的姑娘一般都没脑子。

  10. 农历这几天出生的人,注定要先吃苦,然后才能享福

    而有的人是要注定先吃苦,才能有福享的。农历生日尾数为一出生在农历初一、十一、二十一的人,前半生基本是比较坎坷的,做什么事情都会很不顺,要吃很多苦,要受很多罪,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农历生日尾数为九出生在农历初九、十九、二十九的人,他们也是要先吃了苦,才能享受福气的,不过苦尽甘来,没有什么不好,对于事业晚成的他们来讲,更是如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