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瓷说瓷话瓷器是中国的骄傲,它是我国的伟大发明和创造。我喜好瓷器,多年来也断断续续地淘得许些,现将我收藏的其中几件瓷器,一一展示,以飨读者。宋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处于空前水平,宋瓷更是宋文化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极具代表性的。但此件瓷器,却庸俗而“清高”得属于例外。观察瓶底,底部中央有一正方形“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鲜红印章,这是道光年瓷品特有的款式标记。
瓷说瓷话
瓷器是中国的骄傲,它是我国的伟大发明和创造。中国瓷器质地坚硬、遣型玲珑、色彩丰富、文饰美丽。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领 ... 的地位。中国也因此博得“瓷器之国”的称誉。
我喜好瓷器,多年来也断断续续地淘得许些,现将我收藏的其中几件瓷器,一一展示,以飨读者。
北宋青白釉划花大碗。这是一只典型的景德镇窑品。它通高6厘米、口径2O厘米、足径5.5厘米。碗的内沿水波繁杂而清晰,线条流畅而泼辣。难能可贵的是,在纷轶有致的水波里,有两条鲤鱼,对角相望,甩尾嬉水,形象逼真。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双鱼艺术形象有特殊的爱好,大概与汉乐府诗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传说有关。这只宋碗,是宋代真品。宋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处于空前水平,宋瓷更是宋文化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极具代表性的。青白瓷又名影青、映青或称印青,釉色介于青白之间,因其青中泛白、白中闪青而得名。
我这只影青鱼波纹大碗,做工精、质地薄,釉色晶莹,色泽玉润。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所以弥足珍贵。
吉州窑宋瓶。这是又一宋代瓷器。这宋吉州窑黑釉酱斑双耳瓶,同样惹人喜爱。此吉州窑瓶,工艺浑厚而拙朴,细腻却粗犷;瓶肩两边,有一对似龙非龙的双耳,呈S型,细细看,双耳并不对衬,是明显的民间工艺制品,乌黑锃亮的釉色中,透出不规则的雨点般褐斑。吉州窑在黑釉 ... 中发明了木叶、剪纸贴花、洒釉等工艺,能烧出酱斑、玳瑁、黄斑等纹饰,但有的则是窑变所致。
吉州窑址在江西吉安永和镇,是宋代一大民窑,颇有名气。这宋代双耳瓶是多年前一位专做古董生意的朱姓藏友以‘三位数’’的朋友价 ... 我的。
明代青花滴水。则是古代典型的民间实用品。滴水壶高9.5厘米,口径3.6厘米,底径6.5厘米。壶嘴像伸长颈脖的鹅头,但壶身没有把手。它造型奇特,是古代书生磨墨写字前给砚台添水之用。此壶灌满水后,用食指塞进壶
口,因不透气,故水漏不出来;将食指松开,即能从壶嘴滴出水来。此件为文房四宝的“配件”。
从造型和青花纹饰来看,此青花滴水该是明代正德年间的产品,它胎子坚致,但不够细密,白中闪着青灰,具晕散、多双勾平涂,纹饰笔画潦草、随便。虽瓷器构图意为远山近水风景,但十分浪漫而抽象。此种青花写意画也许只显示一下器物的装饰而已……
明清时代纹饰日益繁缛,可谓器必饰文,文必寓意,意必吉祥!但此件瓷器,却庸俗而“清高”得属于例外。
清道光粉彩双耳瓶。是我珍藏的又一件瓷器,它通高22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5厘米。它胎质细薄而轻 ,品相雍容华贵,色泽典雅。瓷面粉白色打底,釉面呈凹凸且具有光泽,看上去粗细规整。纹饰以缠枝牡丹居中,通体布满枝叶。双耳瓶两边,深蓝色“盾”字形粗线,勾划出对衬格局。瓶肩处除一朵怒放的牡丹外,还有一个古色古香的长脚“寿”字,下有展翅欲飞的蝙幅图案。此件象征“福寿·富贵”。是典型的摆设品。
观察瓶底,底部中央有一正方形“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鲜红印章,这是道光年瓷品特有的款式标记。
这只道光瓶,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从安徽来的陈姓小贩处淘得。他们来往于沪皖之间,专事古瓷贩卖,常以“克隆”贷冒充真贷骗人,且价格不菲。外地人作伪手法的高超,让我一次次吃“药”,付出过不少“学费”。这一次真品道光瓶的淘得,套用一句俚语,叫作“瞎猫拖到了死老鼠”,终于“逮”到了件珍品。
清朝通过“康乾蛊世”之后,国家逐渐趋向衰落,艺术品也必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特别是嘉庆帝上台 ... 了巨贪和坤后,全国上下,崇尚节俭、倡廉,反对奢华之风日盛。于是,官窑的宫廷订单大减,到了道光时,世道更是江河日下,外扰内患、社会动荡、兵荒马乱,瓷业也随着时局形势进入低迷状态,在这种形势下,留下如此 ... 精良、工艺精湛的粉彩双耳瓶,实属难能可贵。
弥勒佛瓷像。此尊佛像,高32厘米,配上红木底座,成为一件颇有价值的艺术品。这佛像是我从汪姓朋友处“请”得,他说,他是吃“药”吃进的,因为看走了眼,将近代 ... 的看成古瓷,当古董价买进。 ... 给我后,回家用放大镜细细观察,发现佛像底部有极小的“福建会馆”正方印章。这是福建会馆一款布袋和尚,由此断定是民国初年的瓷器。这尊纯手工 ... 的佛像造型,美奂美轮的 ... 工艺,是瓷像中少见的。
与印度式的弥勒佛不同,中国特色的弥勒佛,其形矮矮胖胖,大肚鼓鼓,敞胸露背,左手佛珠,右手布袋,才丁着赤脚,身披架裟,一派仙风道骨模样。我这尊佛像是打座的,胖呼呼笑容可掬,笑得十分传神!咧开的大嘴,可将 ... 币从口中投入大肚,权当“扑满”。如果你有什么烦恼,只要凝视、细看这尊佛像,他的笑容,定会将你的愁、怨和不快,化作云烟……
中国人心目中的弥勒佛形象。源于五代时期一位叫契此的奉化和尚,我国佛教第五大名山奉化雪窦寺就是中国的弥勒道场。人们喜爱布袋和尚,其原因是人们对生活充满了爱,充满着美好和向往,人们希望在生活中和谐相处,忘掉痛苦、烦恼,笑口常开,笑迎明天!对今天的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清末粉彩水仙盆。这只水仙盆是上世纪70年代觅得,它让我爱不释手。这盆长方形,四面都有书画。图案一边是青山绿水行舟,一边是花鸟牡丹。题字有“客路青山夕卜行舟绿水前”。另一边题款“岁属戊申秋月……”查阴阳历对照表,戊申年该是1968年,但从画与题字分析,此水仙盆绝不会这年出品。因为当时正处于“文革”破“四旧”年代,这一年不会生产。
这种“封,资、修”的东西。再推前一个甲子算,则该是1908年,也就是清光绪34年。这美观、漂亮的水仙盆肯定是清末瓷器。
瓷器是中国的骄傲。它高洁、实用、恬静,非其他物件可以比拟。瓷器赋有实用和观赏的双重价值。我上述的几件瓷器,皆有以上特性。在茶余饭后,拿出来细细观赏,真乃得益匪浅,无疑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
来源:咖啡吧闲话 编辑:古语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