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扫地的故事

初搬到这边,感觉门口有一棵参天大树还是很幸福的。夏天总会有树荫;远望总会有一抹淡淡的绿;鸟叫虫鸣总会使我感觉离自然不算太远;“一叶知秋”的时候总会比别人早识秋味。我们在树下摆了一张藤椅,天气好的时候就在树下看书;午间就在树下吃饭,海阔天空的聊着天。 秋意来临,门口的树开始飘落叶。前几天上课回来时看见一片叶婉然飘落,还幻想着可以学学古人,凑几行不成文的句子。久而久之,也感觉平常无奇。时间再长一点,难免有点烦:叶落虽美,但是你不能完全沉浸在这种美当中啊!落叶不及时清扫,再让秋雨淋过,泥泞、破败……秋天的凄凉感被渲染得无以复加,若不想这样,你就必须每天清扫。 好在课程不紧张,每天读书之余,扫落叶倒也是一件不错的事,可以让我们紧绷的神经、疲劳的思维缓解一下。虽然是不足十平米的小地方,想要扫干净,也要认真才行。很多法师来访,都会说:“你扫落叶做什么啊?留着它多美。”我只是淡淡一笑,心想:“哼,你只不过是偶尔路过,我可是长居树下的,那份心情你又怎么理解?”如果只是路人,更多的是欣赏,然而要是长居,还是扫一扫的好。 佛学院的门前,有一个小广场,种了好些银杏和杨树,佛学院后院也有几株参天银杏,中轴线的两边也算“绿树成荫”,所以,落叶对于我们并不陌生。特别是后院的银杏叶,飘落在老石鼓上,飘落在青砖灰瓦间,飘落在尚未变黄的草地上,飘落在游客的肩上……那种美,就像是从画中走出来的。你会静静地看着它,甚至在树下发一会儿呆,溜一小会儿号。远处高楼林立,寺院外车水马龙,这本来很是平常的自然景观,对于大都市的人们却显得很是奢侈。感谢佛菩萨,我能在闹市中享受这样一份自然的馈赠。 当然,这一切要建立在自己不用扫落叶的基础上。如果这一切变成一种行为的时候,所有的想法都会转变。每天早晨、中午都要常规地扫一扫门口这巴掌大的一块地,晚上不怎么出门,也就算了。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忽然有那么几天,读书读到疲倦时,拿起扫把,扫一扫落叶,晒一会太阳,呼吸几口室外的空气,人会精神很多。扫地,又成为调剂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 其实,这是因为读书的原因,才把扫地看成是一种调剂。记得刚出家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做这件事。扫院子、扫佛殿甚至去扫公路。那时候我在内心中并没有什么享受和体会可言,就是机械地做。当时黄梅流行一首佛教歌曲,叫做《扫心地》。有一位因为扫地开悟的大尊者,叫做周利槃陀。起初大尊者比较愚笨,记不住佛陀的教法,他还遭遇兄长的驱逐。然而佛陀并没有舍弃他,而是以扫帚为法,教导尊者修学。最终尊者得大智慧,证悟圣果。那时候听这些,真的就只是一个故事,师兄弟劳动之余,讲几个这类故事互相勉励,打发劳动的苦闷。不过也会有偷懒的时候,感觉表面上过得去就会对自己说,“这已经很干净了,既然是娑婆秽土,就不要太追求完美”。 记得有一次,老和尚回来,本来是很欢喜的,可是在寺院走了一圈下来,发现很多地方的卫生都不干净,老和尚很不高兴,但是他没有发火。他把大家召集起来,开始讲故事,先讲讲自己在外面的一些见闻,又说到寺院卫生,说景区的卫生比较脏,又说到比丘尼的寺院卫生很干净,又讲“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我们正听得津津有味,忽然,老和尚话锋一转,开始批评我们。当时说的很多话,我至今还记得。老和尚说“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社会大众对出家人的一种看法,过去祖师们提倡“农禅并重”“坐做并重”本身就是改变社会上对出家人的偏见。接着又说到柏林禅寺的建寺历史,他老人家过去每天都还要用水冲扫山门。又说到修行和生活的关系。修行与生活的关系让我有了兴趣,但是却又感觉没有入手处。扫地就是扫地,烧火就是烧火,怎么在这个过程中去修行、去安心呢?那时候自己给自己做了好多竹子的小牌牌,上面写一点“照顾话头”、“止语”之类的话,放在床头、灶台或者随身携带。虽然这样,还是感觉这些事与修行没有直接的关系,这样的问题,一直在心头缠绕,也没有个结果。 扫地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到了冬天,还要去扫雪。山上海拔相对高一点,在湖北那个地方,冬天山下下雨,山上可能就是下雪。雪一融化,天便会降温,又会结成冰,一结冰,山上的路就不通了。所以那时候,除了扫地扫落叶还要扫雪。相比东北,南方扫雪是一件极苦的活计。首先是天公不作美,下了雪会很快融化,又会很快结冰。薄薄的一层,很难除去,仿佛永远粘在地面一样。其次是工具不行,南方除雪,无非是锹而已,相对于东北每年都要做而形成的一套专门除雪除冰工具而言,这简直是苦不堪言。第三是人少路长,工作量大。那时候一段公路几十公里,结冰的路面起码要占二分之一,人工作业,少人帮忙,做下来还是很辛苦的。我在那一群出家师父中年纪算最小的,对于扫雪这件事就很不理解。我想,人少路长,也没有什么游客,大雪封了路,正好在山上打坐修行,没有外界的干扰,岂不自在?禅堂一支止静香,出门一片银色世界,真真是如诗如画的生活。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扫雪,反正是当家师安排的就去干。我则随心所欲,消极怠工,甚至干脆不开房门不出屋。有些年长的师父来叫我,我也不理,只在屋中读书,看雪,打坐而已。有一次,我随着大家出来,一位师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要出来干活,把寺院打扫干净了,才会有人来。”我听到这里,也不知道该做何感想,是要赞叹,还是要反驳?不过对于这件事到底和修行有怎样的关系我也不甚了了。 同是发生在那个冬天的事。我病了,在山上的一次停电后我感冒了。我请假下山,因为大雪封山,只能沿着公路步行。起初还好,寺院的出家师父们清出一条小路来,我一个人,背着一个包,沿着公路往下走。从一步一步走,到一段一段地滑,再到需要依靠工具艰难前行。路上不时遇到几位山上住的邻居,他们担着担子,步行去买一些生活必需品。这时想起来扫一扫路上的积雪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一路我出了一身的汗,衣服几乎全部湿透了,也不再发烧了,只是走路走得全身肌肉很是酸痛。我想,我才走一次就如此,那每天走在路上的人呢?这段经历算是刻骨铭心,人们对于苦难是有着先天敏感的。事后我也反思过。记得这学期开学的时候,教务长宗性法师讲当代佛教界的两大弊病—“小农意识、小资格调”,这八个字算把现前的情况作了高度概括。 人们在议论与自身无关的事的时候,可以说得很漂亮,说得很伟大,说得很超然,说得很轻松。一旦要亲力亲为时,就会变成完全不同的一副样子。人们总喜欢把平凡事物的神圣性与超然性披在自己身上,而把现实的平凡性和付出强加给别人。起码当时在扫雪这件事情上我便是如此。我们如果把佛法只当成是一种知识,一种文字,自然不会有任何体会。如果我们置身其中去体味,则完全不同。真理是会改变行为的,佛法更是如此。 在日本茶室庭院的设计中,有一个理念是对自然的展现。比如说他的布置,他的设计不能有过多的人为因素。你所看到的一切,都应该是对自然的一种呈现。有一位茶道宗师,他让自己的儿子去整理庭院。时值深秋,叶落幽径,他的儿子把落叶扫得干干净净。宗师看到了,却说他的儿子做得不对。老头走出庭院,在院子中很随意地扫了一些落叶。他的儿子很不理解,问道:“为什么不扫干净些呢?”老人家答道:“这样才是秋天。” 我当初不想扫地的时候,也曾经举过这则公案,后来发现我错了,而且错得很愚蠢。每一则公案都是很活泼的,我看到的只是不扫地这件事,却没有看见背后的“道”,就像我反感扫地,反感扫雪,却没有看到这件事背后的修行一样。出家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宗教仪式。仪式是一时的,生活却是一辈子。如果出了家,却一辈子都还是用世俗的思维活着,不过是光头俗汉而已。但是想要在平常生活之外去寻找一种神圣的存在,似乎也是枉费心机。修行就是如此,在不断地反思中修正自己,体验生活,在平凡中获得证悟神圣的信仰。这一点很难做到,往往是在两种偏执间徘徊,仿佛是一条波浪线。 追随师父学修“生活禅”,很惭愧啊,一直没能在生活中体会到禅的滋味,所以对于“生活禅”一直是羞于启齿,因为腹中空空。不过肚子里积攒了很多故事,可以分享给大家听,就像这个关于扫地的故事一样。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扫地的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梦见软弱无力

    周公解梦梦见软弱无力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软弱无力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老夫妻吵架

    一对性情乖僻的老夫妻发生了争吵,一直闹到地...官那里。败诉的一方以一种临战的姿态冲着对方嚷道:“我要到巡回法庭去告你。”>“我也陪你。”>“我的代理人会奉陪的。”

  3.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草原的主人:蒙古军队的装备和勇气第一部分

    关于古代蒙古人的军事和他们在战场上取得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人们知之甚多,但很少有人讨论他们的武器、盔甲、马匹和后勤.他们用什么装备?他们是如何处理伤员的?他们是如何与马合作成为草原的主人的?

  4. 世界船王包玉刚

    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和尼亚可斯,美国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这样做的。桑达士了解了包玉刚的长租经营方式和收入状况后,当即拍板同意向包玉刚提供数额不大的低息贷款。日本航运公司急于用船,所以愿意出面请它的银行资助包玉刚买船。他认定包玉刚是在说笑话。1962年,桑达士升任汇丰银行总经理,不到2年,汇丰银行便开始投资包玉刚的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包玉刚在汇丰银行的地位也稳步

  5. ... 说说经典句子-感人的情话

    其实,我也只是一个女孩,也是会偷偷地掉泪的。

  6. 有身莫犯飞龙鳞

    有身莫犯飞龙鳞有身莫犯飞龙鳞是出自《对雪醉后赠王历阳》的名句。君看昔日汝南市,白头仙人隐玉壶。子猷闻风动窗竹,相邀共醉杯中绿。历阳何异山阴时,白雪飞花乱人目。君家有酒我何愁,客多乐酣秉烛游。谢尚自能鸲鹆舞,相如免脱鹔鹴裘。清晨鼓棹过江去,千里相思明月楼。

  7. 反戈相向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 成语大全

    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8. 曹操若没有这位盟友,别说三国鼎立连能否崛起都是个问题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为了实现「”人生抱负”先后组建过各类的「”企业家联盟”。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后,各类联盟相继瓦解,曹操也走上了「”独立创业”之路。曹操创业期间先后与袁绍、张邈等集团进行过结盟,但终其一生真正意义上的铁杆盟友只有一个,那就是鲍信集团。图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一、鲍信是曹操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首先要说鲍信具有极强的识人之明。董卓刚到洛阳,鲍信就看出董卓将来必然祸乱天下。于是

  9. 梦见假冒产品 伪造 赝品_周公解梦梦到假冒产品 伪造 赝品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假冒产品 伪造 赝品好不好

    做梦梦见假冒产品伪造赝品好不好?梦见假冒产品伪造赝品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假冒产品伪造赝品的详细解说吧。梦见销毁假冒产品,预示你会战胜暗中捣鬼的敌人。梦见农具_周公解梦梦到农具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农具好不好梦见你认识的某个人给你假货,或是造假,这样的梦表示你对那个人心存怀疑,不信任他。梦见假冒产品伪造赝品的案例分析梦境描述:我平时不戴玉镯和玉坠。

  10. 兰台说史•为何这里会成为200多万人的“露天监狱”

    近日巴以局势持续紧张,自3月30日起,上万名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带举行...,...以方拒绝让巴勒斯坦难民回到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2018年3月30日,在加沙地带边境,巴勒斯坦人转移一名受伤的...者。出于安全与经济方面的双重考虑,以色列议会于2005年通过了单方面从加沙地带撤离的决议,将加沙地带交由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管治,但保留了对加沙陆上口岸、海上禁渔区与空域的管制权。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