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为什么要信仰佛教(图文)

 2002年五月,葛印卡老师到北美洲教导正法,并在四个月期间在35个城市演说。以下是葛印卡老师在五月佛诞日对联合国所做的演说,这是纪念佛陀的出生,开悟与涅槃的日子。可敬的法师们与爱好和平的朋友们: 我要感谢联合国与这次庆典的策划者,特别是缅甸与斯里兰卡的代表,让我有机会对可敬的各位演说。 看到目前世界的情况,不禁让人感到悲伤。人类已经成为人类自己的敌人, ... 戮不是因为个人的仇恨,而是因为对方是属于不同的派系或族群,不同的人种或国家。如此残酷的 ... 死无辜的人,连无助的老弱妇孺也不放过;现代科技也助长了悲剧,达到了史上前所未有的残酷地步。因此,人类现在非常需要根本的改变,来保护人类免于受到这些源自于负面情绪的罪恶所伤害。 这个世界已经染上了仇恨、焦虑与恐惧的疾病,需要一位杰出的医生来治疗。佛陀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医生,伟大的和平快乐医生。他对于和平的教诲,在今日就如同2600年前一样有效,他在那时候转动了 ... 。今日可能还更需要他的教诲。我们今天下午聚集在这里,向这位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致敬。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教诲是如何能够消除负面的情绪─也就是我们残酷暴力的根源,如何把负面情绪转变成正面的慈悲心。大多数时候,盲目的信仰以及对个人观点的执迷,产生负面的情绪,导致今日的人类悲剧。 我在我的家乡缅甸第一次学习内观课程时,首次接触到佛陀的教诲。我记得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给我一本小册子阅读。册子开头是佛陀对迦摩罗族人的一次开示。 佛陀说:不要因为以下的情况而接受任何道理: ·只因为你听过许多次;·只因为你相信传统或前人;·只因为很多人都这么说;·只因为符合你读的经典;·只因为听起来很合理;·只因为符合你自己的信仰;·只因为你的老师如此宣扬,你的老师很有魅力,你非常崇拜他;只有在你亲身体验与了解了这个道理,并发现这个道理是完满的,对个人或他人都有帮助,这时候,不仅要信仰它,而且要实践它。 这段讯息就像个磁铁。我是在不同的传统当中成长,我被教导接受经典与老师的教诲,不询问任何问题。当时我三十一岁,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的佛陀言语。我读了之后感到非常兴奋。 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关于自由思想的首次宣言。我非常清楚明白,佛陀的教诲是容不下任何盲信。于是我决定以开放的心态来尝试内观,接受我所体验到的事实。我走在这条道路上,每一天的经验都让我相信,这条路是合理的,实际的,与科学的。不需要盲目地接受,也没有疑惑,因为佛陀教导我,只有在我体验之后,才能接受任何真理。我也发现这条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是具有普遍性的,不分派别的。于是我非常有信心。 在十日内观课程结束后,我发现内观的教诲是完全以结果来定位的。对我在身体上,心理上,与心灵上都非常有帮助。因此,在第一次上完十日课程后,我就全心全意地接受了它,后来我就继续走上这条由佛陀所教导的道路。 十五年后,我得到老师的许可,开始到印度与全世界教导内观课程。成千上万的人,来自不同国家,属于不同教派,不同传统,都得到了同样的有益结果。内观吸引了来自各阶层的人,因为他们都发现内观是不分派别的,完全由结果来决定的。 教诲:正法佛陀传授的道路有以下的特性:1. Svakkhato-简单而且定义清楚,每个人都可以练习,不会有任何疑惑。 2. Sanditthiko-每一步都是根据当下的实相。没有想象,没有猜测,没有自我暗示或外来的暗示。 3. Akaliko-每一步都会在当下,在这一生带来完整的结果。这条路没有任何浪费。 4. Ehi-passiko-正法邀请你来亲自求证,亲身体验真理。 5.Opaneyyiko-这条道路是直的,每一步都越来越接近最终的目标,也就是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 6. Paccattamveditabbo vinnuhi'ti-能让来自任何族群的人,只要有理智,头脑够清楚,都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之内体验到真理。 当我们继续走在这条道路上,接受佛陀的教诲,我们会越来越清楚,内观的教诲不是想要使人改变宗教信仰。 内观的教诲不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可以提供所有人练 ... 。当我们阅读佛陀的话语,以及所有的批注,我们会很惊讶发现,在文献中几乎找不到“佛教”与“佛教徒”这样的字眼。佛陀自己从来没有用过这些字眼。他的信徒在数百年的时间中,也没有用过这些字眼。他把他的教诲称为法。他把他的信徒称为爱法者,寻法者,修法者,法师等等。印度文字中的佛教是Bauddha,这个字在巴利文找不到对等的字眼。 如果佛陀的教诲用“佛学”来代表,就会被局限在特定的团体中,但是法是无限的。法不是为了特定的团体或宗教,法是开放给所有人的。我们都知道“佛学”这个字眼现在被大众所接受。许多人使用这个字眼时,也知道这是指一个普遍存在的法。 八正道让我们来了解佛陀的教诲是什么,也就是八正道。之所以为正道,因为走在上面的人都会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尊贵的人,心胸纯正的人。 八正道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戒,重点如下: Sabba papassa akaranam 戒除所有不正当的行为─也就是所有在身体上或言语上,会伤害他人,或破坏他人平静和谐的行为。 第二部分是定,专注与全然的心,重点如下: Kusalassa upasampada 以专注全然的心来表现出正当的行为 第三部分是慧,重点如下: Sacittapariyodapanam 以洞见与洞察来净化内心 这三部分的练习就是过去诸佛的所有教诲,也是未来诸佛的所有教诲。因此被称为: EtamBuddhana sasanam 所有诸佛的教诲 佛陀的实际教诲所有的宗教都教导人要过著合乎道德的生活。这是所有灵修教导的本质与核心。然而,佛陀并不只想教导人们过著道德生活。他教导我们踏出重要的下一步:定,也就是控制自己的心。我们需要一个专注的对象。有很多专注的对象可以用来训练我们的心。佛陀自己就提出了许多对象,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自己的呼吸。他称此为观息─发展对于吸气与呼气的觉知。呼吸是所有人都有的,不分族群教派。没有人能反对练习觉知呼吸。谁能把呼吸划分为 ... 或印度教,基督教或犹太教,佛教或耆那教,锡克教或祅教,白种人或非洲人或亚洲人,男人或女人? 观息法就是要我们保持对於呼吸的觉知,在鼻孔以下,上嘴唇以上的范围。这是对于上嘴唇的单点专注─ uttarotthassa vemajjhappadese。当我们的心专注在这个小范围时,就会变得越来越敏锐。经过三天的练习,我们开始感觉到在这范围内的身体感受。然后,我们开始进行下一阶段的练习,也就是慧。 我们观察全身的感受,从头顶到脚尖。在过程中,我们会注意到,感受与心的状态息息相关。我们会明白,当我们做出不完善的行为时,就会在心中产生一些不净的东西。在我们 ... 生之前,我们必须先在心中产生极大的仇恨。 在我们偷窃之前,必须先有贪念。在放纵于 ... 之前,必须先有极大的贪爱。 我们伤害他人,就一定也会伤害自己─Pubbe hanati attanam, paccha hanati so pare。负面情绪如愤怒、仇恨、贪婪、恶念、嫉妒、自大与恐惧,都会使人变得不快乐、悲伤与暴力。我们就会开始激动。当我们激动时,这种激动不会留在我们自己之内,而会开始传送到他人身上,我们就会开始伤害社会中的其它人。我们能够从自己的身心结构之内,明白这个自然的律法。 有些人也许在做不善的行为时,看起来很快乐,但是其实他们就像是燃烧的煤炭上覆盖著一层很厚的灰烬─bha ... acchannova pavako。由于心理上的负面情绪,他们在里面燃烧,但是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这就是无明─avijja, moha。 对佛陀而言,无明不是缺乏了信仰或哲学的知识。无明是缺乏了对自己内在状况的了解。我们不了解我们会痛苦,是因为这层无明的遮蔽。没有人希望痛苦,但是我们还是一直痛苦,因为我们还是一直在产生贪爱与憎恶;我们一直对感受起反应。当这层无明被移去后,我们开始看见自己的内在,于是就会明白: “原来我是自己在制造痛苦,因为我对这些感受起了渴望。当感受是愉悦的时候,我就会产生贪爱,当感受是不愉悦的时候,我就会产生憎恶。这两种反应都会让我痛苦。现在我有了对策。当我了解了感受的无常本质,能够保持平等心,就不会再有渴望,不再有贪爱或憎恶。心的旧习性反应模式就会改变,我就会从痛苦解脱出来。” 这就是佛陀认为的慧。与任何哲学知识或宗教信仰都无关。这是关于一个人痛苦或快乐的真理,只要踏上了这条正道,任何人都能体验到。四圣道不是哲学上的教条,而是关于自身的实相,我们可以从自己身上印证。只有自己体验了之后,才能够成为真理,让我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当我们开始观察感受时,我们就是进入了心的深处。 在心中产生的一切,都会伴随著感受─Vedana-samosarana sabbe dhamma。就算是心中产生最短暂的意念,也都会伴随著一个感受─Vedana-samosarana sankappavitakka。这就是佛陀的伟大发现。 佛陀的另一个伟大发现,是我们会对感受产生渴望。这是在佛陀之前,佛陀当时,或佛陀之后的其它老师都不知道的一个事实。佛陀之前与佛陀当时的老师都会教导人们不要对色相起反应,也就是感官的对象──眼睛看到的事物,鼻子闻到的气味,耳朵听到的声音等等。他们说,“当你的感官接触到了色相,不要起反应判断它们是好或坏;不要起反应对它们产生贪爱或憎恶。”这种教导已经存在。但是佛陀说,我们其实不是对这些对象起反应。他举出了黑牛与白牛用一条绳子系在一起的例子(一个代表感官,另一个代表感官的对象)。黑牛或白牛本身都不是束缚;绳子才是束缚。佛陀说渴望的绳子才是束缚,我们会对感受产生渴望(贪爱或憎恶)─vedana paccaya tanha。这就是佛陀的伟大发现。他由于这项发现而得到解脱。 有许多其它老师都说,我们不应该对感受的对象起反应。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解脱。有许多老师教导人们不要产生贪爱与憎恶。佛陀解释说,只要有无明,贪爱与憎恶就会一直存在。因此他教导我们要消除无明。无明是什么?无明就是avijja。我们不知道自己内在的情况。我们不知道贪爱与憎恶的真正原因。我们就是无明。我们要如何消除无明?我们要解决问题的根本,以处理感受来消除痛苦。 只要我们没有觉知到感受,我们就会继续与外在的事物对抗,心里想“这个好丑”或“这个好美”。我们只是停留在表面。我们以为黑牛或白牛就是束缚的原因。事实上,束缚是我们对于感受所产生的贪爱与憎恶。一个酗酒者以为他是成瘾于酒精。其实他是成瘾于他喝酒时的感受。当我们开始客观地观察感受时,我们就开始消除无明。我们了解了感受的无常本质,对于感受就会产生慧。 这是自然的律法。缘起法就是现象自然规律的律法。不管有没有佛陀,缘起法是永恒的。佛陀说: “我从我的自身之内体验了自然的律法,缘起的律法;在我体验与了悟了这个律法之后,我要开始向其它人宣扬它、教导它、说明它、建立它。只有当我自己亲身洞见了它,我才能宣扬它。” 这就是这位超级科学家的大胆宣言。就像是不管有没有牛顿,地心引力的法则永远存在。牛顿发现了这个法则,对全世界加以说明。同样的,不管有没有伽利略,地球绕太阳运行的事实也是存在的。 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让我们可以采取相反的两种途径。如果我们继续对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盲目地起反应,我们就会增加我们的痛苦。如果我们学习对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保持平等心,我们就开始改变最深层的习性模式,开始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感受就是问题的根源。只要我们忽略了根源,这棵毒树还是会再次成长,就算是砍断了树干也不行。佛陀说: “就像树的树根仍然健在,虽然砍倒了这棵树,它还是会发芽只要潜在的贪爱没有根除,痛苦就会一再发芽生长。” 这位超级科学家发现,要彻底从心中的杂乱得到解脱,我们就必须处理心的根源。每一个人都必须斩断渴望的根。当整个树林都枯萎时,每一棵树必须获得滋养,除去根部的疾病,然后浇水,这样,整个树林才会再次欣欣向荣。同样的,如果要改善社会,每一个人都必须改善自己才行。要社会更加祥和,每个人都必须变得祥和。个人才是关键。 要全世界变得和平,每一个国家或社会都必须变得和平。在这里,我想要引述佛陀对Vajjian republic of Licchavis 的一段重要开示。佛陀提出了以下的实际建议,让Licchavis 变得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保持团结,定期聚会,他们就会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定期聚会,一起完成职责,他们就会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不要逾越了好 ... 的古老原则,以及他们的司法系统,他们就会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能尊重长者,听取他们的言语,他们就会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能保障妇女与孩童,他们就会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能尊敬他们在国内与国外所信仰的对象,并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他们就会更为强大。当时也有许多不同的教派,有自己的庙宇与崇拜的地方,有智能让所有人都快乐与满足。他们不应该受到骚扰,这样会迫使他们变成国家的敌人。他们崇拜的庙宇应该受到适当的保障。只要统治者对于有智能的人提供保障与支持,国家就会更为强大。 佛陀的智能建议也适用于今日,维持世界的和平与和谐。如果我们想要为世界带来和平,我们就不能忽视宗教的问题。 所有的 ... 都有责任保护人民免于受到外来的攻击,尽一切可能保障人民与领土的安全。完成了这个责任之后,也不能忘记,这些作法只能带来短暂的好处。善意与慈悲就足以消除任何教派的仇恨根源。在印度,美国与其它一些国家,曾经在监狱中举办过内观课程,我们已经看到内观如何改变罪犯。 ... 心中有恐怖主义的根源。我们已经看到一些顽劣的暴力犯罪份子,在监狱内观课程中得到了改变。愤怒,恐惧,报复与仇恨都开始瓦解,心中开始产生和平与慈悲。我们先让监狱管理人员学习内观,然后才对受刑人传授课程,带来了非常美好的结果。 在佛陀的教诲中,我们可以找到一座桥梁,连接不同的教派。佛陀教诲的三项基本部分─道德(戒)、心的专注(定)与心的净化(慧)─都是所有宗教与灵修的核心。戒定慧是所有宗教的共同准则。如果要过完善的生活,这三项基本准则是无法推翻的。佛陀教诲的重点就是要实行戒定慧,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正法。这是所有宗教的内在核心。但是我们没有强调核心,反而为了所有宗教都不太相同的外表而争吵不休。 历史证明了佛陀不分派别,宇宙共通的教诲,在任何地方或社会之中,从来没有与当地的传统文化发生冲突。佛陀的教诲反而像是糖融化在牛奶中,温和地滋养了当地社会。我们都知道当今的痛苦世界是多么需要和平与宁静的滋养。希望佛陀的教诲能为更多人带来和平与快乐,也使世界上更多国家得到和平与快乐。 愿一切众生快乐。 愿一切众生平静。 愿一切众生得到解脱!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要信仰佛教(图文)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梦到老伯伯变成小孩子,梦见老伯伯变成小孩子,老伯伯变成小孩子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老伯伯变成小孩子,梦见老伯伯变成小孩子,老伯伯变成小孩子相关的周公解梦梦见一位老伯伯变成小孩子,要小心提防,比你年长的人会陷害你。

  2. 陈慎吾一生,半部近现代京华中医史

    按:陈慎吾为陈修园之后,从学唐宗海、朱壶山一派,先生有儒人济世情怀,并一生践行。小编所敬仰的中医临床家,在先生履历中均有涉及。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刘渡舟的再传弟子日本学生小金井信宏,背景为90年代中日仲景学术交流来华求学。至2000年,波澜壮阔的中医奋发史告一段落。中医、乃至中华文化的脉络没有断,缘于总有那么一些人筚路蓝缕。正文陈慎吾教授(1897~1972年)原名租望,号陈慎吾。原籍福建闽候,生于当

  3. 大老粗的直率:韩复榘语不惊人死不休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为人性僻耽佳句。

  4. 葡萄的降火功效你了解吗?

    葡萄的口感是酸酸甜甜的,不少朋友都特别喜欢葡萄那种特殊的味道。从健康饮食的角度考虑,经常吃葡萄可以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医认为,葡萄有很好的降火功效,吃葡萄可以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葡萄生食能补气益血、强筋骨、通经络、利小便,久食能健身延年。葡萄的降火功效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是不是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葡萄性寒,可以起到一定的清火效果。

  5. 糖尿病患者不想后半生被脑梗死拖累,一定要把同型半光氨酸控制好

    不,有一项检查您必须关注,那就是同型半胱氨酸。在您的化验中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升高。同型半胱氨酸高的危害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指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这也就是说,2型糖尿病遇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加速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早期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可延缓并发症进展。

  6. 梦见换衣服拍照

    周公解梦梦见换衣服拍照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换衣服拍照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惊心吊胆的意思 | 成语大全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2回:“我们在这里也是惊心吊胆。”

  8. 明朝皇帝排序

      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历代皇帝简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

  9. 关羽到底有没有赤兔马?别再被演义骗了,事实是...

    吕布凭借着赤兔马的速度,加上自身高超的武艺,夺得了“三国第一战神”的称号。>曹操闻之大喜,以为关羽既然收了赤兔马,肯定会臣服与自己。假设它被曹操送给关羽,而关羽是公元220年死的,那么此时的赤兔马已经35岁。所以,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出结论,赤兔马压根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我们不要再被《三国演义》忽悠了。

  10. 一碗白饭的故事(图文)

    店内刚创业的年轻老板夫妻见他没选菜,一阵纳闷,却也没多问,立刻就盛了满满一碗白饭递给他。从此男孩除了连续假日以外,几乎每天黄昏都来,同样在店里吃一碗白饭,再外带一碗走。当然,带走的那一碗白饭,底下每天都藏着不一样的秘密。终于,那每次用餐只叫一碗白饭的男孩再度现身了。经过二十年艰辛的创业,男孩成功的建立了自己的事业王国。一碗白饭的故事,最先是经由一位朋友在散步时讲出,当时就感动莫名,记忆深刻。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