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云南清代流言书法作品“改土归流”是明清两代中央政权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的世袭统治,改行任命内地官员(流官)到边疆任职的政治措施,自明永乐年始到辛亥革命止,历时600余年。从现存传世的流官作品来看,他们的艺术作品以书法最为常见。王氏书法作品历为藏家所推崇,而王氏墨梅则更是珍中之珍了。阮元在云南为官十余年,大型书法作品较少见,传世的有书札一种。
云南清代流言书法作品
“改土归流”是明清两代中央政权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的世袭统治,改行任命内地官员(流官)到边疆任职的政治措施,自明永乐年始到辛亥革命止,历时600余年。清初,平定盘踞云南多年,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割据势力后,康熙帝对边疆省份实行直接委派巡抚和总督进行管理,在民族地区裁撤土司,设置流官。清雍正年间,中央 ... 派到云南的流官数量很大,官员的官阶更接近基层。
在云南做各级 ... 行政长官的“流官”,自康熙始,历朝不绝。流官大都来自文化较发达的内地,自身文化艺术修养较高。著名的有沈王赉、许宏勋、阮元、王文治、宋湘、顾莼、罗绕典、桂馥、林则徐、吴铁栅、龚树勋、张建勋、杨书绩等人。这些流官在任上,看到云南奇峻旖旎的河山,无不击节赞叹,吟诗作画,作品颇丰,且经久传世。从现存传世的流官作品来看,他们的艺术作品以书法最为常见。在流官的推动和影响下,云南也涌现出不少本土艺术家。
下面择其代表,介绍如次:
◆ 沈王赉
江苏淮安人,顺治年举人,放任云南州武定知府,有政绩。后到澄江府任府尹。书学二王兼欧阳询,笔触劲健洒脱。作品落款喜称山阴沈王赉,钤印两方,均为朱文方印:沈王赉印、霖武。
◆ 许宏勋
辽东人,字元功,为避讳清高宗(弘历)之弘,亦将弘写为宏。许氏于康熙二十五年出任云南按察使,尤锐经济实务,为官秉明廉慎,颇有政声。许氏尤擅大字,书法墨汁饱满,苍劲有力,落笔放荡不羁,浑如天马行空,龙蛇飞舞。落款多为弘勋两字,弘字右侧,喜连写,极似口字,勋字为连笔,很难辨认,只有熟悉者方能辨之。款下多钤印两方:弘勋私印,为白文方印;元功,为朱文方印。许宏勋在滇多年,留下不少墨迹,如昆明城内圆通寺的“圆通胜境”,昆明海口石城的“云庄”、“湖天锁钥”,通海县秀山涌金寺大雄宝殿匾额的“佛谷云深”等。这些字大小均达数尺有余,多被刻于大型匾额上,至今仍清晰可辨。
◆ 王文治
江苏丹徒人,字禹卿,号梦楼。乾隆十五年探花,官翰林侍读,后出任云南知府。王氏自幼聪慧灵杰,颇有才气,人人谓之真才子也,其以书法最擅,得董其昌神髓,书体秀逸天成,笔触流畅如云。乾隆年间,他与浙江钱塘梁同书齐名,但梁同书说自己天分不如王文治。王文治的书法秀逸淡雅,自成一体,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刘墉的书法讲究表现力,以浓墨气势和魄力胜出,王文治的书法,学习董其昌而无其深厚,书体秀丽,因故民间对他们两人的书法作品评价为“浓宰相,淡探花”。
王文治不仅能书,而且能画,间作墨梅,布局得当,思致清远,力道遒劲,横斜继影,笔墨简伏,颇有意趣。王氏书法作品历为藏家所推崇,而王氏墨梅则更是珍中之珍了。
王文治书画印章较多,常见的有:王文治(朱文方印),王氏禹卿(朱文方印),梦楼(朱文方印)等。
◆ 阮元
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晚年号怡性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五十六年大考得一等第一名,历官礼、兵、工部侍郎,山东、浙江、河南、江西巡抚,漕运总督,道光六年人云贵任总督,后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阮元氏学识渊博,尤工诗文,精于鉴赏金石书画,曾主编《皇清经解》。
阮元长于书法,书法气势磅礴。阮元在云南为官十余年,大型书法作品较少见,传世的有书札一种。阮氏善制石画,所谓阮氏石画,即是利用云南出产的苍山大理石为“纸”,在其上作画,或为单体,或为条屏,故阮氏又称自己为“苍山画仙”。阮氏的石画传世者极少,颇为藏家所珍重。其书法作品一般钤朱文方印:阮元印。
◆ 宋湘
广东嘉应人,字焕襄,号芷湾,嘉庆四年进士,编修官,在云南13年,任过永昌知府、曲靖知府、广南知府、顺宁知府等职。宋湘为官清廉,能书能诗,才思敏捷,落笔而就。在曲靖知府任上,他看到当地人民没有衣穿,便在马龙州设棉花行,教妇女从事纺织,很快纺织业风行全州,村村寨寨机杼之声相闻,人民不再缺衣少穿,当地老百姓都把生产出来的布叫“宋公布”。在广南府任内,由于城中地势较高,居民饮水困难,便开凿东西水池,供水汲引,方便了百姓。在永昌任上,他护送迤西道员到大理,为秀丽的风光所倾倒,即书就了洋洋数言的《洱海行》。他还以超前的环境保护意识,买了三担松子让当地人种到苍山上,写《种树碑》,碑文行草,字体遒劲,句子明白流畅,富于情感。
《种松碑》的碑文是这样写的:不见苍山已六年,旧事如梦事如烟,多情竹报平安在,流水桃花一惘然。古雪神云看几回,十围柳大白头吹,才知万里滇南走,天遣苍山种树来。一粒丹砂一鼎封,一枚松子一棵松,何时再买三千担,遍种苍山十九峰。
目前,宋湘传世作品不多,我们见到的其行书作品《洱海行》,笔触清雅秀丽,圆润流畅,足见其书法功力的深厚。
◆ 桂馥
山东曲阜人,字东卉,未谷,号雩门,别号肃然山外史,晚称老苔,一号渎井,又自作篆印:渎井复民。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委以云南永平县知县,其学识渊博,长于金石考据,深为当时的方家翁方纲、阮元推崇。擅篆刻,隶书行体优雅、匀称,工八分书愈小愈妙,被八分书论者推为百余年第一人。到了晚年,他开始喜欢写生,好作墨竹,竹影数竿,苍苔数点,意趣横逸。当时桂馥在与作画之人讨论画技时,提出点苔最难的论断,并将号改为老苔,以示后生。桂馥除了能作墨竹以外,尚能山水,宗法倪瓒、黄筌,作品生动活泼,别有情趣。
◆ 林则徐
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字少穆,元抚。嘉庆十年进士,后官至大学士,道光间出任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查办 ... ,主持虎门禁烟,旋因 ... 战争硝烟轰起,失利被革职,发配新疆伊犁,在新疆期间林氏兴办水利,辟垦屯田,声绩俱佳。后擢为陕西巡抚,云贵总督,谥文忠。
林则徐两次到云南任官,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任云南乡试正考官,乡试结束后主持选编《乙卯科云南乡试录序》和《乙卯科云南乡试策问》,道光年间出任云贵总督,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林则徐于是年正月十五,到昆明东郊万寿寺赏茶花,写下了《万寿寺看茶花有作》:
火伞高张祗树林,赭珠遍照空王院。
花气晴当雨后天,朝曦初映信鲜妍。
进开新瓣浓于染,擎出两支烂欲然。
最宜佛座东偏看,银海光摇红不断。
谁抛朱娟树头缠,炽岂洪炉林下煅。
林氏被谪伊犁后,除政事以外,潜心研究书法,卓有成效,以小楷最工整,秀逸清雅,布局得当,宛转流畅。除楷书以外,林则徐的对联也很有名,特别自然关合,别有遗韵,如:室有天游人与古会,竹印水畅兰为风和。
◆ 顾莼
扛苏吴县人,字希翘、羹号、南雅,晚号益尊、文坛老。嘉庆二年进士,授编修侍读,旋人翰林院,嘉庆十七年为云南学政,督学滇南,后至通政副使。顾莅任滇地后,深感滇之所以落后,罪在文化之不发达,誓致力于云南教育事业,并身体力行,为诸生讲学,创立《五华书院》,亲自手书了朱子百龙洞规,让学生遵守。
顾书法颇佳,学欧阳询,而有所创变,字体饱满,笔力苍劲,厚重,深为藏家所重。多钤朱文方印:“顾氏南雅”印或“南雅”。
(摘自:《文物天地》2004.07)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