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谦之简介 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与领袖寇谦之生平 少奉五斗米道,后从成公兴于嵩山修道。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与领袖,南北朝新天师道的改革者和代表人物。>寇谦之为北魏著名道士,原名谦,字辅真。自称东汉光武帝时雍奴侯寇恂的十三世孙。>寇谦之夙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年时曾修张鲁之术,服食饵药,历年无效。后随仙人成公兴,随之入华山,采食药物不复饥。后出山入世,整理改革已不大合时宜的天师道旧制度及科范礼仪、道官教义等,后世道教斋仪奠定了基础。
寇谦之简介 寇谦之简介 寇谦之(365-448),字辅真,上谷昌平(今北京)人。出身北方士族,年轻时修习五斗米道,后从成公兴至华山修道。之后,宣称太上老君授予天师之位,辅佐北魏太武帝(423-452在位)。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他对张道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所创建的天师道教义进行...
寇谦之的故事 >寇谦,又名谦之,字辅真。由于不小心,失火烧了仙宮七间房子,上仙罚他到下界为寇谦作七年弟子,也是给他一个引渡寇谦得道的饥会。后来,成兴又到关中,给寇谦的姨母家作仆人。成兴看在眼里,就问寇谦:>“近来先生神色不好,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寇谦按成兴的指导,一一布筹。原来,这是对寇谦的一次考验。寇谦十分悲痛,遵照遗嘱,为他沐浴净身,安排后事。
第六章 上海与我 - 忏仪的渊源 第六章上海与我-忏仪的渊源忏仪的渊源我在上海的几年之中,可以说都是过的经忏生活,在大圣寺做小和尚,固然不用说了,后来到了静安寺,做了学僧,还是没有离开经忏。经忏,似乎是危害了数百年来的中国佛教。在寇谦之的重要发明中,有一部诡称是受赐于太上老君的道书,叫作《云中首诵新科诫》,一共二十卷。
寇谦之的故事_宗教信仰 张明申家世出身公元363年,有一天,东莱太守寇修之家里,产下一对双胞胎,大的取名寇赞,次的取名寇谦。寇修之原是上谷昌平人。成年之后,在后秦姚氏政权时期,曾做过襄邑令。刘裕北伐,灭了姚泓,任命寇赞为安远将军、南雍州刺史。南雍州就是这样一个侨置的州郡,治所设在洛阳,主要管理这些流离难民。后来,寇赞又归顺北魏,北魏加封他为河南郡公,仍旧治洛阳。寇谦,又名谦之,字辅真。丹道周天与气功周天_宗教信仰
道教的法术和神通都有哪些?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与其他宗教相比,道教最明显的特点是注重实践。道教徒修炼的终极目标是长生久视,成仙不死。因此道士们不断地寻求可以长生的...。正是历代道士的不断尝试,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道士们在修炼实践中,同发明了很多的道教法术。这些道法神通,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向前发展。那么,道士们的道术具体有哪些呢?
南北朝,十六国君主对儒释道选择,太武帝灭佛,孝文帝儒释并用 导语,南北朝时期,儒释道的发展,十六国君主对儒释道的选择,重点讨论太武帝和孝文帝时期,太武帝灭佛,孝文帝儒释并用我国历史上有三个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这三个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却在文化思想上出现生动繁荣的景象。
东汉时期的五斗米教,如何成为隋唐时期的国教?这个人功不可没 道教的源起除了后世人追溯的《道德经》,更为正式的开始应该是东汉时期由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教,而后在隋唐时期逐渐成为中国的国教。对于这样的转变,这个人功不可没。同时新派五斗米教还不断打压民间其他宗教,进一步降低了宗教对统治阶级的威胁。到了东晋时期,新派五斗米教依然支持维护现有统治,而旧派五斗米则一直试图发动起义反抗朝廷,新旧五斗米教的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