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在南沙区鱼窝头大街,旧称「”鱼虾窝”,今称鱼丰大街,这里曾经是鱼窝头最繁荣的中心区,终日人潮熙攘络绎不绝。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新商业区的落成,鱼丰大街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昔日繁华喧嚣的大街渐变冷清。在稍显破落的街道两旁,大大小小的商铺或关门或迁走,只有几家仍然坚守着,有着几十年历史的鱼窝头供销社日杂商店就是其中之一。父铺女承坚守只为街坊情陈红梅,今年40多岁,是这家日杂商店的经营者。记者来采访的时

在南沙区鱼窝头大街,旧称「 ”鱼虾窝”,今称鱼丰大街,这里曾经是鱼窝头最繁荣的中心区,终日人潮熙攘络绎不绝。 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新商业区的落成,鱼丰大街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昔日繁华喧嚣的大街渐变冷清。在稍显破落的街道两旁,大大小小的商铺或关门或迁走,只有几家仍然坚守着,有着几十年历史的鱼窝头供销社日杂商店就是其中之一。 父铺女承 坚守只为街坊情 陈红梅,今年40多岁,是这家日杂商店的经营者。记者来采访的时候,恰巧梅姐在店内做饭,「 ”平时都是自己一个人在看铺,中午那顿饭也在铺里解决了。” 梅姐的铺面约60多平方米,店内满满地摆放着各色各样的杂货商品,看上去都有一定的历史,有很多甚至连名字都叫不上,就连盛放商品的桌椅都充满着岁月的痕迹。 据梅姐介绍,最早的时候,店铺是以供销社的模式经营的,当时她父亲是供销社的一名员工。后来供销社改制,她父亲就把店铺租下来自己经营,辗转间,老父亲又把铺交给了梅姐。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在墙上挂着那一张已经泛黄的营业执照清晰地记录了这段历史。 「 ”以前这条街是市场,又是糖厂的必经之路,平时很多人会经过这里,每逢墟日更是挤满人,十分热闹,1998年新商业区建成后,这里才逐渐衰落。”梅姐回忆说。 当记者问及店铺现今的经营情况时,她表示:「 ”整条街都很冷清,杂货铺靠的都是老街坊们的支持,做的都是老街坊的生意,店铺之所以坚持做下去,为的也是服务这班老街坊,目前店铺勉强能维持”。 旧时物件 蕴含水乡人智慧 木糠炉、「 ”激死蚁”、煤油灯、镰刀,这些名词年轻一辈可能从未听过,但这些「 ”新奇”的物品在这家杂货铺里通通都能找到。 「 ”店里很多商品在市面上已经消失了,我们是通过很偏僻的渠道才拿到货,有部分货品更作为展品收藏在东涌的三大展馆当中。”梅姐介绍说。 老街坊楠哥把商店形容为「 ”博物馆”,因为这里蕴含了太多旧东涌的历史回忆,其中还不乏凝聚水乡人智慧的物件。在还没有使用上煤气炉的日子里,木糠炉几乎是东涌人家厨房的必备物件。与一般的炉灶不同,木糠炉没有放柴火的口,只是在炉的底部预留了一个通风孔,使用时先将一根木条垂直地插在炉中,然后在炉内放满木糠,压紧后把木条抽出,这样中间的空出来的地方就会与炉底通风孔连通,煮食时在通风孔生火。 「 ”以前东涌木工多,产生的木糠也多,旧时人家会用5毛钱买上一袋木糠用木糠炉煮汤、熬粥,木糠炉最大的功用就是不需要人守着炉添柴加火,人们可以腾出时间来干活,一般出门的时候生好火,回家的时候汤或粥就做好了,原理很简单却非常巧妙。”楠哥介绍说。 另一种介绍到的容器称作「 ”激死蚁”。其外形就像陶瓦缸,但缸口经过特别设计可以装水(水不会渗进缸内),使用时就把瓦盖扣在缸口上,经过水的密封,蚂蚁爬不进去,于是人们就形象地把这种缸称作「 ”激死蚁”,感觉就是说能把蚂蚁都气死,非常有意思。 此外还有柴刀、草刀、火水灯、糖缸等,每样物件都经过祖辈们精心的设计,蕴含着水乡人的大智慧。 小小片糖 儿时最快乐的记忆 说起杂货铺,人们第一感觉就是包罗万有,因为在店里几乎所有的日用品都能找到,而对于一家已经上了年纪的杂货铺,置身其中能找到的不但是生活所需,还能寻回那些年的记忆。 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许多东西都显得弥足珍贵。例如「 ”片糖”。以前由于加工工艺落后,白砂糖的身价水涨船高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价钱相对适中的「 ”片糖”代替。「 ”旧时糖是用缸来装,一缸就相当于现在的一箱,每家每户都会备一大缸糖,足够一年的使用。 「 ”以前没钱买糖果的,大人在出门前偷偷带一块片糖,等工作回来后就从口袋里拿出来,掰开一小粒一小粒分给孩子吃。”孩提时代,最开心就是爸妈工作回来的时候,因为有糖吃,那是最好的零食了。”老街坊康叔回忆道。 而最令人回味的,就要数「 ”小茶煲”焗饭。这种焗饭方式几乎已经失传了,但「 ”小茶煲”在杂货铺的角落里还能找到。「 ”小茶煲”只有拳头大小,旧时人们会把蜜枣泥、肉泥、汤汁和米放进煲中,然后把煲整个放进炉灶的柴火里,利用余温把饭焗熟。 「 ”这饭很香很软,几个月大的婴儿都喜欢吃,那种味道我这辈子都难以忘怀”,经常光顾的街坊明叔说。 时光冉冉,谁也阻挡不了岁月巨轮,人们或许在经济建设的洪流里,离开了这片土地、离开了鱼丰大街,鱼丰大街和大街里的商铺,或许也会渐渐隐退。但记忆依然,没有褪色,而且还将长久的留在每个水乡人的脑海里。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片糖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