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周民族的史诗也不例外,它同样兼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价值。这些都是研究周民族历史的珍贵史料。《诗经》的主体是抒情诗,而史诗则是以叙述为主的。
点击标题下的诗经情话一键快速关注
❤美文怡心,美图怡情,诗经情话,不见不散
一、 周民族的五大史诗
《诗经》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即《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其中《生民》讲述周民族的第一个男性始祖后稷神异的诞生,以及后稷发明农业、定居邰地(陕西武功)的历史。《公刘》周人祖先公刘带领周人自邰迁居冰地(陕西郇邑附近)以及在此开垦荒地、建设家园的历史。《绵》古公父的迁徙,由于戎狄的侵扰,周人由豳迁至岐山之南名“周”的平原沃野。从此这个民族才自称为周人。《皇矣》歌颂周文王讨伐崇、密两个小国的战绩。《大明》赞颂武王在牧野大胜,一举灭商的事迹。
二、周民族史诗的多重价值
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是周民族史诗的多重价值。顾名思义,“史诗”是历史和诗歌的统一,因此它必然具有历史和文学的多重价值。周民族的史诗也不例外,它同样兼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价值。
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
1.记叙周民族产生、发展的历史;它以周民族的发展历史为中心,以几次大迁徙(迁豳、迁周)和大战争(讨伐崇密、牧野之战)为重点,记叙了周民族发祥、创业直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过程。
2.反映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关于当时周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各方面的情况。比如,从《生民》这首诗中姜嫄神奇受孕以及生子之后三弃三收的神话故事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周人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还很低。从后稷发明农业的传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从公刘率领人们建造房舍的描写中可以了解周人的建筑水平。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生民》中了解到周人的祭祀礼仪等。这些都是研究周民族历史的珍贵史料。
周民族史诗的文学价值:周民族史诗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它代表了公元前11世纪我国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其成就可概括如下:
1.比较浓厚的神话传说色彩,如《生民》中姜嫄神奇的怀孕、后稷被母亲三弃三收的过程中的种种神奇。
2.叙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诗经》的主体是抒情诗,而史诗则是以叙述为主的。例如《公刘》一诗记叙了周民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从邰地迁居豳地,初步定居并发展农业的历史,但是诗歌的每章都以“笃公刘”(忠厚老实的公刘啊)起首,把公刘的形象和民族的历史、族人的爱戴赞美之情结合在一起,使得叙事中有了抒情的成分。又如《生民》一诗的最后详细描写了周人在丰收之后祭祀祖先的场面,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对神灵的虔诚感恩。这种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使诗歌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同时也塑造了一个个光辉的先王形象,如充满了神异色彩的后稷、勤劳智慧、深受景仰爱戴的公刘等。
3.周民族史诗也很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这些史诗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如《生民》中姜嫄怀孕、后稷出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公刘》先写迁移前的准备、次写启程出发,再写公刘察看周原,最后写周人在豳地停留下来开垦土地、建设家园。但是其结构上却很多独特之处,经常用相同的词语领起一章,如《生民》连续六章以赞叹的语气词“诞”发端,《公刘》以“笃公刘”发端,这样既构成了章节之间的排比,增强了诗歌外在形式上的层次感;又通过同一种感情的不断反复,使深层内容紧密相连,将全诗融为一个浑然的整体。
4.周民族史诗还很讲究修辞技巧,多用比喻等手法增强史诗的形象性。如《生民》用一系列的排笔描写后稷种植庄稼,《绵》中用瓜瓞自小变大比喻周民族的由弱变强。
5.擅长使用叠音词来摹声摹态,不仅生动传神,还增加了诗的节奏感。如《生民》中“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 图文来源于网络。“诗经情话”微信平台整理发表。
❤ 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
❤ 投稿、荐稿、合作邮箱:yiduolian@foxmail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