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前正觉山苦行洞:玄奘大师亲见佛陀苦行像

从苦行林山上眺望,远处就是尼连禅河。(凤凰网华人佛教 重影) 尼连禅河(资料图片) 佛陀苦行像(资料图片) 释迦太子出家后一直向南走,净饭王为儿担忧,特地派遣了五位侍者跟随太子一同出家。一行六人进入当时的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和加雅地区)境内。 《大唐西域记》所记载的摩揭陀国方圆五千余里,城中居民不多,气候炎热,土地肥沃,适宜庄稼生长,其中有一种特异的稻谷,颗粒粗大,色香味俱佳,当地人称之为“供大人米”。当地民风朴实,重视学问,尊敬佛法。有五十多所寺院,一万多位僧徒,多数崇尚大乘教法。也有几十所外道庙宇,信徒很多。 玄奘大师曾在摩揭陀国巡礼了一连串佛陀苦修及成道的遗迹,包括苦行林、尼连禅河、前正觉山、菩提树和金刚座等。 当时恒河的南岸有一座旧城,方圆七十余里,虽然荒芜很久,但基址还在。此地因王宫中有很多香花,所以最早称为香花宫城,后来改名为波吒厘子城。从旧城向西南走四百余里,有一座大山,大山西北三十余里的山坡上有一所寺院。寺院背靠山岭,台基高大,楼阁峙立在悬崖边。寺内有五十多位僧人,都学习大乘佛法,这里是德慧菩萨降服外道的地方。从寺院向西南走四、五十里,渡过尼连禅河便抵达迦耶城(即今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市,佛陀成道地菩提伽耶即位于伽耶市郊)。城西南五六里是迦耶山。从迦耶山向东南渡过大河便是前正觉山。从此向西南走十四五里,就到了菩提树。菩提树周围有砖砌成的围墙。 这些遗迹相隔不远,可一路寻访到。 前正觉山由一群小山峦组成,是典型的火成岩地区,但形成年代较短,所呈现的是灰、黄色砂岩,表面风化严重。佛在世时期,此处大地曾震动摇晃,地壳运动频繁,这与现实地质状况相符。山上没有树木,甚至连草也极少,基本是凸显的石山。这一带属于平原区,即使小山丘也不易见到,所以从河边遥望此山,极为醒目。 前正觉山上的龙洞,相传为佛陀降伏毒龙并留影的“留影窟”(资料图片) 当年释迦太子在到达金刚座前,路过前正觉山,仰观此山非常幽静,便欲在此证得正觉。但刚到山顶,便大地震动,山体倾摇。山神惶惧,告诉太子:“这里不是成等正觉之福地,如果滞留于此入金刚定,大地将会震陷,山也会倾覆。”于是,太子由西南下山。半山处背向山岩面对深涧的地方有一座石窟(即苦行洞),太子便在此结坐。这时大地再次震动,净居天在空中告诉太子:“这里不是如来成就正觉之处,距此十四五里,离苦行林不远的菩提伽耶有毕钵罗树,其下有金刚座,是过去未来诸佛成正等正觉之处。恳请菩萨前往。”太子刚起座,洞中的龙请求说:“此清净地是证明您成道的地方,请慈悲方便,不要忘怀。”太子已经知道这里不是成佛之地,为了使龙满愿,在石壁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后便前往菩提伽耶。 现在人们提起前正觉山的遗址,主要指半山腰的石洞和其旁的台地。这里生长着多种热带植物,包括菩提树、娑罗树、大小叶榕树、椰树和一些不知名的灌木。尼泊尔和印度山林中到处可见的黑叶猴(长臂猿)和猕猴,在这儿也有一大群,约上百只,调皮可爱,每当有人上山时,它们便主动跑来讨东西吃。我们在台地上发现了一些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的庙宇。当你到达时,那里的印度教或耆那教徒都会向你诚心介绍寺院里的佛教古文物,但更重要的是向你化缘。在寺院的左后山腰,便是佛教徒十分挂怀的苦行洞。 苦行洞洞口狭窄,只容一人进出,进入后方觉宽敞,能同时容纳七八人禅坐。洞后的中央位置有一尊苦行释迦太子像。原来洞中并没有塑像,只有当年佛陀留在石壁上的影像。早年人们不论贤愚,都能看到这个影像,但在玄奘大师的年代已非人人能见了。据说大师朝礼此洞时,由于不见佛陀圣像,悲从中来,恸哭不止。大师就地跏趺,其后洞内金光闪闪,明亮耀眼,佛陀的苦行像显现目前,玄奘大师感慨顶礼。 洞内佛像身高与真人相近,是仿照巴基斯坦拉赫尔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公元2世纪所造的佛陀苦行像塑造的。近看塑像,佛陀由于长期的苦行而身体羸瘦,肋骨突出,肌肤泛起了皱纹,手臂与下肢上看得出血管与肌腱,眼窝深陷,腹部凹陷。整座佛像栩栩如生,刻划出了六年中释迦太子为追求真理而苦行的形象,感人至深,激发起人们对佛陀的无限崇敬。 尼连禅河边(资料图片) 佛陀在尼连禅河洗浴后,牧羊女苏嘉塔以乳糜供养了佛陀。这里就是苏嘉塔之丘,阿育王曾在此建塔纪念苏嘉塔。(凤凰网华人佛教 重影)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前正觉山苦行洞:玄奘大师亲见佛陀苦行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僧取经走过的河西走廊,至今仍是中国重要的「 ”地理大发现”

    【图说:河西走廊的美景下,也蕴藏着凶险】真实的玄奘,绝不是《西游记》中有猴子保护的唐僧公元六百二十七年,28岁的玄奘法师终于逃离了「”被软禁”多时的长安城。此时,距大唐立国才九年,唐太宗...统治大唐才一年,还远不是日后的盛世气象。北边的边疆,游牧的突厥人重新崛起,铁骑经常南下,正对新生的帝国虎视眈眈。为了准备与突厥人的战争,大唐实行禁边政策,严禁大唐的百姓外出。梦想着去往佛教发源地寻求佛法真谛的

  4.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5.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6.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7.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8.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9.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10.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随机推荐

  1. 乘间投隙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chéngjiāntóuxì【解释】乘机挑拨离间。【出处】宋·辛弃疾《九议之一》:“然而特怵于天下之士不乐于吾之说,故切切然议之,遂使小人乘间投隙,持一偏可喜之论以媒己私利。”【例子】万一防闲阔略,不幸有李园,吕不韦之徒乘间投隙,岂细故哉。清·张廷玉《明史·徐文华传》【相关】百度“乘间投隙”

  2. 丢卒保车是什么意思?

    【拼音】diūzúbǎojū【解释】本是象棋术语。后比喻丢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出处】【例子】【相关】百度“丢卒保车”

  3. 三国时期郭嘉比荀彧差多少,根本没法比!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看着就像一个笑话: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要是忌惮一下荀彧荀攸张昭周瑜还有可能,至于郭嘉,又怎么会放在诸葛亮眼里。

  4. 复仇之神

    乌列在她炽烈的眼泪的浇灌下又复活了。吉利异乎寻常的胆略使他获得了一种超自然的神力。吉利成了大地上一切生灵的主宰者。这时,他忽然听到吉利的声音:“卡鲁不听我的活,吃了自己的儿子。为了惩罚,卡鲁和所有经我之手造就的人种,都将受劳累奔波之苦,有生有死。”吉利要卡鲁烤着吃,当卡鲁照办之后,他又说:“你吃的是自己的儿子。”接着,吉利把鹤招来,叫他守住这条蛇,并把蛇打死。

  5. 中国最早的火锅是从何时开始使用的?

    在当今饮食活动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火锅,一个小小的火锅容入了各种食物,它不但能够满足食客的不同口味,而且也是烘托气氛联络情感的媒介。其实火锅并不是近代人的创举,翻开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火锅早在3000年前商周时就已经使用,不过那时它不叫火锅,而是叫温鼎。

  6. 赶鸭子上架造句_赶鸭子上架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赶鸭子上架gǎnyāzīshàngjià赶鸭子上架的意思和解释: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赶鸭子上架的出处赶鸭子上架的例子那当然,这不是~的事。赶鸭子上架造句例句:平常要他写写文章还行,这做主持人他也是赶鸭子上架头一回。家庭装修的高峰时期已经临近,不少头一次做装修的消费者不得不“赶鸭子上架”。Thatday,aftersheconnectedthephone,Iwasforcedtostartchatting.Iwasextremelynervousatthetime.Ididn’tknowwhatI

  7. 摘瓜抱蔓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zhāiguābàomàn【解释】比喻一扫而空。【出处】语本唐·李贤《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例子】狡日思逞,岂仅得一青岛而可以餍其欲哉?将见摘瓜抱蔓,舐糠及米,着着进逼,而无已时。《“...”爱国运动资料·陕西学生一九一九年五月三十日通启》【相关】百度“摘瓜抱蔓”

  8. 梦见被骡子咬

    周公解梦梦见被骡子咬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被骡子咬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大山小山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dàshānxiǎoshān。

  10. 轻松周末祝福

    周末是稍纵即逝的,别浪费,好好休息。宁静的时间凝结快乐的主题,点播快乐的歌曲,翻阅快乐的文章,品尝快乐的佳肴,绽放快乐的微笑,度过快乐的周末,朋友,祝你有个和谐放松的周末。轻松度周末,送你可持续的发展与幸福!亲爱的,周末愉快!周末到来,回报你的爱,眷顾你的家,幸福伴天涯。美不美,周末随;亲不亲,周末人。你的脸上有阳光,因为有我祝福伴身旁。周末了,戒戒该给自己放假了。宁静的秋天,美丽的周末。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