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说起胡适很多人都不陌生,比如他是北京大学曾经的校长,他提携了沈从文等等,但是他最大的功绩是在新文化运动中,1917年1月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自它开始,中国的新文学才迈开了它的一大步。除了内容和形式,还在于这篇文章是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先驱,它体现了作者胡适的的责任感和敏锐度。对鲁迅与胡适,或许当如是观。

大家说起民国,除了了解一些旖旎的情史,大师们的趣闻,当时的民风,更多的人们在提起那段历史是带着一种难过的心情的。因为民国不光有浪漫,不光有大师云集,更多的是民族的灾难,从辛亥革命打破封建的统治,到建立中华民国,到建立新中国,历程是艰难的。但是除了政治运动,除了 ... 上的斗争,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对于打开民智,对于打破封建,对于建立共和,也是起了巨大的作用的。但是到底哪个人贡献最大呢? 在民国建立之前和建立初期,我国一直是用的是文言文,特别是在书面用语,大家读书的时候都是学习过文言文的,大家应该是知道的,文言文非常的艰涩难懂,语法也很复杂,所以学起来很困难。因为民国乃至更早的时候,有很多人是不认字的,而不认字的人太多了,文化程度普及度不够,国力自然就衰弱了。现在呢,我们平常读书也好,讲话也好,使用的都是白话文,白话文的普及很大的提高人们了解知识的容易度,有很大的好处。但是白话文的普及并不是很容易的,因为文言文在我国使用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在汉字形成之初,到人们可以简单地书写,使用的都是文言文,一直到清末,文言文的使用历史有几千年了。一时的要废除它自然遭到了很多反对,有学者说白话文是"贩夫走卒"之言,非常的抵触白话文运动。 但是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现在我们使用的并不是文言文,白话文运动是成功了的。然而提起白话文运动,大家自然地就会想起历史课上学 ... 新文化运动了,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而新的文学自然就是以白话文为载体的新的文学体裁,新的文学内容了。新文化运动起于"新青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比如新青年上刊载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但是我们还需要看到一个人的贡献,那就是胡适先生。 说起胡适很多人都不陌生,比如他是北京大学曾经的校长,他提携了沈从文等等,但是他最大的功绩是在新文化运动中,1917年1月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自它开始,中国的新文学才迈开了它的一大步。他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新文学的改良树立了一个标杆: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 ...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这八个条件直接给新文学树立了标准,让新文学的发展得以规范化,让当时的人们有了发展新文学的方向,非常的实用。除了内容和形式,还在于这篇文章是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先驱,它体现了作者胡适的的责任感和敏锐度。所以有学者评论胡适:将鲁迅精神比做"药",把胡适思想看成"饭"。饥饿的民族最急需的是"饭",但不要忘了,鲁迅这副"药",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对鲁迅与胡适,或许当如是观。而且忽视先生不光提出理论,还以身作则,亲自写白话新诗,来给大家做参考:《两个黄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虽然简单,但是贵在它是第一首,比如胡适先生的第一首新诗集《尝试集》,都贵在它走在了文学发展的前列,也正是因为胡适的理论和首先尝试,才有了新文学的发展,才有了后来的白话文运动的普及,才有了后来的近代文明的发展,虽然不是他一人之功,但是他的首倡之功合该被人铭记,也正是因为此,他才在文学史上有了自己的地位。
本文标签:胡适文学历史地位文学历史新文化运动文化读书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