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代名将马援为什么死后蒙受冤屈?

  刘秀做了东汉开国皇帝后,并没有像他的老祖宗刘邦那样“兔死狗烹”般的屠杀功臣,而是善始善终的对他们论功行赏,令其颐养天年,寿终正寝。刘秀死后,汉明帝刘庄继承了老爸的遗志,继续推行功臣优待政策,不仅从开国元勋中选出了号称“二十八宿”的二十八位功臣,还命人为他们画像,并放置在洛阳南宫的云台阁里,以示感念之情。

  二十八人中,骠骑将军慎侯刘隆曾因“度田令”风波被免为庶人,但汉明帝仍将他列入云台阁,可见汉明帝对开国元勋有着一分为二、功过分明的历史态度。然而,论战功、论政绩、论操守,与二十八人相比,均属上乘的伏波将军马援,不但没有进入云台阁中兴名臣画像之列,反而受到谗人陷害,死后蒙受冤名,可就让人纳闷了。

  马援(前14—49),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战国名将赵奢后人。投靠刘秀后,马援先后率军攻灭隗嚣、平定西羌、远征交趾、出兵边塞、平乱武陵,为华夏版图的统一,为东汉政权的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马援为东汉征战一生,最后病死军中,实现了他“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的壮志。然而,当他“马革裹尸”回来的时候,不但没有受到英雄的应有待遇,还差点儿死无葬身之地。马援死后蒙冤这件事,不论史书记载,还是民间传说,都异口同声的把刘秀的女婿梁松作为罪魁祸首,是因为多次得罪驸马爷才引发的。但在笔者看来,造成这一冤案的元凶,应该是深得马援之力的光武帝刘秀。

  在封建帝王行列中,刘秀算得上是一位开明君主。他实施“以柔道治天下”的策略,广泛吸收和笼络文臣武将,尤其是对于有本事的人,他更是求贤若渴,委以重任。马援投靠刘秀的时候,正是刘秀创建宏图大业的关键时期。当时,隗嚣雄居于陇西,公孙述称帝于巴蜀,这两支强大的军事集团,成为刘秀一统天下的巨大阻碍。作为隗嚣的属下,作为公孙述的老乡,马援在对比了三方的优劣之后,决定投靠势头正盛的刘秀。马援深谙兵法,他的加入,无疑会为刘秀集团的统一大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胜算。

  本来,一代明君和一代名将相见,应该是一个英雄相惜、相见恨晚、气氛火爆、大搞宴会的场面。可两人在首次对话中却夹枪带棒,大煞光景,显得很不投机。刘秀说:“马大将军,都怪我没有多大能耐,没能尽快统一中国,致使马将军在两个皇帝之间奔波,我实在是惭愧呀!哈哈……”刘秀这句看似调侃却有深意存焉的问话,很明显的带有一种抱怨,一种嘲讽,是对马援没有把自己视为“第一选择”的强烈不满。不过,马援并没有示弱,而是坦然的回应道:“汉帝陛下,当今世道,不光是帝王选择臣子,做臣子的也应当选择君主呀!”马援这种反客为主、落地有声的铿锵回答,很有一股子与刘秀叫板的火药味,这让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的刘秀感到很讨厌。让人更想不到的是,马援接着竟然对刘秀说出了“你就不怕我马援是刺客,会刺杀陛下吗?”的话,这固然是马援有意试探刘秀的玩笑话,刘秀虽然始终保持着笑容,但心里却被吓得怦怦直跳。对于马援这样一个说话不按常理、性格非常怪异的汉子,刘秀决定对其实行“冷处理”,即凉在一边,闲置不用。后来,在攻打隗嚣时,尽管马援自告奋勇的为刘秀出谋划策,并立了大功,但他当初的那番言行却在刘秀的心中扎下了始终难以抹煞的阴影。

  马援虽然出言不逊,敢于冒犯天颜,使刘秀对其心存芥蒂。但他文韬武略、所向披靡,又使刘秀不得不对这位“穷当意坚,老当益壮”的将军越发倚重。刘秀常说:“伏波论兵,与我意合。”倚重归倚重,赞许归赞许,但刘秀对马援还是不够放心、不够信任,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马援的能力太强了,功劳太大了。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希望臣工的风头盖过自己,刘秀也不例外。除了战功赫赫外,最让刘秀头疼的事情就是马援爱兵如子,深得军心。马援这种与将士“打成一片”的带兵作风,不但没有得到刘秀的褒奖,反而引起了刘秀的猜忌。作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才使得众望所归,脱颖而出,建国称帝。当时国家还没有统一,边关战事不断,政权还不够巩固,刘秀不得不把事情往坏处想,把马援往坏里看。尤其是马援多次把刘秀赏给他的金银,悉数分发给手下的将士,得到了军队的无限拥戴,将士们居然喊出了“万岁”的呼声,这就更让刘秀觉得如坐针毡,忐忑不安了。

  尽管马援并没有表现出造反的意向,但刘秀决定阻止马援一天天做大,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加官封侯,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不让他带兵打仗。在刘秀的眼里,马援就是一个战争贩子,哪里有仗他都抢着去打,哪里有变他都争着去平,用兵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军心也越来越归附,如果哪一天马援果真起了反心,自己又如何控制呢?所以,马援远征交趾得胜归来后,刘秀果断的封他为新息侯,让他颐养天年。可是征战了一生的马援是个一刻也闲不住的人,听说武陵蛮夷战事久拖不下,便求见刘秀,请求带兵出征。说实在的,刘秀打心眼里是不愿意马援出征的,不想把这份功劳被马援抢了去,可又不能说出自己的“心事”,便以马援年老体衰为由拒绝。可是,马援不但没有看透刘秀的心思,反而拿出当年廉颇请战的架式,表示自己虽然年老,但雄姿不减。沉吟了半天后,刘秀虽然答应,但对这位不知好歹的老家伙已生歪念。

  其实,不仅皇帝对马援倚重有余、信任不足,不希望他功高盖世、功高震主;那些平日里被刚正不阿的马援得罪过、顶撞过的小人们更不希望他功成名就、官运亨通。既然皇帝对处理马援有畏难情绪,那么,接下来就该由小人粉墨登场了。梁松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他仗着自己是刘秀的女婿,是驸马,是皇亲,所以平日里趾高气扬,做威做福,这让刚正不阿、自恃功劳大的马援有些瞧不起、看不惯。别的官员对梁松点头哈腰、毕恭毕敬,可马援却对他不“感冒”。马援在出兵边塞前,梁松随着百官前去饯行,按说驸马爷亲自前来送行,马援“应当”表现出受宠若惊的架式来才是,可马援觉得自己和梁松的父亲是同辈,不但没有对梁松表示谢意,反而以长辈的身份和口吻,对表现出骄矜之态的梁松叮嘱道:“一个人富贵了,应当想到贫贱的日子。如果不想使自己再沦为贫贱,就得时刻洁身自好!我因为与你们的父亲是至交好友,才以此言赠予你们这些晚辈,希望你们自勉!”本来,梁松对马援就很妒忌,马援这下当着百官的面,语重心长的对自己批评教育,使自己众人面前颜面扫地,梁松虽然嘴上称谢,但心里却窝了一肚子火。

  其实,梁松和马援的“梁子”早已结下。马援当年南征交趾时,曾给儿子写过一封信,有人利用这封信大做文章,告到皇上那里,梁松因此受到牵连。还有一次,马援生病,梁松去看望,在床边向马援行礼,马援没有还礼。梁松走后,马援的儿子问其原因,马援说:“我和梁松他爹是朋友,梁松虽然当了驸马,也不能乱了长幼之序啊!”梁松因此更加怨恨马援。这些事情,自然是瞒不过刘秀的。

  但凡小人,总是善于等待时机的。马援 *** 南镇压武陵蛮夷暴动时,由于天气酷热,好多士兵得瘟疫而死,马援也身患重病,部队陷入困境。刘秀知道后,便有意的派与马援有着“梁子”的女婿梁松前去调查。这种刻意的安排,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明着是去调查事件原委,暗地里却是指责发难、取而代之,这不仅是梁松公报私仇、落井下石的好机会,更是刘秀彻底解决马援问题的难得契机。带着圣旨和嘱托的梁松到达前线时,马援已经病死,但梁松却不肯善罢甘休。按照皇帝的意思,在回京奏报中,他不仅指出马援进军方案的严重失误,还上书诬陷马援有重大贪污嫌疑,那些曾经被马援奚落过的百官也纷纷附和。那么,刘秀也只有顺应民意、“信以为真”的份了。震怒之余,刘秀下令革去马援的一切职位。马援的灵柩运回洛阳后,家人吓的哪里还敢奢望朝廷厚葬,只好将其草草葬于城西的几亩薄田之中。

  为了还马援以清白,马夫人先后六次上书皇帝申诉,做贼心虚的刘秀虽然很不情愿的澄清了马援确实没有贪污的问题,下令重新安葬,但对马援的军事指挥严重失误的冤情却闭口不言。其实,刘秀何尝不知道马援是被冤枉的,马援的行军方案就是经过自己同意后才执行的。军队出现了重大问题,难道自己就没有责任吗?然而,皇帝永远都是对的,是不会有错的,尤其是被世人看作是“真命天子”的开国皇帝。所以,这个黑锅只好由马援来背了。同时,刘秀回想起了多年前马援曾经与自己叫板的那一幕,看到了马援与女婿的水火不容,况且马援生前招怨惹太多,死后落井下石的人也太多。虽然马援生前立下了赫赫战功,作为一个统筹全局,且心怀鬼胎的皇帝,刘秀决不可能为了一个死去的马援,而处罚满朝文武以及自己的女婿,更不会把指挥失误的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所以马援只好受些委屈了。

  多年后,明汉帝刘庄在设置“云台二十八将”,那个曾经犯了错误的刘隆能够跻身其列,可为东汉征战了一生的马援却不在此列。事后,东平王刘苍问汉明帝:“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汉明帝当然明白其中黑白颠倒的原委,但为了维护父亲刘秀的意思,所以只能“笑而不答”。直到汉章帝时,马援的冤情才得以 *** 昭雪,不过这已经是他死后二十九年的事情了。

 

  当年的“云台二十八将”,虽然大多数都得以善终、风光一时,但时至今日也只能作为一个整体留在人们的模糊记忆中,要想让人把他们的名字一个一个喊出来,不是一般人所能做的到的。相反,那个企图被光武帝刘秀抹煞的伏波经军马援,虽然不在“云台二十八将”之列,虽然死后蒙受了二十九年的冤名,却因为他那“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豪言壮语而彪炳千秋,永垂不朽,成为中国历代军人的楷模,并永远的烙印在了人们的心中。历史,毕竟是公正的。

一代名将马援为什么死后蒙受冤屈?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成语典故_背水一战故事的历史人物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背水一战故事的历史人物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背水一战的故事,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背水一战”比喻处...

  2. 民国最后一位大小姐,不顾反对嫁给穷小子,却被辜负一生

    在许多文学作品里,民国时期的名媛们,好像都不怎么好过。

  3. 时间差

    约翰答道:“这很简单,因为美洲是后来发现的。”

  4. 来世不可待造句_来世不可待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来世不可待láishìbùkědài来世不可待的意思和解释: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来世不可待的出处《庄子·人间世》:“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来世不可待的例子来世不可待造句来世不可待造句相关常用成语误用之画蛇添足:这也是成语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错误,因为对成语内涵了解得不透彻,在句中再次使用了与成语意义雷同的词语,致使语义重复。

  5. 梦见晚上有关场景预示什么 – 周公解梦

    晚上是指太阳落了以后到深夜以前的时间。《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六老爷,是即刻就来,是晚上才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当下晚上一点钟开行,次日到了江阴。”晚上意味着需要时间,缓和情绪,争取休息,满足平静。梦中出现和晚上有关场景表示浑浊的光线,理智清醒的界限。梦见雷火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周公解梦

  6. 摩陀大师的传说

    专心无杂的摩陀大师传说,过去安徽省有座山,叫「摩陀山」,这座山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有一位老师父于山中古寺,他只收了一名徒弟,这位弟子长得很清秀,又有福相,看样子应该很有智慧,但是却正好相反,老师父教他经文,教前一句,忘了后一句,教后一句,又忘了前一句。在生活中力行佛法学佛贵于专心,像摩陀大师,他能专一无杂,因此成就妙法。

  7. 梦见捡到水晶_周公解梦梦到捡到水晶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捡到水晶好不好

    梦见捡到水晶是什么意思梦见水晶,预示生活幸福,困难会迎刃而解,一切顺利。梦见捡到水晶石是什么意思梦见捡到水晶石的吉凶:境遇坚固安泰,有下属之助力,地位、财产均安全,以木解消水火之相克,致成功,但若人地格有凶数,于成功后,难以伸展,且有突发之灾祸、遭难等之虑,更容易发生因爱情上而产生之不测灾难、凶变等。

  8. 無生拔毒箭

    當佛陀遊經拘薩羅國的娑羅林時,一位婆羅門居住在離娑羅林不遠的地方,有五百個摩納外道跟隨其修習。這位婆羅門經常想:「如果有一天,世尊來到這裡,我一定要向他請益,以解開修行中所遇到的困惑。」這一天,婆羅門派遣摩納們到娑羅林中撿柴,準備要祭祀火神,他們一進入林中,便看見佛陀端坐在樹下,容貌祥和,精神奕奕,宛如一棟光芒赫赫的黃金樓宇。

  9. 搞笑的新年祝福短信

    龙年春节搞笑短信:今年生肖小耗子,抱来好事一筐子。嘴发祝福声,身体在舞蹈。这次发短信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锻炼指法,二是联络感情,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今天除夕,新的一年马上来到了,送句有技术含量的话:春节快乐!请接受我10心10意的祝福。春节到,拜年早:一拜全家好;二拜困难少;三拜烦恼消;四拜不变老;五拜儿女孝;六拜幸福绕;七拜忧愁抛;八拜收入高;九拜平安罩;十拜乐逍遥。呵呵,新年快乐!

  10. 带有盟字的成语

    包含有“盟”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山盟海誓——盟:盟约;誓:誓言。歃血为盟——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攻守同盟——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咬血为盟——指咬臂出血,发誓定盟,以示坚决。誓山盟海——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海誓山盟”。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