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在古代的诗文中,我们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往往把自己的公公婆婆称做“舅姑”。然而,在古汉语里,“舅姑”一词往往与现在人们所说的“公婆”同义。“中表”亲也就是所谓的“亲上加亲”,即表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所以干脆就称“公婆”为“姑舅”。随着婚姻制度的变化,作为血亲的“舅、姑”与作为姻亲的“公、婆”也不再完全重叠,但习惯称谓并未因此立即改变,相反,其仍在日常生活以及历史典籍中流传。
在古代的诗文中,我们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往往把自己的公公婆婆称做“舅姑”。为什么有这样的称谓呢? 在现代汉语中,“舅”、“姑”分别代表着“我母亲的兄弟”和“我父亲的姐妹”两种亲属关系。然而,在古汉语里,“舅姑”一词往往与现在人们所说的“公婆”同义。因为在古代盛行“中表”亲,所谓“中表”是指:跟祖父、父亲的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或跟祖母、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中表”亲也就是所谓的“亲上加亲”,即表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与林黛玉是姑表亲,贾宝玉与薛宝钗是姨表亲,不论他与谁结婚都是“中表”亲。《西厢记》里面的崔英英就曾经许配给她的表哥。所以,这样看来,新娘子到了婆家,公公有可能就是自己的舅舅(如果贾宝玉娶了林黛玉,林黛玉就得叫自己的舅舅为“公爹”),自己的舅舅忽然又要改口叫“公爹”,一时改不过来,或没必要改——亲不压主。当然也有自己的“姑母”忽然变成了自己的“婆婆”的情况。所以干脆就称“公婆”为“姑舅”。随着婚姻制度的变化,作为血亲的“舅、姑”与作为姻亲的“公、婆”也不再完全重叠,但习惯称谓并未因此立即改变,相反,其仍在日常生活以及历史典籍中流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