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具行法师证得无生法忍

 佛陀的光明 照亮大地过去,虚云老和尚,在云南鸡足山修建祝圣寺时,本地有一家,七八口人,跟他在庙里当小工,后来,这一家七八口人都出家了,一个叫具行的师父,刚开始毛病习气很多,抽烟、喝酒,等等,满身的毛病,出家之后,把这些习气毛病,慢慢地都改掉了,脾气不好,也慢慢改掉了。凡夫众生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山可以给它改变,人的性格难移。这也不是一定的,只要你发心,怎么能改不了呢,这都属于习气,慢慢地改嘛。这个师父出家之后呢,非常地发心,庙里的苦力活,别人不干的他都干,丝毫都不躲懒。帮别人缝衣服,过去没有缝纫机,出家人穿衣服,都要靠自己补缝,帮人缝衣服,缝一针呢,就念一声南无观世音菩萨,针针没有空过。后来去外边参学了几年,后又回来了住胜因寺。他预知时至,把自己所有的衣服,所有的财产全部卖掉,卖掉干什么呢?广做布施,该给庙里就给庙里,该给别人结缘的就结缘。戒期之后(三月二十九戒期之后),他在寺院的后院,弄一把柴禾,端坐那儿,把衣袍打好了,手里拿个引磬,在念佛声中自己火化自己。别人还以为后院起火啦,都跑过来,一看也烧完了,只见他端坐在那个地方,身上的衣服钩环,还整整齐齐,手里还拿个引磬,就是那个引磬头掉了,木把子那个灰还是很整的,整个人完整地端坐那儿,但是已经成灰了。以此判断,这个师父已经是证了无生法忍,没有证无生法忍,是办不到的。这个火烧人能不动吗?如果他一动,你想想他身上的衣服还能整吗!由此判断,这个师父是来去自如。火一着的时候,他早已走了,烧的是个假身体。这说明什么呢?用功,功不唐捐呐。我们在用功过程中,在修因感果的阶段,身体有一点毛病,要忍,慢慢地把这个痛苦关和拘束关过了,你就很自然了。人家证了无生法忍,也有一个过程,我们现在虽然说达不到无生法忍,但是把这个毛病习气,一步一步地改掉,把一句佛号坚持地念下去,心净了,这就是真正地入道;心不净,你还在凡夫的位置上,还在转呐,还在六道里在搞轮回,所以要学过去的人,要学过去的修行者,人家是怎么做的,我们也照他那个样子做,他能成我们就不能成吗!佛说十法界原自一心,一念心成佛,一念心作菩萨,一念心作声闻、缘觉;一念心作天人、人、修罗;一念心可以作地狱、饿鬼、畜生道。十法界原自一心。所以这一句佛号念好了,超出六道,入了圣人法界,入了诸佛法界。平时我们把那些小毛病,一项一项去掉,坚持一句佛号,念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为止,就算胜利了。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具行法师证得无生法忍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川东巡宪五孙蔚捐俸请藏

    王孙蔚,陕西人氏,清康熙年间曾官居川东巡宪,掌管地方军政。王公好交游,善诗文,喜佛经,为华岩寺捐俸请藏(藏经),与圣可大师过往甚密。王公深以为然,当即慷慨承诺,捐赠俸禄,以支付请藏印制的所有费用。一天,王公手下的一兵士当众表示,愿意担负请藏重任。>圣可大师为答谢王孙蔚捐俸请藏,于清康熙二十年季春邀王孙蔚重游华岩。王公歌吟华岩风物之美,圣可礼赞王公捐俸之德,传为一段佳话。

  2. 耶利哥之战,仁慈的上帝为何要灭绝迦南人,并要金银铜铁入库?

    耶利哥城耶利哥Jericho,也称杰里科,是犹太人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座城市,可与耶路撒冷和伯利恒相提并论。公元前13世纪,摩西带领全体以色列人逃离埃及,在西奈旷野流浪40年创立犹太教后,其接班人约书亚带领犹太人进入约旦河西岸的迦南地,第一个需要攻打占领的城市就是耶利哥,也就是中记载的耶利哥之战。

  3. 梦见瓢泼大雨下到屋里

    周公解梦梦见瓢泼大雨下到屋里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瓢泼大雨下到屋里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声势浩大的意思 | 成语大全

    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5. 铁杵磨针的主人公是谁?李白和磨针婆婆的故事

    想必大家小的时候都有听说过铁杵磨针的寓言故事。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李白。这个情景当然引起了年幼李白的注意。这件事情给他的影响和平时接触到的事情完全不同,所以李白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6. 【新年祝福语】新年来到短信报道新年问好愿你微笑

    飞雪迎春到,春节喜气来。迎来一年好运气,开心团圆过大年。新年祝福短信龙年的晚风残照踏着钟声归去,新年的朝云彩霞迎著阳光到来。春节饮食无规律,合理搭配要节制;早餐不可省略去,荤素相兼最适宜;春节美宴莫留恋,酒菜七分最康健;亲友欢聚莫贪杯,出行平安是关键。春节旅游,贴士随从;选择路线,切忌从众;探亲高峰,宿食并重;海南旅游,戴好墨镜;新疆出游,预防温差;出门在外,衣备齐全;最后一点,注意安全。

  7. 唯美英文说说 爱情就像沙漏,心满了,脑子就空了-感人的情话

    Tobeunknownbutlovedbyjustoneisbetterthanbeingknownbymanybutlovedbynone默默无闻,但被一人深爱,要好过声名显赫却没人去爱。Hemissesher,buthemissedher.错过只在一瞬,思念却是一世。Theartofbeingwiseistheartofknowingwhattooverlook智慧就是懂得该忽略什么的艺术。Loveislikeanhourglass,withtheheartfillingupasthebrainemp

  8. 获得福报最快的 ...

    持续放生者,能得到无限福报。不信,你就放生三年试试——诸葛长青。积德中以放生功德令人觉得难以思议。明朝...平生好劝人放生为善,日久每今人厌烦。于是...劝人更加卖力,终其一生,没有灾厄坎坷之忧。戒...吃斋之最高表现即是放生,吃不了素者,亦可放生积功补过。

  9. 康熙帝襄嫔李氏 襄嫔的子女

    襄嫔高氏是康熙皇帝的妃嫔,出身汉族,为康熙生了二子一女:皇十九子、皇十九女、皇二十子。她在康熙朝地位应该不高,雍正继位后,高氏被尊为皇考贵人;乾隆登基后尊为皇祖襄嫔。康熙帝襄嫔李氏襄嫔,高氏,高廷秀之女。>爱新觉罗·胤祎,清圣祖康熙第二十子简靖贝勒,雍正帝异母弟,其初行次为第三十,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七月二十五日午时生,庶妃高氏即襄嫔出。

  10. 无比快乐

    举人陈琮,性格豪放洒脱。他曾购置一幢别墅,座落在二里冈,正处在县城北郊,前后是无数坟墓。有个朋友对陈琮说:“你眼里天天见到这坟里的鬼魂,一定不会快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