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 "菩提"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指觉悟,菩提树即觉树,因为释迦牟尼坐在这棵树下成佛,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叫做菩提树。 在佛教的经典里面记载,不同的佛各有不同的菩提树,释迦牟尼佛的菩提树是阿说他树,梵文asvattha,又译作贝多树,其果...
"菩提"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指觉悟,菩提树即觉树,因为释迦牟尼坐在这棵树下成佛,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叫做菩提树。
在佛教的经典里面记载,不同的佛各有不同的菩提树,释迦牟尼佛的菩提树是阿说他树,梵文asvattha,又译作贝多树,其果实称毕砵罗,梵文pippala,故又称作毕砵罗树。这种树很粗生易长,常见于印度中部及东南亚佛教国家,香港也很易见到。树属桑科,常绿乔木,树皮澹灰、光滑,枝叶繁盛茂密,叶子心形,叶端尖长。植物学家将它归属于宗教的无花果树类 Ficus Religiosa Linn,这是因为菩提树在印度是一种宗教的圣树,古时婆罗门祭师祭神时盛苏摩酒的器皿,就是由阿说他木制的,吠陀诗人给予阿说他"树中之王"的称号,人们用它来摩擦生火,燃点祭火和作为燃料。另外,在印度教的传说里,宇宙卫护神毘湿纽是在阿说他树下降生的,所以阿说他树是毘湿纽的化身之一,以至在晚期的印度教哲学里用来象徵真理和智慧,在"薄伽梵歌"里,把阿说他说成是"一棵永恆不灭的树,它的根 儿是与创造者梵天同源,它的枝叶是智慧的吠陀神典。"
在佛教里阿说他树也是神圣的树中之王,因为释迦牟尼也是在阿说他树下觉悟成佛的。在小部经本生经里记载悉达多太子"智慧成熟以后,出家行大精进,在榕树之下受了乳糜供养,至尼连禅河畔去啜食,登菩提道场,就于阿说他树下,成无上正觉。"﹝南传小部本生经之因缘总序远因缘﹞在中阿含经罗摩经里,佛陀自述出家以后来到尼连禅河边,只觉"此地至可爱乐,山林鬱茂,尼连禅河清流盈岸……我今宁可于此中学。即便持草往诣觉树,到已布下,敷尼师檀,结跏趺坐。"中国唐‧玄奘法师游学印度后,在《大唐西域记》卷八里记述当时来到中印度菩提伽耶的情景:"菩提树垣正中有金刚座。……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此处之菩提树历遭砍伐,阿育王、阿育王妃、设赏迦王等皆曾恶意砍伐焚烧,但菩提树仍新芽茁壮。据巴利文岛史、大史等史书记载,阿育王之女僧伽蜜多曾将此菩提树折枝带到锡兰种植,后来在十二世纪 *** 徒入侵印度时,菩提伽耶的本树被摧毁,于是再从锡兰移枝回菩提道场。此外,现在中国、日本、缅甸、泰国等佛教国家皆有从印度移植的菩提树,许多已成珍贵古树,仍然枝叶婆娑。由于菩提树粗生易长,移植各地后,乃至成为绿化植树,到处生根,茁壮成长。
参考资料:
《现代佛学》第六册 1957年6月号
《佛光大辞典》第六册页5208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第七册页4417
《大唐西域记》卷八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