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这些可以说是韩国人对甲午战争的最初认识。官方看法>韩国学界对甲午战争的研究还是在韩国获得独立之后。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虽然并没有对甲午战争定性,字里行间还是表露出这是一场日本对韩中两国的侵略战争。

韩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关于甲午战争的章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为两个国家,即北部的 ... 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般简称为 ... )和南部的大韩民国(一般简称为韩国)。 >韩国官方出版的《韩国史》认为:“甲午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 ... 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别的霸主,这是一场在东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 >作者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为两个国家,即北部的 ... 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般简称为 ... )和南部的大韩民国(一般简称为韩国)。由于历史上的 ... 王朝在中国也被简称为 ... ,这样就会造成一些混乱。本文介绍的是大韩民国即韩国学界对甲午战争的看法,因此涉及韩国学界或机构等时使用“韩国”,而在叙述历史内容时使用“ ... ”。 >简单来说,在本文使用的概念中,“韩国”是指现在的大韩民国,“ ... ”则是指历史上的 ... 王朝,并非 ... 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两个甲子,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知识人都在对这场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众多方面带来巨大冲击的战争进行反思,相关的研究成果数不胜数,这些相关的研究从多个层面为当代中国人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今年又恰逢甲午年,当年这场战争的三个当事国中国、韩国和日本(虽然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但这场战争是由 ... 问题引发,且成欢驿战役、平壤战役等是在 ... 的国土上进行的,更何况在战争爆发后日本强迫 ... ... 签订攻守同盟,向其提供战争支援,故韩国应算是这场战争的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又陷入复杂的紧张之中,中日、韩日之间的外交往来几陷停顿。一些日本右翼政客甚至不断发出好战言论,一时间战争乌云似乎又笼罩在东亚上空。在这种情况下,反思一百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无疑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中日进行战争的那个甲午年也是 ... 的多事之秋,先是有东学农民战争,接着是日本占领景福宫,成立亲日 ... ,强迫进行内政改革(韩国称为甲午更张或甲午改革),后来又被迫与日本签订攻守同盟,不情愿地卷入中日间的战争之中,因此甲午年在近代 ... 的历史上也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正是因为如此,韩国学界给予了甲午战争更多的关注,有相当多的关于甲午战争或与甲午战争有关的研究成果,同时还经常举行各种形式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讨论那场给中韩两国带来巨大伤痛记忆的战争。由于相关研究成果过多,故本文主要介绍一下韩国官方的看法和一些学术论著的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也许能为中国学界的甲午战争史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早期认识 >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在战后,日本在对内外的宣传中都强调1894年中日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 ... 的独立,然而仅过了两年 ... 人就对此提出了质疑。1896年5月16日的《独立新闻》就刊文称:“虽说日本和中国战争结束后韩国取得了独立,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好像成了日本的属国。 ... 的内政和外交正由在汉城的日本公使馆在处理,一方面是独立国家,另一方面却是他国的使臣来决定这一国家的 ... ,我们还从没有听说有这样的独立国。”作为 ... 近代史学的开创者之一的朴殷植,在1915年出版的《韩国痛史》一书中也质疑道:“所谓独立非我自力而得之,终乃被他坏了,是岂吾民革命之本意哉?”除了质疑日本的战争目的外,朴殷植也提到了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后果。关于战争原因,朴殷植借用秦白起灭楚国的典故,指出:“今中国士卒能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一心同功,死不旋踵者乎?各有散心,莫有斗志者乎?甲午之辙,昭然自在,中国人民今皆革心进步,免致再蹈否,吁可惕矣,亦可奋矣!”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一朝遇三岛之小国而弱焉,丧权失地, ... 毕露,于是列强抵掌而笑曰:是病国耳,不取恐后于人”,结果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些可以说是韩国人对甲午战争的最初认识。
官方看法 >韩国学界对甲午战争的研究还是在韩国获得独立之后。由于甲午战争直接由 ... 问题引发且战争进程和战争结果等均与 ... 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独立后韩国学者从众多角度研究这场战争,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在这一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关于这场战争的官方观点。谈到具体历史事件的官方看法时,除了 ... 或其相关部门的文书之外,人们还较多地关注各级教科书对其的表述。因为教科书特别是中学教科书或是由 ... 指定或是通过了 ... 的审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官方的观点。那么韩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对甲午战争是如何表述的呢? >韩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分为初中历史教科书和高中历史教科书,初中历史教科书是由 ... 指定的,因此全国初中学校使用的是同一种教科书,被称为国定教科书;高中的历史教科书是由各学校在通过 ... 审定的数种教科书中进行选择,因此各个高中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不尽相同。本文介绍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是韩国高中学校历史课最普遍使用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国定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对甲午战争的表述。为了全面准确地介绍韩国初中历史教科书对甲午战争的表述,特将相关内容完整翻译如下: >成功实现近代化的日本也像西方列强一样走上了帝国主义侵略的道路。 ... 东学农民运动一爆发,中国和日本同时向 ... 派遣军队。这时日本突袭清军,挑起了中日战争(1894)。战胜的日本与清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和台湾省。但是由于俄罗斯等三国的干涉,日本返还了辽东半岛。 >甲午战争后,日本取代中国掌握了东亚的主导权,以从中国获得的巨额赔偿为基础发展成为强大的产业国家。同时还全力扩充陆军和海军军备,拥有了能够侵略周边国家的军事力量。 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原文为满洲——笔者)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 ... 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可以看出,韩国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关于甲午战争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由于东学农民运动,中国和日本均向 ... 派兵,结果日本乘机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第二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甲午战争的后果或影响,首先是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成为一个有能力侵略周边国家的军事强国,镇压了 ... 的抵抗运动,扩大了对 ... 的影响,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桥头堡。这场战争对东亚局势的影响则是导致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的瓦解。虽然并没有对甲午战争定性,字里行间还是表露出这是一场日本对韩中两国的侵略战争。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军事历史抗日战争日本教科书事件甲午战争日本中国中国军情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