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041年,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已经持续到了第三个年头。

1041年,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已经持续到了第三个年头。接连多次击败宋军,使得西夏景宗李元昊的野心越来越强烈,他开始公然的向宋朝宣称「 ”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而这一次,李元昊率领着10万大军再一次 ... 入宋朝境内。 一、宋朝方面的内部分歧 面对着气势汹汹而来的李元昊,宋朝的仁宗皇帝赵祯在西北安排了重兵布防,同时也安排了豪华的将领组合来抵御西夏的入侵。首先 ... 「 ”一把手”是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夏竦,安抚招讨副使韩琦,这两人均是历经几朝的北宋名臣。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名气更大的安抚招讨副使,就是那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绝代名臣范仲淹。 这三个人组成了北宋西北防御西夏的「 ”铁三角”,在他们坐镇期间,北宋一改往昔对边患妥协绥靖的作风,逐步加强巩固西北防线,并有效的遏制住了西夏逐步蚕食宋朝领土的迅猛攻势。 范仲淹 不过这一次面对李元昊的10万大军,韩琦和范仲淹二人却产生了意见上的分歧: 一是韩琦要打「 ”速推”战。韩琦认为,西夏大军深入宋境,正是大规模歼灭西夏大军有生力量的机会。所以此刻更应当主动出击,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李元昊的进攻。 二是范仲淹要打消耗战。范仲淹却认为,西夏精锐铁骑十分擅长运动作战,宋军以步兵为主,机动力远不及西夏骑兵,如果主动出击十分不利。而宋朝的真正优势实际上是国家综合实力,所以只需要依托城池、堡垒对敌人进行消耗,逐步压缩西夏的生存空间,耗到最后输的一定是西夏! 这样的意见分歧最后竟然闹到了仁宗皇帝那里,仁宗皇帝当然希望能够迅速解决边患,从而缓解朝廷财政方面的压力,所以最终同意了韩琦主动出击的计划。 二、西夏方面的部署 西夏方面动员10万大军侵略宋朝,对于此番出征李元昊做了充分的准备,尤其是重点咨询了麾下谋士张元的看法。这个张元原本是宋朝人,在宋朝时却多次参加科举屡试不第,自觉自己一身的才学难以施展,转而投奔了西夏,被李元昊重用为国相! 要说这个张元虽然是宋朝的叛徒,但是却着实有几分才华。这一次西夏入寇,张元为李元昊的谋划便是:威逼宋军坚城却不直接进攻,伺机在外围设伏,利用党项骑兵的机动性灵活打击宋军的有生力量。 不得不说,张元的这一番谋划正好克制了韩琦的整体战术思路。 三、党项铁骑肆虐好水川 李元昊的大部队自灵州折姜一带出发,浩浩荡荡向南 ... 来;宋朝方面由韩琦领衔,率领北宋西北诸路人马予以正面迎击。这一刻便拉开了好水川之战的序幕: 一是佯攻怀远,诱敌来援。李元昊首先将自己麾下的兵马分成两部分,其中一小撮先头部队直接进攻宋朝的怀远城,而他自己则率领着大部队在好水川一带进行埋伏。其真实的目的在于诱使韩琦麾下的部队增援怀远,从而利用好水川的有利地形对宋军予以减免。 韩琦果然中计,于是命令麾下环庆路副都统任福率领数万宋军快速增援怀远,自己则亲自统帅诸路人马随后而行。当然韩琦并非无谋之人,他也在敌方着李元昊的「 ”围点打援”的策略,于是嘱咐任福不要正面与西夏军队正面交锋,而是迂回到敌人身后切断其退路便可,届时既可埋伏歼敌,也可坚守待援,不至于被敌人一口吃掉。 二是添油战术,请君入瓮。任福立功心切,一路命令部队全速赶往怀远。他的部队在固原县遭遇了西夏的部队。一番厮 ... 之后西夏人开始主动后撤,任福则认为西夏军队已经不支溃败,于是开始挥军一路掩 ... ,意图扩大战果获取更多军功。 宋军既然开始追击,西夏人则按照既定的战术安排继续向后撤退,他们一边有序的撤退一边又会时不时的安排一小股部队返身回去和身后的宋军厮 ... ,用这种「 ”添油战术”一直吊着宋军胃口,渐渐的把任福的部队引向了好水川方向。 此时此刻,任福早已经把韩琦先前的嘱托放在了脑后,他的脑子里只想着赚取更多的军功,获取军功是宋代武将唯一可以快速上升的途径。正是在这样的利益诱惑之下,任福做了一个极为愚蠢的决定!他命令麾下作战人马脱离粮草辎重部队,全员轻装前进追击西夏败军。 三是骑兵冲阵,两翼夹击。就这样,西夏军边打边退,任福率领的宋军则是边打边追,渐渐的进入到了好水川这个地界。然而在宋军进入好水川之后却忽然失去了西夏人的踪影,他们却看见好水川区域内的道路两旁放着大量的银色泥盒(也有说是瓦罐)。 任福担心其中有诈,于是命令士卒将泥盒纷纷打碎。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却是,这些泥河之中竟然是一些活着的鸽子。这些泥盒一碎,鸽子顿时便成群结队的飞上了天空,宋军还在疑惑不解,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样做正好暴露了他们此刻所在的位置。 李元昊的大军远远望见鸽子飞上天空,当即挥师向着宋军所在的方向围了过来。他们首先采取骑兵正面冲锋的进攻方式,向任福的部队发起了疯狂的进攻。战场之上,西夏的铁鹞子在宋军的阵营中来回往复的反复冲锋,一遍又一遍的蹂躏着、收割着宋军士卒的性命。 任福的部队非常顽强,他们结成密集的方阵拼死抵御着西夏骑兵的冲击,心中只盼着后面的援军能够赶上来。然而这个时候,西夏的步兵又从两翼突然 ... 出,几路人马夹击之下宋军终于陷入全面崩溃。 面对眼前这一幕,任福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但他也不愿独自突围逃生,终究只能仰天长叹:「 ”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尔!” 最终,任福所部一万余宋军被李元昊全歼于好水川。西夏10万大军趁着大胜之威,一路掩 ... ,接连击败韩琦后续多路援军。此役宋军兵力折损总数在3万以上。 四、落幕 好水川之战,宋朝投入总兵力在12万以上,然而最终却惨败于西夏,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错误的战略理念。放弃了范仲淹防守反击、稳扎稳打的策略,对于西夏骑兵的机动能力估计不足,自以为兵力对于对方便贸然出击,最终给了西夏人可乘之机。二是错误的分兵战术。分兵冒进,使得李元昊在战术层面获得了将宋军各个击破的绝佳机会。三是将领贪功。实际作战中,任福贪恋军功,置韩琦的整体部署于不顾,最终酿成好水川惨败! 此时此刻,面对着好水川内尸横遍野的景象,张元是得意的,他心怀大畅的赋诗一首: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 而在这同时,范仲淹的心中是悲怆的,他眼睁睁的看着大宋数万人马殁于西夏铁蹄之下,心中恐怕只能哀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本文标签:宋朝李元昊西夏中国古代史历史范仲淹韩琦任福唐朝鲜卑族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